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教学不改行吗的散文
前天到开封参加河南大学组织的一个文艺学学科建设方面的会。会上听了高校教文艺学的老师们的发言,感慨良多:现在高校的文艺学教学问题真的是太大了,真的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如果不改,还不如干脆停掉了事。
会上不只有一个老师说,他们不断被学生质问:我们学这门课到底有什么用?他们说,这些疑惑不只学生有,他们自己也有。在他们和他们的学生看来,他们的学习要么是用来应付考研,要么就应该有具体的用途,比如学会一加一等于二之类的就可以上街卖个菜什么的,或至少买东西时不会被人骗了,而文艺学之类的课程没有这样的现实用处,所以不学也罢。现在,据说河南每年招收的学中文的学生有数千人,这些人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文艺理论家、评论家或文艺学的教师。但文艺学的开设绝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培养这样的专家吧。我觉得,文艺学课程的学习,重要的应该在于对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知道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是好的,使他们在读到好的文艺作品时能真正有美的享受,能给人生带来慰藉,进而对生命、对存在有更深入的认识。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文艺学教学除了告诉学生一些僵死的教条外,并不能在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给学生以切实的帮助。甚至,他们培养出来的所谓优秀学生,面对文本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感觉,并不知道作品的优劣,他们只能用一些理论去框套作品,写出些符合所谓学术规范的无意义的文章。
更让我感到滑稽的是,还有不只一位老师抱怨,现在系里给文艺理论、西方文论安排的课时太少。有位老师竟说,他讲西方文论只能讲到文艺复兴就不得不结束,因为没有课时了;另位老师附和说,他讲文艺概论也是讲不到一半学期就结束了,后面的只好不讲了。以前把刻舟求剑、削足适履当笑话讲,现在听了这些高校教师的话,虽觉可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西方文论之类的课,系里课时安排得多少自有他们的考虑,正确与否暂且不谈。但一学期的课有一学期的讲法,一学年有一学年的讲法,甚至只有一节课也有一节课的讲法。作为教师,应该对这门课有清楚的了解,知道如果只讲50分钟,我应该讲些什么;如果讲30个课时,我应该讲些什么;如果讲100个课时,我应该讲些什么。西方文论也好,文艺概论也好,讲一辈子也有得可讲,也讲不完;但只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也能讲出个大概。作为教师,应该根据课时的多少,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最重要的东西讲授给学生。如果只按一本僵死的教材去讲,不管多少课时都这么讲,岂不是太可笑、太不负责任了吗?比如西方文论,如果课时较少,文艺复兴以前的内容大可用三二节课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古斯丁等人的思想讲授一下,而把讲授的主要内容放在文艺复兴以后,甚至应该再把重点放在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以后。但现在这些学校照本宣科不考虑实际的做法,实在是误人子弟。
所以,当前高校的文科教学,甚至于整个教学和学术*,实在是问题多多,再不改革,真的是误国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