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两亿年前的辉煌散文

  小强是个特殊的孩子,他观察事物的方式每每与众不同。那天他在网上观看Q版《侏罗纪公园》的时候突然问道:“爸,那时候的树怎么都像一把把雨伞,跟现在的都不一样啊?”顿时把他那位号称博学多才的老爸问得个张口结舌。

遥想两亿年前的辉煌散文

  小强观察得真是太到位了!在两亿前那个恐龙主宰着地球的时代,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便是这种被小强称之为树的桫椤。其实桫椤是一种蕨类植物,是靠孢子繁殖的,与我们现今传统概念中的通过带有果皮的种子来繁殖的树,的确是有些区别的。但是桫椤又不同于在墙角或山野里顽强生长的凤尾草、狼箕头一类的蕨草,桫椤不仅长得高大,而且枝干呈木质化,是一种完完全全的树了。因此,桫椤的别名叫做树蕨,也就顺理成章了。

  既然已经切入主题说到桫椤这个名字了,那我看还是有必要先把这两个字念念准,不然貌似专家地谈论了大半天,最后却是念的个错别字,那不要被人笑掉大牙才怪。首先,这椤字我看大家是断不会读错的,因为再弱智的人都会知道拿半边字来瞎蒙的妙处。但是你如果继续耍弄这点小聪明,把那桫字也当成沙来念,那就很可能会不幸落入真正的弱智行列了。当然,这个字也不能读成妙,有些自以为有点墨水的人,不仅把桫椤读成了妙罗,甚至还写成了杪椤,这实在是有点不妙了,那可是将良善百姓引入歧途的大谬误。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查字典吧,你就会很容易地知道,这个字应该读做suo,平音。

  言归正传说说桫椤的形态吧。其实,小强已经非常形象地为我们做了概括:像一把雨伞。在远古时代,桫椤是一种庞然大物,2米粗的树干高度可达三五十米,而且都是笔直的,大型的羽状复叶都簇生在树顶,一片叶子就可达2米多长,强悍吧?

  叫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么庞大的树木,却是依靠极其细微的孢子进行繁殖的。这就是蕨类植物的特性了。在桫椤的叶片背面,长有很多孢子囊群,可以萌发数百甚至数千个孢子,这些孢子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生长,很大部分因为温湿度的变化而死亡,剩余的还必须依靠充足的水分才能形成为配子体胚胎,繁殖成新的植株。因此只有在阴凉潮湿的溪流边、沟谷中,才可能有大片桫椤生长。

  而现如今,地球上的绝大部分桫椤早已在第四代冰川时期呜呼哀哉了,只有中国、新西兰、尼泊尔和印度的一些地方,还幸存有小片的自然桫椤林。比如我国的贵州赤水、四川邻水、云南墨江等,你看桫椤多会找地方吧,都是些有水的地儿。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新西兰,可算是现今桫椤最大的乐土了,人家不仅自然条件优越,而且保护意识特强,都把桫椤尊为了国树。但在全世界,这么幸运的桫椤还只是占了极小的一部分。

  桫椤可怜哪。遥想两亿年前,与恐龙一起统治着地球,成为那个时代的一大标志,那是何等的辉煌呀!可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打击,骤然令它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好不容易苟延残喘到人类文明时代,却又要遭受这种文明动物的'不断蹂躏。怪只怪老天爷呀,为何要让你长得有如龙骨蛇木般的挺拔?为何要让你的茎干满含美味的淀粉?为何要让你的干髓具有祛风强骨、清热解毒的功效?既然你桫椤浑身都是宝,遭大肆砍伐也就不能怨天尤人了。用你的茎干栽种热带兰花,或者加工成木板木柱,或者提取淀粉供人食用,或者治疗跌打损伤,那是让你生得伟大、死得光荣呢!

  当然,也有一部分桫椤,侥幸被保全了下来,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像猪狗鸡鸭那样,牺牲自己的天性,畏畏缩缩地佝偻起原本高大的身躯,极尽谄媚地舒展自己美丽的叶羽,弄得像孔雀开屏似地美不胜收,让自己从野性十足的树蕨变成一种高不过1-3米、婀娜多姿的观赏植物,以求得猎美成性的人类的庇护。

  那些喜欢用曾经的荣光当作炫耀资本的人们啊,在桫椤面前应该自惭形秽了吧?人家这么古老显赫的前辈,都能够正确面对现实,为了生存,为了延续,甘愿默默忍受着屈辱,那才叫一个拿得起放得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