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讲记》读后感1600字
寒假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把《朱子治家格言讲记》这本书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受益颇多。蔡礼旭老师深入浅出地把这部经典做了详尽的解读,并大量引用《三字经》《弟子规》和《了凡四训》等经典书籍,也使我又一次对这些书籍中的经典句子有了深刻的理解。经典是相通的,它引领我们去摒弃生活中的假、恶、丑,做一个具有真、善、美品格的人。这本书成为寒假中的一份精神大餐,蔡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家庭、家教、家风课。
给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朱子治家格言》中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唐太宗教子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能够在生活中抓住每一个机会点引导孩子,做到了言教。这也使我想起了我的表弟。他是我舅舅五个儿子中最小的。由于小时候比较娇惯,他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习惯。从小就知道向父母伸手要钱,长大之后甚至去偷别人的钱,舅舅也曾一气之下把他送进了派出所。等成了家之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本以为会好些,结果一家四口的生活依然靠舅舅的工资来接济。前几年得了中风,舅舅又拿钱为他治病。去年又得了肾衰竭,在受尽病痛折磨之后离开人世。在病重期间,几次贷款,负债累累,在他去世之后,八十多岁的舅舅还要为他还十万元的贷款。看着白发苍苍的舅舅,住着又破又黑的老宅,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学了经典之后,我想,舅舅如果不娇惯表弟,不使他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有多好,表弟当年要是能有机会接触经典那该多好,一切都晚了。用文中蔡老师的话说就是: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王子豪,他的学习一塌糊涂,但道德品质却很好。上一次学校开展的“亲子共读写读后感”活动,我方才明白孩子的好品质从哪里来。家长在体会中这样写:人分四等,一等人有才有德,二等人无才德,三等人有才无德,四等人无才无德,既然学习搞不好,让孩子做个有德的人吧,和儿子商量了后达成共识,读《中华德育故事》。书中教导我们做父母的要按道理教导儿女,做儿女的要孝敬父母,做学生的要尊敬老师,太多人生的大道理都在经典中。我会和儿子一起认真把经典读下去,读好书,做好人。
重义轻利,福在其中。《格言》中说: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一个人能让父母、祖先安心,这是做人的基本。《弟子规》中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一个大家庭能够和睦友爱,那该是多么令人羡慕。正月初二回家时,我去找同村的好朋友玩。他爸爸弟兄五个,家里总是很热闹。在朋友家聊天时,我看她妈妈总是心神不宁,有时还对我说:“做人不能太计较,一家人过日子要相互提谅”细问之后才知道,矛盾在于弟兄几个给小辈发压岁钱产生了分歧,她每年都去给其他几个弟兄家的小辈发钱,而大哥和小弟家从不给其他兄弟家的小辈发。今年又该发钱了,钱在自己口袋里装着,心里很矛盾,发吧,别人家不发,自己像在显摆;不发吧,心里过不去。我说:“你年轻的时候为这个家付出很多,一家人的`重担都落在你们两个身上。三弟、四弟、五弟一个个成家之后你们才分家,是你为自己积德,娶了两个好媳妇。吃亏是福。”这时,朋友的妈妈又露出了笑脸:我们家老三、老四过年总是到我家来吃饭。从经典中,我懂得“善有善报”,并以此去劝慰别人,自己也收获了快乐。
蔡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到这样一句话:一两岁的孩子,平均一天笑一百八十次,成年人平均一天笑七次,人愈活愈笑不出来。究其原因,是因为贪求的东西愈来愈多,最后求不得,就觉得苦。生活的压力,欲求不满的苦恼,让现代人的快乐越来越多,再也笑不出来,甚至抑郁的人越来越多。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把生活中的烦恼带进课堂,板着脸给孩子们上课,这样的课堂是沉闷、压抑的,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让我们更多地把笑声带进课堂,就会感染孩子们,使他们在课堂上更有激情,课堂效率也会更高,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学习圣贤教育,“学贵力行”。21世纪的社会问题要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那里?
如果我们都能拍着胸脯说:“在我这里”。乃国之幸也。让我们从正己开始,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