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欣赏

《随笔》散文欣赏1

  树是我的来世

《随笔》散文欣赏

  一棵树,没有叶子的陪伴,它舍弃了应有的生命之欢。在凛冽的寒风中,一头牢牢抓住大地的肌肤,一头紧紧抱住天空的翅膀,站成了宁静,站成了满足。从不动摇,从不气馁,为自己赢得一片沉默的空间。盛夏的夜晚,它们像一众精致苍翠的幽灵在月光底下婆娑。

  下班路上

  天空照列与大地作别,树照列执拗地挽留,小路照列向远方蜿蜒,河水照列缓缓流淌,炊烟照列袅袅升起,村庄照列过着自己的平静。夕阳照列横扫大地,落日的晚霞照列映红了大地,街灯昏黄的光亮照列把婆娑的树影印在光滑幽静的石板路上。车灯照列闪烁,人影照列晃动,晚风照列习习,斑驳的时光照列徘徊在下班的路上。

  冷漠的自我

  在沉闷和压抑的环境里孵化出来的自我,带有一种冷经济时代所不具备的差异。那是一种危机意识所导致的烦躁、焦虑与不安对外界的一种真实表露和积极响应,他们只能采取情绪化的冷漠和消极的旁若无人与利益的失衡分庭抗礼。它们甚至坚信被利益挤占或者作出某种自我牺牲的群体过分地逆来顺受并不能给一个国家带来任何的好处。

  天才与魔鬼

  假如给我一个天才的视觉,我也可以拥抱魔鬼,做一个死后备受欢迎的另类。

《随笔》散文欣赏2

  汉江,是汉中盆地最大,最长的一条江。对我来讲,只要想起汉江,心理就莫名地喜欢哦。河水清清的,河面静静地,河水甜甜地。水里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河面的野鸭悠闲地在河面飘着,渡船在河面往返……

  爸爸,妈妈喜欢回到汉中度假。只要一回汉中,我的腿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虎虎生风,马张扬飞的,到处乱跑,和弟弟妹妹们,而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汉江。但妈妈对我老去汉江,提心吊胆(怕我们偷偷在汉江游泳,汉江年年淹没一些游泳的孩子),她经常跟着我们到江边,这情景很有趣,一个中年女人,带着一帮童子军。浩浩荡荡的,妈妈不时就碰到熟人,寒暄几句,解释陪着孩子去江边。到了江边,鹅卵石好漂亮,捡拾几个漂亮的存着,就开始在水面打水漂,这是一个技术活,我总是打不远,石头在水面蹦跶几下就不见了,妈妈就会过来教我,石头选薄一些的,尽量把手放低,几乎齐着水面把石头扔出去,妈妈扔的石头好远了还在水面上飘飞,妹妹玩的也很好。

  我小的时候喜欢坐船,一条大木头船,在渡口,妹妹带着我,坐到船上就不下去,跟着艄公在河面上往返,载人,妈妈在渡口等我们,我们乐的屁颠屁颠的,尽兴了才下船,妈妈再和艄公结算。艄公按单程收费标准算我们坐了几个单程,妈妈一并照付。

  有时候,一直大晴天,太阳毒辣辣的,几天没去汉江,我们就会央求妈妈,妈妈置之不理,我们就投机取巧地趁妈妈睡午觉,开始困乏,迷迷糊糊的当口,保证我们不下水,只到江边看看,摇着妈妈,打扰她,妈妈迷迷糊糊答应了,欣喜若狂。赶紧筹备,还没出门,妈妈已经灵性了,吓醒了,赶紧出来呵斥,唉,那个扫兴。

  最得意的是把爸爸拽着一起去江边,爸爸一到江边,就三下五除二地跳进水里,大展身手的游上了。我们也纷纷找地方换泳衣,然后扑通扑通跳下去,有爸爸在,我们可以尽情地游泳。在汉江潜水,挺舒坦的呢。偶尔喝一口水,水也是甜的。夏天的汉江,水温是两个世界,浅水是暖的,深水是凉的,可以轮换着在深水,浅水里泡。那舒服哦。

  曾经和妈妈逗留在夕阳西下的汉江边,看夕阳的余辉金灿灿地在江面上画出一到彩带,然后一点一点从江面上退下去,越来越暗,越来越低,最后彻底消失。那真是博大的美。我在那样的黄昏,迫不及待地拿过妈妈的相机。拍了一张张夕阳里汉江的摸样,还有渔夫驾着渔船晚归的美景。那是足以陶醉心灵的画面啊!

