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会散文

  参加完宝贝的家长会,回来后久久不能平静,不禁感慨万千,于是有了这篇小文。

致家长会散文

  阮校长的发言很棒,能有幸能听到这么优秀的发言,心中暗喜!我很少去接送孩子的上学,大多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对于阮校长,我是素未谋面,昨晚听到她的发言,不忍由衷佩服!短短几百个字的发言稿,感人肺腑,富有深度。从她的发言可以猜测,这位阮校长不只是校长,想必更是一位好母亲吧,“段考刚过,今晚的家长会我们不谈成绩……”她列举了自己亲眼目睹的一个事例:早晨(上课时间段),一位三年级女孩忘记带课本到学校,用校讯通给父母打电话,一脸委屈又愤怒的模样,她对着电话就是一顿训斥,无疑,电话那头必定是她的父亲或者母亲了。看到这样的情景,阮校长是心痛了,而作为母亲的我们呢?是在给孩子道歉吗?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可是真正能够读懂这个例子背后的道理的家长又有几人?

  我也遭遇过这样的事情。记得上个学期,宝贝刚刚步入一年级那会,书包一下子大了许多,书本也从幼儿园的一两本书一下子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十几本,作业也开始多了起来。每晚做完作业,我总是叮嘱孩子把书包整理好,方便第二天上学,而他总是不屑于我的话,就认为做完作业便是万事大吉,完成作业才是大事,其它都是小事,只做大事,不做小事。

  起初都是爱人帮忙整理,而我,一直不赞同他的做法,除了叮嘱,很少动手帮他整理。为了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我们商量并决定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自己的事。问题果然来了。孩子总是在早上起床上学前才匆匆忙忙整理书包,早上的时间本来就紧,每次他都是急急忙忙地把摆在桌子上的书本作业本塞进书包便匆匆出门,如果说书本作业本都放在桌子上的话还好,可是儿子有床上阅读的习惯,连续有几次他都忘记把放在床头的语文课本带上,而又每次到校后都拿校讯通给他爸爸打电话。起初几次,爱人都乖乖给他送书去,几次下来,爱人也烦了。想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让他自己学会整理书包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一切没有深刻记忆的东西都是不会轻易让人滋长记性的,更何况是孩子呢?为了改掉他这个坏毛病,爱人便不再给他送书,并且如果因为此事能让老师给他一次批评是最好的。老师的教导,再加上我们的提醒,之后的效果确实好多了。

  经常在班级微信群里听说这位孩子忘记带语文课本,听那位家长说孩子忘记带数学课本,而我们总是用“孩子还小”来纵容孩子以及安慰自己,家长不得不开始给孩子送这送那。第一次送东西是自然,第二次送东西是应该,第三次送东西是习惯,第四次则成了父母的义务,当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任务,孩子的思想已经完全被改变了,他(她)们认为送书是父母的义务,是父母理所当然的事情,是父母应该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忘记带书是父母亲的错,因此有了“电话训斥”的这一幕。

  想想三年级的孩子,也有九岁光景了,忘记带书到学校,这明明就是孩子自己的错,然而,为什么不是父母训斥孩子呢?反倒是孩子对着电话怒斥父母呢?阮校长她的心痛,她的悲哀并不是因为孩子没有书上课,她的痛和悲哀在家长身上。因为父母的纵容,因为父母的替代,父母成了孩子的“孩子”!成全了孩子一切的一切,以致于孩子分不清自己的作业范围,把自己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满满地推给了父母,这就是过度的溺爱造成的!溺爱,是一丈布,让我们遮住了双眼,错误地替代了孩子力本该能及的事情。然而总有一天,我们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也有成全不了他们的时候,我们也有替代不了他们的时候,因为有些路必须自己走!

  在工作中,见到过形色各异的孕妇来生孩子。从体型上来讲,她们高个,饱满,完全具备了一个准妈妈的模样,可是走进她们的内心……

  前天就有一名孕妇,进入临产,因为宫缩的疼痛使得她大喊大叫,歇斯底里,疼痛让她完全找不着方向,忘记自己即将是一名母亲的身份。助产士给她做胎监,刚一眨眼功夫,她丝毫不顾后果地把胎监仪摘下,急匆匆地走下产床,然后直奔电梯门口对老公大声嚷道:“我不生了,我要回家!我不生了,我要回家!”此情此景,折射在我脑海的第一眼感觉是:这是精神病人吗?可是刚接过班,看过病例,理智告诉我,她是正常人!她之所以这么说这么做,完全不听指导,完全不顾后果的行为,不是因为别的,那是因为她完全没有走进做母亲的角色中来,完全没有做好成为母亲的心理准备,她的'世界里,她仍然只是她自己,她没有把自己当孕妇,也完全没有投入到自己即将分娩的状态。

