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记忆的烤薯香散文

  还没进家门,我就闻到烤薯的香味。

穿透记忆的烤薯香散文

  这香味穿透屋宇,也穿透岁月和我的记忆。烤蕃薯的香味很诱人,可是久违了。

  “满屋生香,你买烤薯了?”妻子笑盈盈地说:“今天从网上学了一招,用电饭煲烤番薯,只要把洗干净的薯用牙签扎上一些小洞,锅里不用放水,开煮饭档,就把番薯烤好了,快来尝尝。”我抓起一块就吃将起来,“嗯,好吃。既有烤薯的香味,又有蒸薯的软和,真不错。”

  自从懂得番薯是抗癌第一蔬果,家里隔三差五就吃一回。不过此前都是蒸煮而食,不像烤薯那样香气四溢,满屋弥漫。在家里烤番薯,还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小时侯在老家“烤”、 “煨”番薯,倒是稀松平常的事。烧煤炭的时候,就把蕃薯直接放在煤炉边慢慢烤。但早年间农村以柴草为燃料,做好饭菜后,灶膛被烧得滚烫,膛壁温度很高,膛内带着火星的灰烬厚厚的,久久才会慢慢冷却,最适合用来“煨”番薯了。找三、两个不大不小的番薯埋进灰堆里,约摸个把小时就熟了。煨好的番薯,拭去火灰,将皮一扒,乘着热吃,那个香甜啊,别提味道有多美。记得有几次,我还让母亲早上烤薯给我带到学校当午餐呢。粮食困难年代,番薯既是主粮,又是乡下人的小吃,还是孩子们解馋的`零嘴。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许多人家都吃不饱饭,我们兄妹几个也经常饥肠辘辘。饿的时候,能找到一个生番薯啃,就很满足了。若是有刚煨熟的番薯,那就是上上美味了。

  蕃薯这作物,耐旱耐瘠,粗生家种,适合山地种植。因其产量高,在荒年灾月,老百姓救灾备荒能发挥大作用。近代中国历史上,由于干旱水涝、蝗虫肆虐、战火兵燹等天灾人祸的原因,稻米歉收,没有饭吃的事屡有发生,蕃薯就成了抗灾救命的宝贝,它帮助许多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度过了可怕的饥荒。有一首佚名的《七律?红薯》诗是这样写的:“原野土坡地几垄,披蓑带笠谷雨种。 绿叶玉茎阳光照,藤蔓根壮雨露浓。风暴雷电烈日烘,埋头挣扎泥下红。苦难贫穷救命时,香沙充饥立大功。”

  这不是夸张,我在网上读到的一个真实的红苕故事,可以成为佐证。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中江仓山,有位姓秦的老农,当年五十岁,育有七个儿女。那一年红苕的长势和收成特别好,他的几亩地收了上万斤。当时,外地已开始“跃进”,大家把粮食集中起来,在食堂吃大锅饭。他的一位本家,住在什邡*公社,把家里省吃俭用的两千多斤黄谷和白面都交了出去。他听说后,便催着儿女们把家中的老竹蔑墙推倒,而后砍竹破蔑,起早贪黑编新竹蔑墙。编好之后,不分白天黑夜,抓紧蒸红苕,蒸好后拌上糖麸皮,捣成泥状,厚厚地抹在编好的竹蔑墙上。经过几天忙活,他收获的红苕,一大半变成“泥”糊上了墙,剩下的都送到不久就开张的公社食堂。食堂始则让人放开肚皮吃白米饭,继则限量吃红苕稀饭,最后瓜菜代粮清汤寡水。人们不得不开始四处寻找可以吃的食物,甚至盯上了观音土。而这个时候,家里有几面苕墙的秦大爷,总是在半夜从墙上掰下一小块的苕泥,用水化开,交到妻儿手上。就凭着这点补充,他们一家人艰难地渡过了饥荒。

  填不饱肚子的日子早已远去,蕃薯的作用也“与时俱进”了。

  在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癌症高发的今天,蕃薯成了抗癌的先锋和功臣。《本草纲目》记载:番薯“外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当代《中华本草》叙述蕃薯能“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解毒气。”常食之,能“益健康,长寿又少疾”。专家们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说,蕃薯是抗癌第一蔬果,它能抑制上皮细胞异常分化,消除有致癌作用的氢*基,阻止致癌物与细胞核中的蛋白质结合。所以,蕃薯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是我们的健康卫士。

  蕃薯克真是好东西、大宝贝啊,当我们没有饭吃,忍饥挨饿、骨瘦如柴的时候,它可以让我们填饱肚子,免于饿死;当我们酒醉饭饱,血稠脂高、大腹便便,易染疾病的时候,它帮我们通便降脂、抗御癌症、护卫健康,让人们减少或免于病痛之苦。蕃薯的这两大功能,不,应该说是两大功劳,还有谁能堪比?蕃薯真乃稀世之宝,对于我们人类,尤其是穷人,它有无上功德。

  中国虽地大物博,可蕃薯不是我天朝固有之物。一个蕃字,就泄露了它的身世和来历,这稀世之宝是舶来之品。它的原产地在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入欧洲,经西班牙人传至摩洛哥,后又传到菲律宾、越南一带。蕃薯什么时候引进中国?一说是明朝福建长乐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进,其证明便是长乐市的鹤上镇青桥村内有其纪念亭,亭子里记载了陈振龙从吕宋带回薯种的经过。另一说是明朝吴川有位医术精湛的医生,治好了交趾国(即越南)公主的病,国王要答谢林医生,他有机会要了一个生番薯,顺利带回了家乡,番薯就在粤西的吴川、电白一带安家落户了,电白人为他建的“番薯林公庙”就是证明。

  两种不同说法,或许有人要问该信哪一个呢?

  这不是形式逻辑,这里不存在“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的关系,我以为都是真实的故事。看到异邦有好东西,有办法引进,中国人谁不想带回来造福乡梓、泽被后世呢?现在咨询这么发达,冰箱彩电洗衣机、汽车电脑净水器,重复引进的事还屡屡发生呢,何况于古代,重复引进或不同地域同时引进是完全可能的。无论是长乐人陈振龙,吴川人林怀兰,他们千辛万苦、想尽办法引进蕃薯,都是有心之人,有功之臣,是爱国爱家的中华优秀儿女,我们都应记住并感恩这些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