  有时候深秋回去,汉江被大片大片的芦苇花淹没了,似隐似现,真美啊!微风一吹,芦苇花的花絮就飘飞起来,如在童话里一样。

  春天的汉江边有很多蕨菜,妈妈喜欢掐一些蕨菜菜苔,或凉调或清炒。还有掐枸杞芽子,妈妈喜欢弄这些野菜之趣。秋天挖鱼腥草,炖肉或凉调,这个非常痛苦,我不喜欢鱼腥草的味道。

  还有,偶尔舅舅带我去汉江打渔,用他的电瓶,大大小小的鱼儿一会儿就被电晕了,最喜欢汉江的蛇鱼,顾名思义,就是长得像蛇的鱼了,味道鲜美,肉质鲜嫩。

  其实,回到汉江,还能见到我的美女妹妹们,苏一枝,蒲瑞琪,都是可爱的美女。一见面,我就直接升为班长,带着她们疯玩。有一次,居然忽发奇想,把小姨养的鸡,一只一只往天上扔,看哪一只鸡能飞起来?电影《小鸡快跑》,给我的印象是鸡可以飞上天的。结果把小姨家的鸡扔完了,也没有一只能飞起来,白白被妈妈呵斥了一顿。不过,我们玩的很痛快,笑的前仰后合的,多有趣呀。

  我喜欢汉江的`水,更喜欢汉江的人,淳朴,厚道,热情。每次都会有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山珍野味招待我。每次我都会学会几句新的汉中话,我已经可以用汉中话直接和他们对话。很舒服的呢。

  这个时节的汉江,一定是芦苇花盛开,白皑皑一片了吧?真美!让我念念不忘哦。

《随笔》散文欣赏3

  早春的斜雨,在最后一个冬天的符号中醒来,挣破三月的体温,无忌而欢快地敲着北窗,玻璃格子上,水珠开始展颜,孵出初醒时那种晶晶亮的莹晕。

  打开雨伞,细细嗅着漂浮的春寒,轻轻沿河而笃,看浅紫色的微风拂过河面,丝一样的呼吸下,几条泛水之上的乌篷船被摇曳的婀娜款款,一左一右的桨橹像是划在了我的心上,顷刻间,催活了透明的水瓣,涟漪起落间轻柔的余音抒唤着对春的渴望。

  缓缓走在润漉的三月里,脚下苍老而绵长的青石路像手指一样伸进纵横交错的街巷之间,两旁灰白色的斑墙内偶尔会传来童叟的戏淘声,顺着攀缠在墙檐上的那些沾满露水的爬山虎,时不时地敲打我的耳鼓,伴着伞面淅淅飒飒的喁喁雨丝,唯美来的如此直接,这种措手不及的醉熏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是很难能体验到这份不堪铅华之外的闲适畅意。

  放下一颗凡心,用脚静静丈量在这份悠悠古韵的水墨间,不远处那片萧然婆娑的竹林映入眼帘,一丝惆怅随之半暗半合,撇开文人墨客睐竹的典故,竹的幽逸洁灵也滤去不述。江南老百姓喜竹的原因是竹子有节节高的寓意,每逢嫁女之日,什么都可忽视,唯独不能缺竹,大概在父母眼中,不但割舍不了对女儿的深情,也盼望着女儿嫁出去后的生活像竹节一样年年高顺吧。这样的悲喜交织心情,多少让人有点郁怀,可当我置身于林中小径,眼下的幽静很快让我陶醉其中,那股惆怅也被稀释在这蔬果的空气中了。

  走出竹林,醉在三月里,停在了三月的桥上,眼神随着蜿蜒的河水一路畅游,那些枕河人家的木质镂空花窗在细雨轻烟下微微开半,就像轻启的朱唇,述说着对历史坚守的承诺。窗下古老的石驳岸,青苔在波粼中时隐时现,与河廊之间偶尔交会的舟影交相辉映,很容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跌入时光的深处,心也像被酿于一坛糟烧之中,醉的何止是人,何止是心?

