关于问题孩子的教育建议

  今天还是先说一个在网络上看到的老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体会。大家看故事虽然轻松,但也需要从中发现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儿童教育:

问题孩子的教育建议

  古代有个公主,极任性。有一次,她又哭又闹,非要皇上给她买一串露珠做的项链。皇上很为难,只好下令天下:“如果工匠们不能把露珠穿成项链,就把他们全部杀掉。”为了这件事,全国的工匠个个愁眉苦脸。

  突然有一天清晨,一位老人来到皇宫,说他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皇上大喜,立刻把公主喊了来。老人家对公主说:“尊贵的公主,这样吧,你带我到御花园去,好好挑几颗漂亮的露珠,然后咱们穿项链。”

  公主挺高兴,就与老人一起来到御花园,并指着一颗最大最亮的露珠说:“来,先要这颗!”老人说:“那好!请公主把它拿给我!”公主听了,立刻伸手去拿,可是无论她多么努力,也休想把圆滚滚的露珠拿起来,她吃惊了,而老人及时地对她说:“孩子,这回你明白了吧!露珠是拿不起来的!而且无论多么漂亮,太阳一晒,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消失,就算工匠们能把它穿成项链,可太阳一出就会不见的,光剩下一根穿珠子用的线绳这不是太丑了吗?”

  公主听了这些话,深深地点了点头,说:“我再也不要露珠项链了!”消息传开,皇帝大喜,对老人说:“你三言两语就把一个娇孩子说服了,你的智慧比露珠还要晶莹!”

  老人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深思。现在的学生中,的确有不少“骄”、“娇”的孩子,也有不少学生有“懒”“散”的生活习惯。我们无法选择教育的对象,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教育方法。对“问题孩子”的教育,需要的是“比露珠还晶莹”的教育智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精心选择最佳时机,然后耐心细致地教诲,不动声色地引导,如春风化雨。

  故事我复述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体会?我井中月想,许多人看完这个故事,体会可能比我还深,而且会有多种的体会。说到儿童教育方面,这个故事也是很有启发的,比如,家长面对自己孩子的“非分”要求时,你是选择答应呢还是不答应?如果是不答应,那又有没有站在孩子立场上去回答?

  在所有哺乳动物中,人类的抚育期应该是最长的,这也使孩子脱离不了监护人的`养育。于是,在“爱”的浇灌下,一颗颗“任性”的种子发芽了,家长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就感到十分的头痛。孩子喜欢或看上一件东西,这些“非分”要求是很正常的,其实成人也是如此的,只是人们很善于说一些和心里想的不一样的话。参见《让孩子听话的更有效方法》。

  孩子是天真的,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高兴不高兴都挂在脸上。在其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撒谎行为,都是社会化习得的产物。所以,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可能确实由于认知的问题而是不合理的,可家长的成人化处理,使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变得极其复杂。而孩子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需求的不恰当性,反而转化为情绪对立和对抗了。参见《巧立孩子界线的十条军规》。

  比如,当孩子看到晨曦的露珠,要求父母做成项链。如果父母不加解释地断然拒绝,孩子就会根据父母的表情,判断出父母不高兴,孩子也认为自己没有得到认可,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心思。父母的不答应,仅是他们不高兴的缘故。于是,父母这种过激的情绪表现,立即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攻击性,为了保护自己,孩子很可能也会显现出攻击性。

  再比如,当孩子看到晨曦的露珠,要求父母做成项链。如果父母断然拒绝的同时,对孩子说露珠根本不可能做成项链,孩子认为父母是在敷衍和欺骗自己,由于幼儿还不能像成人那样,正确区分实际和想象,他们脑中露珠项链已经成像和戴在脖子上了。于是,父母这种过于理性的处理方式,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为争取权益,哭闹就成为武器了。参见《为什么你的孩子就是不听话?》。

  再比如,当孩子看到晨曦的露珠,要求父母做成项链。如果父母拒绝的同时,对孩子说明为什么露珠不能做成项链,可由于孩子逻辑思维不成熟,很难知道正确的因果关系,父母所说几乎是对牛弹琴。于是,家长的讲道理就变成婆婆妈妈的絮叨,孩子满耳“噪音”致使其情绪波动,他们干脆两耳不闻放弃“听讲”,直接对家长重复自己的要求。

  可是,当孩子看到晨曦的露珠,要求父母做成项链。如果父母马上认同孩子的需求,立即同意做露珠项链,然后把“球”踢给孩子,让他们帮忙挑选最漂亮的露珠并递给自己。于是,孩子兴奋之余,会不断尝试拿起露珠。而当失败问为什么时,家长的解释就很容易听进去了。这样的处理,非常符合婴幼儿以直接感知为认知主要途径的学习方法。参见《要当一个善意回应的人》。

  所以,对“问题孩子”的教育,需要的是“比露珠还晶莹”的教育智慧。如果父母先认同孩子,等于接纳孩子的要求和情绪,这既是善于说话的表现,更是尊重孩子的体现。父母若能做到这点,孩子是不可能不听话的。若等到孩子的情绪爆发,父母指责、训斥,孩子可能屈服“武力”而服从,但终究有一天孩子习惯了,家长想“亡羊补牢”都很难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