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岁寒三友散文

  四季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傲雪怒放的梅花,被苏东坡誉为“岁寒三友”,亦即可以陪伴冬寒的三位益友。冬季天寒地冻,人们户外活动明显减少,大部分人下班后都在家中消磨时间。此时庭院中若有些松柏、竹子、梅花,自然会满眼青翠,疏影暗香,清风袭人,一扫严冬的萧瑟和肃杀,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心头春意盎然,为略显枯燥的冬季生活平添了些许生气和情趣。但“岁寒三友”毕竟只是供人观赏的植物,时间一长,难免令人产生审美疲劳。虽然千百年来“岁寒三友”一直是文人骚客诗词歌赋的咏叹焦点,我们也未尝不能附庸风雅,效仿古人,但并非人人都有古人那样的诗文素养和勃勃雅兴。因此,“岁寒三友”实际上只属于极少数特立独行的高人,对于普通人而言,绝对不能指望依靠松竹梅这些耐寒植物就能打发漫长而枯燥的冬季生活。

我的岁寒三友散文

  我是喜欢阅读的人,平日总是手不释卷,冬天的大部分闲暇时间都是在孜孜不倦的阅读中度过,其中,阅读量最大的是文学、历史和足球,它们是我的“岁寒三友”(姑且请允许我偷换一下概念),多少年来始终不离不弃,陪伴着我度过了无数个寒冷而漫长的冬夜。

  “岁寒三友”之一:文学。虽然身为法学硕士,已学了许多年的法律,但我确实不甚喜欢法律,当年到复旦读法律纯属偶然。其实,平心而论,学法律使人理性、严谨、务实、稳健,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本人确实也从中受益匪浅。但是做法律工作讲究言必有据、行必有据,要求按既定规则和程序来规划设计,而且必须始终保持逻辑和推理的严谨性。这种思维方式比较适合喜欢抽象思维的人,比如产生了黑格尔、康德等一大批伟大哲学家的德国人,但对于喜欢*思考、天马行空的我来说,法律未免太过刻板了一些,我不喜欢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来束缚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既然法律显得枯燥乏味,而我又自幼酷爱文学,于是乎移情别恋、投入到文学的怀抱就成为再合理不过的选择。

  惭愧得很,大学四年看过的法律类参考书和名著少得可怜,而挑灯夜战、虔诚拜读的文学名著却不计其数,就连三十几卷的《莎士比亚全集》以及很少有人通读的《荷马史诗》和《圣经》也被我通吃,实在有些不务正业。幸亏我读研时“洗心革面”,发愤苦读,恶补了一顿法律专业大餐,自感已能文能武,从此才敢以法学硕士的招牌笑傲江湖。

  在我看来,文学既非多愁善感女生之专利,亦非文人骚客们吟风弄月之阳春白雪,更非远离世俗大众的象牙之塔,文学的现实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人类社会,只不过通常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文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感性的,它需要灵感,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反之,优秀的文学作品能激发读者的灵感,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从国家层面而言,国家的强大取决于科技的强大,科学创造讲究逻辑推理,但更需要直觉和灵感,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何而来?科学家只有大量阅读人文书籍尤其是文学作品,才能培养出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有召之即来的灵感。因此,文学的繁荣程度实际上事关民族的复兴大计,绝非畅销书排名榜的前后和版税的多寡那么简单。

  话扯远了,“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还只是为生计而奔波忙碌的平民,大可不必那么忧国忧民。我是凡夫俗子,既没有文学救国的抱负和能力,也没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情怀,我之所以喜欢文学,是因为多年以来,它已经成为一种难舍难分的习惯,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突然失去它,我不知道生活会乱成什么样子。当然,我也很感谢文学,它不仅赐予我流畅的文笔,而且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培养着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我在近年的学习和工作中灵感有如井喷,时有神来之笔,这都是拜文学之神奇所赐。文学就象一位风情万种的可爱女孩,我对她一往情深,她使我变得神奇,今生今世已无法分离。

  我只看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尤其喜欢古典诗词,从不看中国当代文学。因为在世俗和功利大潮的冲击下,当代文学已变得相当庸俗和浮躁,佳作越来越少。而我是一个崇尚传统和经典的人,我宁愿品茗通宵夜读唐诗宋词,也不愿在书店里吃力地寻找一本可以让我读上哪怕一个小时的当代小说。

  “岁寒三友”之二:历史。我自幼就酷爱历史。还在读小学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套儿童历史启蒙读物《上下五千年》和《世界五千年》,我当时用了三个月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从此与历史结下不解之缘。在读大学时,不务正业的我除了主攻文学外,还兼攻史学,看过许多中外史学名著,如《史记》、《三国志》、《世界史纲》、《世界文明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英语国家史略》等。读研后,由于学习和工作繁忙,一度中断了对历史的研究。2003年春,上海“非典”肆虐,当时我在家闭门不出长达两个月,终日以读书消磨时光,于是终于有时间重操旧业。当时看了*学者黎东方的一本《细说三国》(文风诙谐幽默,易中天《品三国》的文风和创意都疑似剽窃该书),一下子产生了重新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冲动。看完了黎东方的细说系列后,又拜读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力作,并见缝插针地重温了部分《二十四史》。几年来,利用工作之余和节假日,对中国史和世界史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温习和补习,总算是略知一二了。