  移动的雨伞,带着我漂浮在这个三月的芙蓉泽国之间,在这水一样的季节,在这翡翠般的吴淞素地,放肆不厌地游历在星罗棋布的诗情巷水中,听晨昏鸟语,品吴风翩翩,享春秋温悯,看流光丽霞,闻绚花梓桑。韵的何止是情,何止是景?

  和脚下滑过的那些绿衣茵草一起被这个三月的雨曼抚摸,感受着万物生灵雨中的淡淡抒情,记下一段只言片语的款款感怀,期待今年春天的百老汇里心花盛开。

《随笔》散文欣赏4

  初夏的某一日,我伴夕阳余辉信步走在田间小路上,微风习习,吹走了春日的余寒,送来了初夏的柔暖。

  路边的麦穗上挂满了一层层的麦花,那黄色的小精灵简约而质朴,好像从不会去招蜂引蝶,但是她独有的淡淡清香会给你嗅觉清新的享受。几株野花炫耀了一天的妩媚好似已经累了,在西方晚霞映红了半个天空的时候,她们埋头睡着了。而那青油的麦穗在微风中正手执手、肩并肩,等待着花瓣凋谢后孕育新的生命,他们气势凌人、勇不可攀。

  村里炊烟袅袅,农人们开始扶锄挑担向家里赶,我不由自主也向村里走去。村里时不时传来阵阵农家柴草烧制的独特饭香味。当地人喜端碗蹲于街头边吃边说,主食便是一大碗飘香的臊子面。正在独想之际,不想真遇见有在街头吃面的五、六人,在他们旁边还爬了一只摇尾巴的狗,等待着主人的施舍,看着他们黝黑的脸庞,听着他们让我似懂非懂的言语,不远处几对燕子亲昵的站在电线上欢唱,村里时不时会见到一间间青瓦红砖的房子被如冠盖的树林所笼罩,偶尔会飘来阵阵花香。面对此情景,我也遽然体会到陶渊明桃花源里的理想景象。

  一次桃花源式的信步却让我感觉生活很有滋味,原来世界无处都有美丽存在。天色渐渐转黑,我加快了走路的步伐。

《随笔》散文欣赏5

  心怀梦想,着眼于未来是件好事,不能以为的沉浸在未来之中而忽略了现在。事事公正、人人平等是我们的愿望,但是这种所谓的公平感在生活中中的并非如此安排。若想拥有平和的心境,就不可存在悲观厌世的心态。因为愤世嫉俗、懊恼烦闷的情绪干扰,就会错过这个世界上本该与我们邂逅的一场繁华。

  幸福只是一种态度,并且渐渐的,我也开始相信,生活中的幸与不幸仅仅是自己的思想意识下的东西,是自己对于现实的一种理解,也是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态度和所思所想。如果我们能偶尔停下来,花点时间环顾四周,品味一下自己已经获得的成功,悉心感受一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欣赏身边最平凡最简单的美,回顾一下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哪怕它已经微乎其微,或者已经或正在被排挤出我们的记忆的边缘,其都会让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充满信心。

