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芬芳的桃李散文随笔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执教鞭的岁月一晃就是几年。
前几天回到老家,遇到眼前的一个熟人,很是令我错愕——他一口叫出了我的名字。我吓了一跳,因为眼前的这个熟人在我分辨之下发现,居然是几年前的学生。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小毛孩,会哭会闹,而现在呢?俨然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了。而对于他脱口而出的“周如钢”,我是不会责怪他的,因为当时我在讲台上,就是这么告诉他们的:你们必须懂得尊老爱幼,要学会尊重别人,在称呼上也要做到应有的尊重,但我可以例外,你们可以直呼我的名字。
于是,许多学生便真的直呼我名。我觉得这是亲切的,至少,我相信,他们也认为这个老师不是那么呆板,那么威严,那么苛刻。所以我们之间没有隔阂。
在我执教的'那段时间里,我家里天天都有学生的欢闹声。每个晚上,他们都成群结队兴高采烈而来,兴致勃勃而归。其实,我并没有给予他们什么东西,只是与他们一起探讨生活,一起研究自然,并邀请他们到我家里吃玉米棒,吃红薯。在我家里,我从没有细致深入地与他们交谈过关于学习非得怎样,读书非得如何的深刻命题,也从没有很威严很严厉地在家里要求他们去弄清“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关系。
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朋友式的交往。我一视同仁,视每个学生为朋友,所以,来家里玩的朋友,成绩优差、参差不齐者均有,但他们都没有骄傲和自卑感。相反,他们都觉得这里有家的感觉和味道。
其实,我站在讲台上的时间不过一年多而已。毕竟只是一个代课教师,我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代课”一词注定了我与孩子们短暂的相守。好在离开前,争气的孩子们为我拿到了全镇第二的好成绩,这让我多少有了些成就感。
离开讲台后,我总是收到孩子们的来信,每封信里都饱含深情。面对他们的倾诉,我总是以朋友的方式,来信必复。
时过境迁。老家的学校里依然热闹,但我教过的那些孩子们都闯到外面去了,或是继续上学深造,或是在外漂泊打工。随着我工作的变换,还总有几个孩子能想方设法找到我,没什么事,只为了来看看这个他们心目中的老师。
于我而言,这兴许算不上什么桃李满天下,但我想,不管如何,孩子们一定记着曾经有一个又瘦又黑的老师是怎么与他们相处的,是怎样爱他们的。这一点,对于我和孩子们,都已经足够了。我在心里拥抱他们!没有满天下的桃李,但只要是桃李,都会芬芳,我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