  培根曾说:“历史使人睿智”。小时候,虽然喜欢历史,但并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因为即使从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看来,历史无非是告诉我们某年某月某地发生了某事,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些都是尘封在博物馆和档案馆的东西,是相当枯燥乏味的,这些故纸堆如何能使人睿智呢?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当然要告诉人们某年某月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但不能仅限于此,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人们某年某月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要用历史的观点去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总结经验教训,归纳出一些普遍性的规律,以照亮人类未来的道路,使人类今后少犯历史上同样的错误,少走历史上同样的弯路。人类社会的历史,无论是国家的历史还是个人的历史,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为人是社会性生物,他们有着普遍性的缺点和弱点,无论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些普遍性的缺点和弱点都仍然存在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人类的命运。所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就是指人类总是难以摆脱一些历史规律,人类社会总是在周期律中循环。历史研究的真正价值,就在于研究和掌握这些规律。仅仅熟悉历史的人只能称之为历史爱好者,只有熟悉和掌握了历史规律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以史为鉴,无论对于国家、政党抑或个人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个人而言,即便一个人再优秀,他的知识结构和人生阅历总是存在着局限性,在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事件和局面时,难免捉襟见肘,力有不逮,虽然他可以向别人虚心请教,但他未必能找到这样的及时雨和智多星,即便有幸找到,此人的知识结构和人生阅历可能同样存在局限性,此时,求己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史。因为,历史人物也曾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优缺点,面临着同样或类似的问题,他们是如何用他们的智慧最终解决这些问题的,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无疑具有直接而现实的借鉴意义。

  历史能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智慧,它能赋予你一双慧眼,让你在时光隧道中穿梭,使你看透过去、现在和未来。每个人都能在历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适时地调整自己现在的坐标和行为,以免堕入历史的阴影中。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历史确实使人睿智。

  我喜欢历史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史学名著大多同时也是文学名著,文笔非常优美,非常符合我这个文学爱好者的口味。比如司马迁的《史记》文采灿烂,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已反复看了几遍。

  不过,我从不看官方史书(《二十四史》除外),因为官方史书对一些敏感历史进行了大肆歪曲和篡改。历史不属于某个政党或*,也不属于某种意识形态,它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属于全人类,如实地记录历史,是对自己的良知和子孙的未来负责,对历史的篡改,就是对民族的犯罪。

  有个历史类的网站春秋中文网还不错,它的中国古代史论坛办得较有水平,我从中学了不少知识,而这些知识在官方史书上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该论坛的水平近来有所下滑,好帖子越来越少。也可以理解,毕竟在市场经济的诱惑下,能潜心于史学研究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岁寒三友”之三:足球。每天上班一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把电脑打开,登陆有关站,浏览有关的足球新闻。耗时约半小时左右,这已经成为我雷打不动的习惯,即使工作再忙也不例外。晚上在家不大看电视,但晚间体育新闻中的足球报导、周一CCTV5的《天下足球》以及周末的欧洲联赛直播则从不落下。但我从不看甲A、中超,因为一个充斥着假球、黑哨的低水平联赛实在是玷污了自己的眼睛。我也很少看国足的比赛,因为这样一支技战术水平和职业道德都很低劣的国家队实在无法激发起我的爱国热情。我喜欢意甲、西甲、阿根廷联赛还有欧洲冠军联赛,英超和德甲技术粗糙了一些,不过只要球队中有我喜欢的球员,我也照看不误。

  在我看来,足球不仅是一项对抗性最为激烈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门充满着智慧和谋略的综合艺术。一支球队若想赢球,必须同时拥有出色的球员、娴熟的团队配合、正确的赛前训练以及合理的战术运用和临场指挥这四大要件,这四大要件必须完美结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比赛双方就象两位一决高下的剑客,又象两位进行博弈的棋坛大师,或是正面交火的两支部队,双方周密谋划,斗智斗勇,火星四溅,奇谋频出,高潮迭起,跌宕起伏,充满悬念。我喜欢这种紧张、激烈、刺激而又充满悬念的氛围,也很关注双方主教练和球员在己方处于被动或劣势时如何灵光乍现,力挽狂澜。因为人生同样充满了竞争和对抗,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而绿茵场上层出不穷的智慧和谋略就象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三十六计”,精彩纷呈,波谲云诡,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部智慧的宝典,其中许多经典战例所折射出的勇气和智慧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实,足球最吸引我的并非智慧和谋略,而是某些天才球员的惊艳表现。比如马拉多纳、雷东多、卡尼吉亚、里克尔梅等绿茵奇才,他们是球场上的魔术师和艺术大师,球在他们脚下变得如此神奇,他们将足球变成了一项赏心悦目的艺术。他们如此轻灵,如此优雅,如此华丽,俨然就是在球场上翩若惊鸿的精灵。在功利足球大行其道的当今足坛,这样的大师已经越来越少,近乎绝版,唯其如此,这些古典而优雅的艺术大师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崇尚经典,也希望大师们为世界足坛留下更多的经典。

  我的“岁寒三友”也许有些搞笑,也许有些枯燥,可是它们确实象朋友一样曾经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寒冷的冬夜,并且仍将继续陪伴我度过未来无数个寒冷的冬夜,我与它们就象恋人一样难舍难分。也许还有更好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但是,我决不会放弃它们,因为在这个日趋功利和浮躁的世界上,它们是我精神家园的一部分,即使有朝一日它们变成了物欲横流的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我也会坚守这片家园,永不放弃,因为这是我的伊甸园,我的理想国,在这里,我的心可以*地飞翔,纵情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