  来陪同她的丈夫和老母亲拿她没办法,苦心婆口劝说,老人不禁抹泪:“女儿呀,求你不要这样了,你听医生的话好吗!如果是挑水,我肯定帮你挑了!我生你的时候也有这么痛,你就听医生的话,跟医生进产房生吧!我求你了,别耽误了肚子里的孩子啊!”此情此景,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第二个镜头:“一个七十岁的老奶奶挑着两桶水走在山路上,弯弯的扁担,弯弯的腰,后面跟着的是自己二十几岁身材魁梧健壮的孩子……”不禁悲哀!

  观看《镜子》很受益,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镜子,我对镜子的理解是这样的:孩子是父母的折射,镜子外面是父母,镜子里面是孩子,孩子如何家庭便如何,孩子的面貌折射出来的是父母的面貌,是整个家庭的面貌。

  忘不了那个男孩呆滞迷离的眼神,我看到了他那颗失去阳光的心,像阴天,像暴风雨来潮前的暗。对着镜头,他说了一句话:“我没有存在感!”是什么让他的存在感丢失了呢?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小爷爷奶奶把饭端到了电脑面前,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溺爱,让他在网络里迷失了自己,沉迷于游戏,连步子都懒得迈开,朋友少了,孤独来了,而现实更窄了。现实被自己用“绳子”捆了起来,越来越紧。看到这样的少年,我真想对他说:“孩子,走出去吧,大胆地走出去,现实世界更精彩,现实才是我们真正的人生。”突然想起一句话: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留在身边!

  记得那次,吃过晚饭匆匆赶去开会,老公不在家,出门的时候,就顺便把儿子一起带到了楼下玩。开完会,已是九点过半,想到儿子一个人在家,又急匆匆地赶回家。刚停好车,看到儿子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迎接我,这个时候的小区已经是相当安静,稀稀落落的身影里,我看到了儿子那张兴奋玩意未尽的小脸。

  看着时间不早,匆匆把孩子拉上楼,进家门,才记起儿子还没有写作业。在我的提醒下,儿子急急忙忙地拿起作业本写了起来,儿子边和我叙说着那天在幼儿园的趣事边开始写作业。为了节省时间,我跟儿子协议,我先去做些家务,等他写完作业再帮他洗澡,这样才不耽误睡觉时间。儿子点头答应。待我走出厨房,断续听到儿子抽噎的声音,我着急地走到儿子的身旁,轻声说:“宝贝,怎么了?”儿子转过脸,可怜巴巴地望着我,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一脸委屈的模样。这个时候,我才看清孩子的模样:儿子的额头、脸上和两只手臂、手掌全是脏兮兮的一片,布满了一些灰绿的毛毛,这些毛毛紧贴着他的面部和大部分身体的皮肤,灰溜溜的脸上划过几道清晰的泪痕,俨然一只刚从灶坛里钻出来的小花猫。我再看了一下儿子的作业本,作业本的上半页写满了“洗”字,有模有样,下半页“脸”字的每个格子上却只写上了工整的“月”字旁,我一边安慰儿子一边表扬他的字写得又好又快,儿子大滴大滴地流下眼泪说:“妈妈,这个字(脸)我不会写,我只会写一边(月),你可以在这里陪我写吗?为什么你每天不是去开会就是去考试,要不就是去上夜班呢?人家韦郎哥哥的妈妈都不像你这样。”我的心顿时被注射了什么,即刻瘫软,心疼,内疚,焦虑,这一系列感觉伴随着我的神经直逼我的泪点开出了花!孩子说的对,我是该有多忙啊?我抚过孩子的头,心疼地说到:“宝贝乖!妈妈教你写。”儿子抹干眼泪,点头答应。不一会,儿子又委屈地问道:“妈妈,一会就要睡觉了,我害怕我写不完作业,我应该早点写完作业再出去玩,你为什么不早点提醒我呢?”我更加惭愧了,接受着孩子的批评,连连向孩子解释和道歉。

  时间都去哪了?当我们与别人诉说着自己如何如何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都在哪里?都在做些什么?

  我始终觉得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孩子的唯一标准,多读书,读好书,陪伴,旅游,运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好的生活习惯,这些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东西。指导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觉得自己有用,这就是存在感吧!

  陪伴是对爱最长情的告白,让我们把时间留给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