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难养老日志
写下这个题目,不免有些伤感,因近年来的亲身经历,及近阶段我国的养老机构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若不是笔者耳闻目睹,真相信那高门大院的门口,贴着的暖心广告:“为党和*分忧,替天下儿女尽孝。”花些钱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落入福窝,进了天堂呢。
笔者老父因耿直善良,以自己视角衡量别人。相信所谓的保健品能治疗高血压等几十种病,结果停服降压药七天后,引发了脑溢血,留下了半身不遂症。虽兄妹不少,但皆在外省市工作,无奈只有花钱送老父去说是市区最好的养老院,每月三千多元,想着应该不错的。但去了才知道,饭碗如孩子小碗般大,馒头如鹅蛋般小,不仅如此,这养老院一名护理员竟要照顾十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根本照顾不过来呀!就是一名护理员照顾三位老人也够呛吧,何况是面对十几位毫无感情的陌生人呢?这养老院的出发点,显而易见是以营利为目的。这与门口张贴的广告是多么格格不入啊!为此,原本体质不错的老父,去时还能推轮椅走路,因伙食差、护理粗糙,不久就不能走了,以致委屈离去。
南方一位同事是家中独女,其母亲因高血压引起脑溢血,生活不能自理。按理应女儿贴身照顾,但我国的行政*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时候根本无法请假,怎能有时间照顾年迈身体欠佳的父母呢?即使请了假,扣了工资,但那案头堆起的'工作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还需要你去做。有多少儿女节假日不能回家看望父母,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唱出了亿万儿女的心声。因此许多人只能徒有叹息了。无奈之下,那位同事只有把老母亲送进市养老院。不料想,讲话洪亮的母亲,除了行动不便外,一切健康,可送去仅十二天,就一命呜呼了。她伤心欲绝,痛骂这养老院是催命院,像这些事例,难以举尽……
人这一生不容易。少年时,少不更事;青年时,学习打拼;中年时,有老有小,还要加班加点工作,疲劳与辛苦是这年龄段的常态;到了老年,指望休息享福,体质好的或许能享几年福,否则一切免谈。当下有许多人抱着努力攒钱,老了进养老院。如上面所述,真乃微乎其微,这就是人生的逻辑?
目前,我国的养老院多是民办机构,属自负盈亏商业性质。据民政部门调查:我国60岁以上老人逐年上升,至2013年全国老人达2亿多。各类养老机构4万多所,床位仅500万张,千名老人平均拥有床位24张。护理人员短缺,且疏于培训。就北京国际化大都市而言,拥有市级公立养老院仅三家。据说北京公立养老院收费低,条件好,有的竟要排队等候100年。像京城第一福利院,床位有1100张,已满员。目前排队等候入住老人已超过一万名,远超床位10倍。公立养老机构排队等候,已是普遍现象。
那么,公立养老院吃香,说明老百姓有需求。既如此,*何不考虑多建些呢?或多扶持私立养老机构,让他们能为民所需,健康的发展。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及小户型家庭也越来越多,出现了“空巢”老人。这些老人多年迈,生活难以自理,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老人选择去养老院。而我国的养老机构一方面是公立养老院太少,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私立养老院收费高、护理一般、服务设施也不健全。大而言之,老人们为社会为国家辛苦了一生,小而言之,为生活为子女操劳了一生,可到老来,却夕阳暗淡,好不痛心。
一些乡村养老问题更突出。多数子女在外打工,家中只留守老人和孩子。老人一边要种田,还要照顾孙子辈,何谈养老呢?有的乡镇养老院,存在服务设施滞后、房屋年久失修漏雨等问题。与城市公立养老院供不应求相差千里,所以乡镇养老院有许多空床位也不奇怪了。
不久前,国务院安委办通报了河南平顶山养老院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8位老人死于火灾,6人受伤。通报称:事故暴露了地方*和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老人们本着养老而去,不想这养老院却成了火葬场。看了这则报道,令人寒心。
纵观国外的养老机构,欧美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早,养老保障制度历经百年,拥有健全的养老机构设施,人性化的设计,精细化的管理,专业化的服务。像美国有较好的退休养老制度,并设立不同养老机构,有老年公寓、退休社区或护理院等。美国老人都喜欢住养老院或老年公寓。那里不但环境安静,还有完善的服务设施,如医务室、图书馆、计算机室、健身房、洗衣房,呼叫系统等。可以购物,参加各类活动。德国老人也有多种养老方式:机构养老,即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养老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社区养老,注重强调对老人身心健康、生活全面服务;异地养老,可以旅游、度假等。法国养老机构也有公立或私立非营利性养老院、福利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
我国的养老机构严重不足,又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已成老龄化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了,应引起*的重视。每个人都有老的那天,应在整个社会形成养老爱老敬老的风气!健全养老机构监督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并提高他们的待遇,建成一支过硬的养老机构队伍。让排队等候现象减少,让老人们安享幸福的晚年,这体现了一个文明大国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