《随笔》散文欣赏6

  闲静寂寞时,我在大脑中会把一些记忆悄悄召来玩味一番,在我如那小女孩一般大时,每次进城都要从这些房舍外的一条悠长巷子里走过,在过巷子之前,还必须通过一座简易的木桥,那桥两边没有任何扶栏,狭窄的桥面上覆着一块块隔了间隙较大的薄板,大人能从容走过,胆大的孩子也能无畏走过,我胆怯,不敢直立行走,匍匐而行,嘴上还不停嚷着“怕,怕死我!!”母亲叫我抬起头直面前方,不看缝隙下面的河水,可我偏怕偏要看,过了险桥不远,就走在这条悠长的巷子里了,逢甘蔗压榨的季节能闻到弥散在空气里的阵阵甜香味,那是从人尽皆知的“蔗糖厂”里飘来的,这些老楼舍就是当年的那厂,据说,它是当时江苏省唯一的一个“糖厂”,每年要压榨甘蔗好几千吨,而我们这些毗邻的乡村理当成了种植“青纱帐”的地方。秋天,当一弯新月悬挂清梢,你以为周围寂静了,即便有声音传来,在这个季节也显得孤单清瘦了,可只要你走近青纱帐,“沙沙沙!!”顿时这个世界充满了饱满而有力的声音。

  今天目光所及这些老楼舍,旧巷子,破天窗,坏烟囱,曾经的场地路道,杂草丛生,野花上墙,已然一副荒凉残照的颓废样,记忆里那些个繁忙繁荣,黑夜如昼,攘来熙往的车马人群,隆隆的机器声,全然销声匿迹了,此时,门楣或墙根处的几支美丽生命衬得萧瑟之意更浓,作为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最后结局竟落得如此凄凉不堪,不免有点唏嘘入怀。

《随笔》散文欣赏7

  饭后无聊,漫步冬日河边。荒草凄凄,寒波荡荡,渔人却依旧:早早来到岸边,抛饵垂钓,寒冷似乎从未影响过他们。

  河边幽径,清风拂过岸柳芦花,犹如一曲悠远的老歌,轻轻的,瑟瑟的,有着古朴稚雅的韵味。想着偷了浮生半日闲,或坐在小窗下,石桌旁,品一杯清茶,或斜倚桥栏畔,碧水缘,想花谢花开,云聚云散。或画一幅山水,捧一巷诗文,品味千古人生,感受万种风情。心里便无端有些慨然。看似红尘中平常的追求,却于各种情形下失之交臂。

  一丛绿草不期然扑入眼帘,在这落木萧萧,万物凋零的世界里,它是那样清新悦目,它是坚忍执著的生机的守护者,有它在,大地就有了火种,人心就有了希望。放眼四野,又见各种各样的绿正于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在树下,在草丛,在岩隙,在路边,在水畔,在许多无名的地方,一缕或一片,一茎或一丛,或墨绿,淡绿,或黄绿。它们在坚守生机,也在等待,在期盼,在传递,直到严冬过去,春暖花开,那时它们功成身退,隐入生机的海洋,它们就如我们的民众,有英雄时它们安然知命,当英雄隐去时它们以别样的形式姿态守护英雄,看似平凡卑微,却坚忍伟大,只有在残酷的冬季才能见识到它们真面。它们虽无英雄的丰姿,却有英雄的本色。

  太阳缓缓,如一个燃烧的火球半悬于东方的树丛中,金光四射,灿烂夺目,在它的普渡之下,树木的断枝残叶一扫以前和颓废,振作起来,披上了耀眼的锦绣一般挺立于地平线上,芦花从来就是红尘中最平凡的,既无美丽的花,也没有奇异的果,就是它那葱绿的密叶,也因有刺破皮肤的危险而不讨喜。但在这冬日里,它摇曳的白发,笼在金色的晨晖里,犹如笼上了靓丽的霞帔,竟然有了炫目的效果。它们在风中摇曳着,翻飞着,嬉闹着,对冬的凛冽全无怨怼,对冬的温暖却有满满的感激。河水碧波荡漾,流光溢彩。不止眼前,极目远眺,九洲八荒都柒上了温暖的光环,在这北中国的平原,创造出一幅如梦如幻的油画。

  偶见一棵树,长在大树丛中,头顶大树伸出的枝杈,脚踩密密交织的荒草,仍然潇潇洒洒地舒展着虬枝,坦坦然然地正视着苍生,心不由地就一软,我错过了它坎坷时拼命挣扎,我忽略了它恣意纵横的青春,现在它枝秃叶残,却不卑不亢,自自然然,我却与它相遇了,也许是它千百次的回眸等待的结果。虽不是在它最美的时刻,但比起那些终其一生也不得见的等待,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幸运了?滚滚红尘中,遗憾太多,我且珍惜珍惜眼前的偶遇吧。

