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茶的散文

醉茶的散文1

  要过年了,妻说,今年买一套茶具。

醉茶的散文

  我想也是,就决定立即去买。

  去了几趟县城,最后一次终于买了,颜色淡黄。妻说,怎么这颜色?我说,黄得素雅。

  转眼年气已过,妻抱着孩子去串门。我一个人往壶里沏了茶自斟自饮。喝着喝着,我忽然觉得这茶便是酒,我似乎醉在了茶里一般。于是便想起曾经在报上看到的一则报道,说是一位妇人因老伴去世,就把思念悲痛之情倾泄在“吃”上,想老伴了就吃,痛苦了就吃,直至体重大增,行动不便。

  我于是想起了那些醉酒的人,和伴随而至的一句俗语:借酒消愁愁更愁。实际上,每一个醉了的人,每一个借酒消愁的人,也只是在酒醉的那一刹那,在昏昏然中暂时忘却了忧愁,醒来后依然如故,心里的伤痛和胃里的难受共同煎熬。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醉在权里,有人醉在钱上,有人醉在爱里,有人醉在事业上,有人醉在梦里。不一样的醉,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追求,构成了我们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醉在“吃”上的妇人,消除不了思念丈夫的痛苦;

  醉在酒里的朋友,唤不回失落的记忆;

  醉在钱上的哥们,失去了多少亲情多少真诚;

  醉在权上的仁人志士,岂不知责任的价值无法衡量;

  醉在事业上的同胞兄弟,奉献中又有几多默默守望孤独的等待;

  如今,滴酒不沾的我,醉在了茶里。是茶的`清香,是茶具的素雅,是生活的烦恼,还是同甘共苦的幸福?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可不论醉在那里,醉在何处,生活就像这茶一样,慢慢地品,轻轻地尝,苦涩中那一股清香的滋味,会缝合生活的创伤,也会荡漾幸福的细流。

醉茶的散文2

  应一位好友的邀约,晚饭后去了一家茶楼。这间茶楼有个很好听的名字—— “一缕茶香”。进入包厢“雅座”,装修摆设尽显古色古香。悠扬流溢而出的古筝音侓仿佛就是飘散开来的一缕缕茶香,行云流水般轻叩心灵,绵润如玉,心旷神怡。

  其实,我对茶实属外行,顶多算是个普通的饮茶者,更谈不上品茶了。我先生爱喝茶,也颇讲究。闲暇之余,邀上几位好友至家中,摆上茶具,着手开始烧水、温壶、烫杯,置茶叶、润泡、正泡、斟盅(对于不同的茶叶,采用的茶具,泡制程序和时间也不尽相同)。然后大家边啜饮边天南地北地侃侃而谈。看我先生这番有条不紊地忙乎着泡茶、续茶,虽不及茶楼的茶艺表演那般赏心悦目,但其一招一式却有动中显静之妙韵,让人心境为之澹泊恬静。我偶尔作陪,受其一点熏陶,也只是略分绿茶与红茶之别。绿茶口感清纯甘鲜,红茶则浓烈醇厚,此外便不得知了。

  记得前年随家人到广州,也感受了一回“喝早茶”的饮茶文化。“喝早茶”是广州人一大饮食特色。由来已久。经人介绍,早晨八点便来到颇有名气的“陶陶居”茶楼,此时已茶客满盈了。听说此招牌是康有为的亲笔题字,一代文豪鲁迅、巴金也曾是“陶陶居”的座上客。茶楼为中式古典的建筑风格,雕梁画栋,红墙绿瓦,显得典雅辉煌。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处空座,泡上一盅“铁观音”,配上几份特色糕点饼铒和瓜子果仁,便开始细慢品尝。环顾四周,于炉香烟袅、轻歌慢谣中,有的低语叙谈,有的读阅书报,有的独饮自娱。。。若大的茶楼人海,并无喧乱,雅俗同化于此,清幽闲淡,叫人神清气爽,自然地濡染到了“茶文化”的气息。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茶楼、酒楼成为许多人消闲遣日的场所。我因酒量极浅,所以偶与朋友到了酒吧也多是喝茶或咖啡了,这和有些人到了茶楼而饮酒一样的道理。茶也好,酒也罢,一杯在手,一饮一啜,借以助兴,都是令人快意酣畅的。

  一位嗜茶的文友说过:酒如歌,可以喝得轰轰烈烈,属感性;茶似诗,可以品得痴迷悠哉,富于知性。说得很在理。

  美酒醉人,那是否亦有醉茶之说?我想,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