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鸟鸣脆优美散文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鸟儿,羡慕它们有一对可以*翱翔的翅膀,喜欢它们在树枝上唱歌说话,每当它们歪着脑袋看我们的时候,我都觉得它们若有所思。它们的叫声总是能吸引我去聆听,去揣摩。总是想为它们的叫声配上我们人类的语言,我想,不仅我有这个爱好,肯定我们的老祖宗们也有这个爱好。而且地方不同,口音不同,配的音也不一样呢。不信,你听那布谷鸟的故事。
在我小学时候学的一篇课文里面给布谷鸟的叫声是这样配的音“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个配音来源于一个传说,传说有个小媳妇比较懒,做什么事都不急不忙。家人告诉她种地要根据节气,在节气上把该做的农活做好做完,否则会被老天惩罚没收成,没吃的!可她偏不信。话说那一年小满要到了,大家都在拼命抢收小麦,并抓紧插秧。可她偏不着急,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做活也不急不慌。她的公公婆婆都催她快点,可她就是不买帐。眼看小满节就在眼前,她们家的麦子还在田里。结果小满节那天就开始下大雨并涨水,一连好多天,把地里的小麦全部损毁了,而且因为连续下雨地没腾出来也无法插秧,错过了节气。那年她们家颗粒无收,全家人相继饿死。这媳妇死后就变成布(包?)谷鸟专在小满前后催促人们赶快收小麦插秧,不要误了节气,象她那样落个饿死的下场。这是书上流传的故事。可是我的家乡对它的叫声却是另一种配音,根据它的叫声高低和抑扬顿挫,配上我们的家乡话是这样的“火烧包谷(读割),火烧包谷”。意即用火烧的包谷很好吃,快点吃火烧包谷。另一层意思就是这种鸟叫的时候就可以种包谷了。也有节气提示的含义。从小到大我都坚定的以为这种鸟说的就是叫我们吃火烧包谷。我也是跟着它们喊着“火烧包谷”渐渐长大了的。可是最近我到了我家乡邻县听那里的人解说这种鸟说的是“光点(只种)包谷(读阁),光点包谷。”说是一个小媳妇喜欢吃包谷,叫她的公婆只种包谷不种大豆,她的公婆却不同意,一定要种一些大豆,结果小媳妇急死气死,一直吵着“光点包谷”。你看,同样一种鸟的叫声,竟然有这么些不同的配音,这些配音用当地话来配上鸟嗓子叫,真是惟妙惟肖。
我们家乡在春夏交际的时候回会出现好几种有特色的鸟叫,除了上面提到的布谷鸟,还有端阳鸟,会在端阳节前大喊“五月端阳,五月端阳”,提示人们端阳节要到了。端阳过后渐渐地就不会再叫了。布谷鸟和端阳鸟声音高亢悠远,会传得很远,当你早上在床上醒来或者晚上正要入睡,都能听见它们的声声呼唤,亲切而安稳。山林中有一种一连串怪叫的鸟儿,叫声听起来就像在用我们的家乡话激动地喊“嫂嫂乖嫂嫂乖嫂嫂乖嫂嫂怪(有说坏的)”,这种叫声只能在山林中听见,声音尖利短促但是传播不远。这个叫声配有两个故事,一个是姑嫂婆媳家中斗智的故事,有点谐趣。另一个说的是狠心嫂子害小叔子的故事,有点悲情。这种鸟叫声会一直持续到初冬种小麦的时候。为鸟配音的所有故事,无不是讲的那说着提示或警示语的小鸟是人生前受了教训,死后化为小鸟,用自己前世用生命换来的经验提示后人注意,不要犯错,真可谓是教训深刻意义深远。
现在又是小满刚过,快到端阳了,在这样的时间段,万物生气盎然,又从容不迫:麦粒饱满水稻插,蚕结新茧桑葚熟,菜籽舂油野菜秀,又是各种鸟儿大显身手的时候。如果你在晨曦微露的早晨,或者一场雨后,又或者日落西山的黄昏,到山林中去走一走,保准会听到东山有鸟儿悠悠地喊“火烧包谷”,西山有鸟儿尖着嗓子叫“五月端阳”,你忍不住尖着嗓子学着鸟儿的腔调和着它们喊“火烧包谷”,“五月端阳”。你正得意着时,突然你背后的树林中扑凌凌地发出一连串的'“嫂嫂乖,嫂嫂歪,嫂嫂坏,”那“坏”字拖得老长,最后似乎断了气嘎然而止,你先是吓了一跳,最后忍不住笑了,想这什么怪鸟,用得着这么不要命地叫吗?于是又忍不住要学学那“嫂嫂乖”了。你还没学完,左边有叫“叽叽”的,右边又响起“喳喳”,你觉得忙不过来了,便停下来听,会发现还有很多平时没注意到的叫声,它们把山林弄得又清远又热闹。还有一种鸟叫“请水鸟”,它总是在下雨前几天会用甜而低的声音在背阴的临水沟的草丛中“咕咕咕,咕咕咕”的叫,最后的咕是第二声,拖得老长,老人们说这是请水鸟在请水,天要下雨了。
可是这么些鸟的叫声我们虽然很熟悉,但是却很少看见发出这些叫声的鸟长什么样子,是真正的“只闻其声,不见其身”啊。原因自然是鸟儿们那人类无法企及的飞行本领,它们小巧的身子在山林中*飞翔,你刚才听见它在背后开始叫,还没结束,它的声音却已划过天空拖到对面山林中了。除了你的耳朵能享受它们的天籁之音外,你的眼睛很难幸运地觅得它们的影踪。即使偶尔在附近的树枝上看见它们的身影,未待看清它已疾快的地飞走了,你只能眼巴巴地看看它们往哪个方向飞去了。耳朵里是它们留给你清脆地叫声。于是,你忍不住发狠地跟它们较着劲地喊“火烧包谷,五月端阳”。
这时候的你,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只逍遥快乐的小鸟,忘了尘世的烦恼。这就叫“青山鸟鸣脆,声声叫人醉。悠游山林间,留连不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