  “辕门外那三声炮。”一阵嘹亮的豫剧唱腔传来,那是河口公园一个环卫工人在边工作边享受了,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工人,他常常早早起来,趁公园无人打扫前一晚的垃圾,等人们起来晨练时他已经清洁完毕,手抱唱戏机边听边唱了。他常说:生活要靠自己经营,你用心,生活就处处美好。听着他的戏,想着他的话,心里就有些赧然,生活并没有优遇过他,但他却总是那样豁达大度,让人不由地敬佩,尊重。生活并没有苛待过我,我却总是郁闷怅惆,牢骚满腹,同是华夏后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小河很长,但幽径却短,待我走完这幽径,心里忽然就一下子轻松了,仿佛这冬日再也不若前些天那样阴冷,漫长了。

《随笔》散文欣赏8

  长途车辆颠簸,短途马背前行,险处缆车直上;穿越峡谷的炎热,目睹茂密的丛林,感受顶峰的冷凉。

  我终于又回到二十余年前曾经观光的鸡足山佛地,真正对祝胜寺门前的绝句——“退后一步想,能有几回来”内涵的理解,只有此刻才能有更深刻地领悟。

  攀登至顶峰时,斜阳照射,整个山峰辉映出她迷人的英姿。来不及多逗留,毕竟不是一个人的行动,六十多人的团队,不能太*的,就随缘吧。

  吃与住,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关键是寻觅一份离开红尘喧嚣的超脱。很难有时间到这里,往日与同学上鸡足山,狂奔热闹观美景,马上乱言胡语的完了,存留到现在的也仅为几张发黄的黑白照片,记录着曾经……

《随笔》散文欣赏9

  塔,起源于印度的窣堵波。汉代末年,丹阳人笮融造楼阁式塔,开中国造塔之先河。

  在古代印度最早建塔是为放置释迦牟尼的舍利,供人们纪念崇拜。佛教很重视形象的崇拜,塑造佛像是佛教传播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以次来传播教义,供人们来寄托信仰。塔作为藏有佛真身舍利的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成为佛的一种象征,被佛教徒们作为“佛”来崇拜。

  而在塔的建造中也处处体现着佛教的思想,但中国的佛教本与古印度的不同,又很强的本土化色彩。古印度佛教中塔的层数与塔顶相轮数相同,都是双数;但在中国由于“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塔的层数和相轮数一向都为单数。

  但毕竟佛祖的真身舍利很少,有的塔内埋藏的是假的佛迹,作为一种象征。

  那这里的楞严塔,所存释迦牟尼的大弟子饮光迦叶僧真身舍利,不会有假吧?高僧的行踪不会是捏造的传说?孤独的老人在传诵着佛家的真谛,是神圣可颂吗?!

《随笔》散文欣赏10

  你越是看多了各色的面具,越是渴望有朝一日能够真正的素颜而行.那才是真实的你。

  某段时日,你心情不快.你看着那一大堆化妆品忽然就心生了厌倦,那种想要卸去伪装的迫切感让你真的就那么出门了。

  外面风很冷,穿透外套直达心脾,却没有一丝让人振奋的感觉,反倒更加恹恹的了。瞧一眼电动车后视镜里的自己,万米阳光下虽不至于面如菜色,却也是口唇苍白,像风中瑟缩的秋叶一样萧条。

  当下心底一阵寒凉,就这样没精打采的到了单位。

  转身迎着冷风,深吸一口气,让你挤出一份灿烂的笑容——标准的露八颗牙齿的那种。回头,挺直脊背,迈着一贯的步伐推开门......冲着同事笑着打完招呼之后,转过拐角,看到玻璃镜中你的身影,眼神忽就黯淡了下来。想起许嵩、何曼婷的歌中唱到的——“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葬在昨天,不掺任何的表演”然而,也不过是“轰轰烈烈那几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