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指归及其他的范文
我们处在一个人类发展进程提速的年代,万物竞发,众彩纷呈。然而诗歌,作为文学样式的一种、作为表达人们自身情感的文化艺术,相对于其他各类艺术,却显得相形见拙,甚至可以说是独自飘零。
为何有如此的境地呢?我们当然说得出千万条理由,但作为正在写诗歌和喜爱诗歌的人们、正在为诗歌的创作与繁荣默默做着努力工作的人们,当认真的理性的深层次的去思考。
在此,我还是要提出诗与诗歌两个概念。什么是诗?又什么是诗歌?(当然,此概念的提出为个见,愿闻众家从学术的角度理论)
我坚持认为,诗是宇宙自然对有思想、情感、和灵魂的我们的作用与影响并使我们感知、反作用的一种人与宇宙自然的互动交流,内存与我们的体内,像计算机的内存程序,会因应情景而触发出万般情绪,有思想的思索与升华、有情感的寄托于诉求、有灵魂的飘逸与自我沉淀净化。诗,流在我们的血液里,类同于音乐的节律与旋律,在一定的情境下,我们会不自觉地舞动表达出来。
我们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交流语言的别样语言,精妙地表达出我们内存的诗,即为诗歌。我们通常所称的诗,都为诗歌;诗歌是一种外在的、具有传感效应的文学艺术样式,也是我们灵魂至高境界的表达形式。
中国诗歌的起源,初于音乐,是古代乐府哼哼吟唱的.音乐歌词。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内容与形式风格上粗略地分为风、雅、颂三种,而后有楚辞、唐诗、宋词、元曲。
诗歌,在较远的古代,是唯一的文学样式,至唐才有真正的散文,小说,则在明清及其以后繁荣起来。
人类的文明总是随着人类对宇宙自然的不断认知、解密而不断地发展丰富起来。
远古时代的诗歌,古朴苍茫,有盘古开天地、世纪之元之气,赏读之,如入混沌之界而见文明之曙光。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繁荣的巅峰。
唐代诗歌,每句为五字或七字,故而又称作五绝、七绝或五律、七律,其严格的样式加上诗作者的尽善尽美追求,赏读之,会让人有不自觉的哼哼吟唱的自在,像在心弦上拨弹着美妙的音乐,久读不腻,脍炙人口。
宋词,同样地追求音乐的旋律与节律。尽管不像唐诗那样每句有字数的规定,创作与表达的风格上也相对更加*,但,其长短句的安排遵循词作者内心的自然韵律,错落而有致,因而,赏读之,不仅有着唐诗的音乐美妙感,更让人的情感、情绪有着更多*抒发的痛快。宋词的最大特点,是有词牌名,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题,它定格的是词作本身的样式,但宋词的词牌名众多。这反映出,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人们在思想和情感上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表达。这点,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自然客观的现象,是一种客观进步,毋庸置疑。
元曲,诗歌的格律开始逐渐淡化,它以戏曲的唱词样式呈现,开始追求事物人物及其场景的描述,这是诗歌衰退的表现。
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左右,由于白话文的兴起,开始出现新的现代诗歌。一个久积贫弱而又积极寻求**的中华民族,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人们强烈的向往和追求*、*,同时,旧的黑暗*又不肯自动退却。这一时期,犹如黎明前的黑暗。因而,那一时期的诗歌,有着诗人向往光明的憧憬,也常常伴随着迷茫与忧伤。
然而,现代诗歌已起程,而且一开始就有了它的文学地位,这是中国诗歌经过数百年蛰伏后的重生,宣示着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想与抱负,预示着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再问:中华大地万事万物繁荣昌盛的今天,为何诗歌却相对低迷,如一个手持折扇半遮面的柔柔女子立在少人问津的厢房而顾影自怜、独自飘零呢?
当然,我们也无需悲观,有志而事成;更不能懈怠,怠而不珍,事必废也。
现代诗歌的低迷,有众所周知的诸多客观因素,但诗,内存与我们的身体,不发而有势,如若因势利导,必然蓬勃而旺。由诗而至诗歌,则是有其客观的途径的。
首先,诗作者,要提升个人的认知境界,所谓诗在诗外是也。
深观万象之变化而激发我感,洞察宇宙之神奇令我而敬畏。个体之自我置身于自然宇宙之境、活跃于伟大时代之面,其思想、情感和灵魂无不受之于自然宇宙的影响与滋养,感之于浩浩时代的激情与挫伤。个人的情绪与诗作必然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景象。
鉴赏诗作的好坏,不是没有标准的。我以为,不管是什么样题材的诗作,莺莺之语、小桥流水也好,驰骋历史、遨游宇宙的鸿篇巨制也好,只要是艺术的反映出人类的真善,给人以美的享受,给思想以启迪、让灵魂以净化、使情感能共鸣,达到由个体小我而至人类之大我的境界,这样的诗作,就是好诗作。
潺潺涓流,清新而明快;滔滔江河,奔流而豪放;淼淼沧海,雄浑而深厚;草原萋萋如锦毯,山峦巍巍似虎踞;天高海阔,宇宙无垠……这一切一切,都装于我心。
天下之大,有我心大乎?宇宙之神奇,乃因我心奇也。诗,在诗外,吾当以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