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淀粉馍散文随笔
撰文启此标题,读者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淀粉馍有什么可怀念的,它是一种什么东西还值得费心思撰文?那我就有必要给读者讲讲其中的原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糠菜半年粮,充饥“瓜菜代”的岁月,农家在玉米尚未成熟、秋粮又接不上茬的季节,家家户户只能将未成熟的嫩玉米棒子掰下来,然后放在石碾上碾碎,使玉米芯和颗粒碾成做馍的原料,再用蒸笼或锅烙成淀粉馍或干粮饦饦,以弥补口粮不足,解决一家老少饥饿问题。当时,淀粉馍在广大农家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杜绝了荒年饿死人的现象。我和姐弟妹们就是靠这种淀粉馍度过了童年岁月。因而,淀粉馍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深处。
论起淀粉馍,口感还不错,就是吃下肚子以后,先是胃胀难受发酸,然后是留下了终身不愈的痔疮。调皮的我们在课余给淀粉馍还编成顺口溜:“六十年代大灾荒,岁月艰辛留奇观。家家饥饿心发慌,扶老携幼去逃荒。各地境况一般同,主食美餐瓜菜代。众人百计寻“偏方”,民间智者出主意,策划推广淀粉馍。自己先尝搞示范,三顿吃的稀糁子。淀粉馍馍除饥寒,津津有味赛大餐。吃进肚里胃发酸,难以排便生痔疮。只怪赶上大灾年,命运不济多磨难”。孩子们的心灵是单纯幼稚的,肚子饥时,不论啥馍,只管往肚里填、口中塞。随着农村电气化的普及,水利化、机械化的兴起,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随之,秋夏季节良种大面积普及推广,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升,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广大城乡居民,彻底结束了“瓜菜代”吃淀粉馍的岁月,麦米油奶和白面馍馍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常态,温饱问题彻底解决。但随之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营养过剩,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患者逐年增多,成了城乡各级医院医治的常见病。阵阵隐痛之中,回忆当年饥饿的年代,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县区能找几个凤毛麟角的肥胖之人和“三高”患者。为此,怎能不让营养师们汗颜,社会各界担心,不让人们怀念困难时候吃“淀粉馍”的岁月。
怀念淀粉馍,不是让人们重回那饥饿年代,受饥寒交迫的岁月。而是让广大公众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倡导科学用餐,使百姓餐桌上“五花八门”,粗细粮搭配,荤素菜适量,改变以前那种温饱型生活习惯,倡导营养型三餐习俗。让老年人吃的长寿,中青年人吃得舒心,孩子们吃得健康,为杜绝病从口入,预防疾病,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