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重量心情日记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何不趁现在赶紧写一篇日记。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日记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阅读的重量心情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的重量心情日记

  在一间间摆满书籍的书屋里,我们躬身其间,保持仰望的姿势,学会寻觅和阅读。这是人类一种很神奇的转换能力。在我们的阅读下,一本本书由一定厚度变薄了变轻了,在完成转换过程中走入我们的大脑,变成了记忆储存与力量积蓄。

  自刚识字时,我们就开始了阅读,一个个方块字附着在特有的声形里走进我们的耳廓,走进我们的眼睛,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印记,而后这印记渐渐镀染着我们的记忆与心灵。

  时过多年,我常要回望那些早年曾带给我阅读印记的书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的书本已经作为读物,作为教科书被岁月泯灭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真的完全消失了吗?其实也未必,它们通过阅读成为了我们的知识,融解在我们的骨子里,融解到我们的行动中。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变化,这种过程充满奇妙,充满遐想。这样的书本注定完成了它的使命,一路上伴随我们的成长而离去,只是目送我们长大。在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我们知识与支撑。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它具有与食物同等的能量。

  待我们长大后,慢慢地感觉到我们的阅读不再像是等待喂食。我们有了自己的食欲,学会了自己的阅读选择,这时候我们会自觉地选择书籍,懂得了甄别与珍存。这又和我们长大后的自立出奇的一致。我们走进一座座填充的'小山似地书店,在书海里以搜索的方式淘淋着,把一部部书籍搬回家,搬到我们的书房,在床边,书籍成了至为密切的伙伴。在搬运过程中,在用钱交换的刹那,我们感觉到了纸页叠加的分量。其实,这里更有文字附着的重量。我们总是喜欢在自己的阅读中,借助作者体味着情感层面和理性内涵,或激动或感伤,或启悟。阅读里,我们还能倾听到大师在文字中的低语,充满智慧,让人感悟。

  书是有重量的,而我们的阅读更是微妙的过程,一部部书籍在阅读里走进我们的大脑。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填充?在大脑的沟回里,我们学会了贮藏和提取。是阅读的过程让我们感受情感的波折与震撼。也是阅读让我们学会理性与思辨。正是在自然的浩大和波动里,我们用平静的心贴近阅读,也在不断贴近认知,就像那根走向无穷小的线一样不断贴近。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认知永远不能和自然的涵义叠合。而这正是我们乐意做的事情。想起杨绛女士96岁写的一本书,叫作《走到人生边上》,她在自己的人生经历即将走到尽头时,不是等待,不是睁眼迎送日出日落。走到人生边上,她还在探寻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的是什么。她平和的心态令人钦佩,她的不衰的敏锐同样给人启发。这也是我们人类贴近无穷小的又一抵达。

  就想到了小时听到的一个寓言。一头猪在和它的主人对话。猪说,你整天在那里抱着那些书,能有什么意思啊。主人答道,在这样的阅读咀嚼中才能感觉书中的滋味的。猪一脸的不屑,说,得了吧,那些书味道一点也不好呢,我曾经趁你不在时嚼过好几本,既不香也不甜呢,干巴巴的一点也不好吃。主人一脸无奈。自然他是再无法与猪进行辩论解释了。那时我听这个故事,就以为是好笑的,现在想来决不仅是好笑。李叔同说,有字的破书也是好的。出此话时,李叔同大师字里行间透着那种独有的对书籍的珍重,那是对于我们人类智慧的珍重。我们能够透过这残破的一角,望见著书者对生活、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感悟、哲思,是付出历练的心血而得。而阅读者正是在阅读中达成了与作者心灵波动的对接。这,就是阅读时轻与重的有机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