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还在等待励志文章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毕业后没有正式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他们或是因为一时的无奈而选择暂时蛰伏,但是暂时的妥协并不意味着彻底地投降,而是一种更高的期待。毕业半年后,新的一年到来时,他们继续向目标前进着。2013年,他们还在期待。

梦想还在等待励志文章

  陈x:勇敢,淡定

  6年前陈x也许不曾想到,她会用“被坑了”去形容那个过五关斩六将才争取到的机会。 2006年,80万河南考生参加高考,100个文科生里只有一个能上重点大学。高考前最后几个月,陈x赶上提前保送的末班车,被北京外国语大学保加利亚语专业录取。

  刚上大一,陈x就发现自己的专业出路较窄,外交部、国有媒体等少量的名额还不够班里22个学生平分。大三在保加利亚交换的一年,让她决定彻底放弃专业,另寻蹊径。苏联解体后,保加利亚的经济变得萧条,首都随处可见烂尾楼。陈x将未来寄托于英语翻译:怕打扰室友,她躲在厕所里背英语;用不算熟练的保语找到老师,要求旁听英语系的课程。

  没有相似经历的人恐怕难以想象,陈x用了多少努力,才打动纽卡斯尔大学(高级翻译世界排名前三)的教授们。英国的两年研究生学习,她不停地追:追赶那些本科基础就很扎实的英语专业同学,补回那些在国内没能掌握的论文基本写作规范。她追了1万公里,终于拿到薄薄一张“优秀毕业生”证书时,发现已经迂回着坚持走了这么远,理想似乎也更接近了。

  回国后,信心满满的陈x将26公斤的行李直接托运到北京而不是家乡,开始“北漂”生活。十天内,她像游击战一样辗转了四个地方,最后在一位好友的帮助下安顿好住处。大部分留学归国的学生都面临着毕业季与招聘季错开的尴尬,陈x刚回国的乐观也渐渐消退——等待教育部留学资格认证的时间里,她与一些不错的机会失之交臂。

  陈x前后递出200多份简历,有回应的'并不多。她在联合国的同传实习与欧委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笔译实习似乎都和招聘单位要求的“相关工作经历”有一定差异。小公司的平台与保障很难让人满意,大企业又嫌她不够“正”,看到本科的保加利亚语专业就将她拒之门外。接到第一份私活,客户竟想赖账,国内翻译市场的混乱让她也只好“摊手望天”。

  北京暂时没有适合的职位,她便回到家里。可在家时间越长,陈x就越感觉闲得发慌。两年50万的留学开销数目不小,父母虽不提,她却苦恼没办法马上帮家里赚回投资。昔日的中学同窗不少已经成家生子,亲戚善意的劝说也增加了她的压力。9月底,(http:// 励志签名)陈x急着尝试申请去香港继续攻读博士,却再次遭到教授认为她背景不够“正”的质疑,也拿不出公开发表的学术作品。

  为了完成专业的转换,陈x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与勇气,而现在她更需要的或许是一份从容。在陈x的网络相册里,有一张照片是胡同的小门上贴着“淡定”二字的贴纸,大概回国近半年的时间里她也无数次这样在心里默念,才在看见这一景的瞬间按下了快门。

  陈x马上要去上海寻找新的机会,而她那一箱沉重的行李还静静地躺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