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4年逆袭的励志小故事

  网络小说中逆袭的故事层出不穷,既励志又让人羡慕不已,大学4年里的黑马是怎么跑出来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大学4年逆袭的励志故事,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4年逆袭的励志小故事

  大学4年逆袭的励志故事(一)

  24岁的林宇第一次当伴郎。

  他悉心置办了一身正装,颜色灰暗、款式规矩的衬衫加西裤。当初找工作时,也不曾有这样拾掇自己的兴致。在外地的大学室友要结婚了,特意叮嘱他:“不要穿你的万年球服过来。”林宇对室友的老成一番嘲弄,但还是郑重地答应了。

  套上装成熟的衣服,林宇感到一阵别扭,却是欣喜的烦恼。他人的婚礼,自我的规范,对这个大学结业生来说,生活似乎要进入正常化的轨道。

  林宇属于社会所解读的“自我中心”的一代。消费主义的风潮裹挟了他们从童年至青年的全部过程。同时,他们又处在一个剧烈变化、理想主义远去的时代,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单纯到世故、从无知到精明的火箭般成长。

  他们的青春期,注定要比任何时候都短暂。

  被现实被自己挫败

  2003年以后,大学扩招导致就业潮持续高涨,读书的性价比劣势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传统功能。昔日的象牙塔被混乱的价值观打破,在去理想化和保持出世精神之间徘徊。培养精英的意义不再,整个社会在慨叹中国的高校已沦为职业培训场而又不够实用的时候,普遍的落差感便成了这代人的心理共鸣。“毕业即失业”并不是夸大其词的恐慌制造,是大部分人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

  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另一种参照:“官二代”“富二代”的飞扬跋扈和不劳而获。普通的年轻人甚至无须从网络和报端上获取信息,因为同龄的“官二代”“富二代”或许就在他们身边。“只有身份才能改变身份”的社会价值判断,深深烙在他们尚未成熟的价值体系中。

  “即使按部就班完成学业,也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出路。对普通人来讲,这是一个在起跑线上就已输掉的时代。”林宇说。也许正是这种想法,让他选择了“混”.

  大一的第二个学期,林宇挂科了。学校把成绩单寄到家里的时候,他和父母都不以为意。这个家庭还没有从儿子考上北京重点大学的喜悦中冷却下来。2006年,大学生的贬值和就业的困难已经被社会热议,却并不影响一个西部县城对高等教育的过度期望,进入大学在那里仍然是一个神话式的前程。在热浪般的羡慕与祝贺中,林宇被父母送到了北京。

  像魔咒一样,挂科越来越多。被寄予厚望的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足球。学校有很多人都拿不到双证的先例更是增加了安全感,让他自动屏蔽了内心深处的不安。“从当时挂科的比例来说,不乏那么一批人,有人甚至没到4年就退学了。”林宇试图为自己当时的心理找原因,“我的意思不是说,你看,还有比我差的,应该是有一种比较普遍的潜在的东西在影响着我们这些人。”

  等他发现大溃败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马上要毕业了。“知道双证已经拿不到的时候,我就开始破罐子破摔了。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已徒劳。”他放弃了任何可以补救的机会,带着一张结业证离开了学校。“分别那天,所有人都说这没什么,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虚幻的逆转

  林宇不是没想过另谋出路,他称之为喜剧式的创业计划。他不断重温足球中的经典逆转。2004至2005赛季欧冠决赛利物浦对ac米兰,上半场连进3球的ac米兰几乎已经稳坐胜局,孰料下半场利物浦连扳3球,最终靠点球逆转登顶,拿下了冠军。这场赛事,林宇每看一次都会热血沸腾,像信仰一样为之膜拜、癫狂。他开始执拗地认为,自己的一生将只与足球有关。

  他注意到很多人工作之后仍然愿意回学校踢球,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场地、赛事和信息平台。这或许是一个商机,可以做类似于足球联盟的网站。这个想法燃起了他久违的热情,他开始在纸上草创网站的页面和模版。专注了一个月之后,发现所谓的创意不过就是一纸空谈,他无法对别人清晰解释客户群体、盈利模式。足球带给他的快乐与能够转化的价值之间,差之千里。“兴趣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

  大学4年逆袭的励志故事(二)

  高中进校时他是班上倒数第一名,父母对他没抱多大希望。但他最终却进入北大,是坚持和专注改变了一切,成为一个高考学生励志的模板。

  资质普通,成绩又吊车尾,这样的孩子在众人眼中已经被划拨为“差生”一类。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提前接到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部的预录通知书!他,就是来自重庆育才中学高三(1)班的王旭冉,他的完美转身为普通学生“逆袭”高考提供了一个最为励志的模板。

  从班级垫底到年级前十

  别的孩子还在紧张的`准备高考,王旭冉已经给自己安排了美联英语的口语课程,“我的口语一直不好。”说话慢吞吞的王旭冉笑得很直率。他是大足人,从在老家大足读书开始,成绩就非常普通,高中进入育才中学也纯粹是“低空飞过”。进入育才中学后就读于十四班,当时进校的成绩是班上的倒数第一名。

  这还只是王旭冉的第一次“吊车尾”。高二文理分班,他进入一班学习,新班级高手如云,于是王旭冉又悲催地成了倒数第一名。“他高一高二,语文外语都差。外语成绩进校时就70-80分,还不到90分的及格线,到了高三时就达到127.5分了。”两个班主任王田丽和李祖明回忆,王旭冉三年的学习生涯里就出现了两次“垫底”,他都一一实现逆转,“高二期间只用了半学期时间,他就进入年级排名前十名。”

  父母曾对他不抱信心

  生物是王旭冉最喜欢的学科,对生物着迷的程度让他随时把生物学知识用到生活中来。一次和同学去吃饭,眼见同学往碗里加味精,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分析味精成分,这一点曾让老师和同学都大呼受不了。因为他的这份喜爱,班主任王田丽推荐他去了参加生物奥赛班。到了高三,父母担心他因为参加奥赛班分散了精力而要求他放弃,有点信心不足的王旭冉在班主任的鼓励下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

  事实上,父母对王旭冉的成绩并不十分看好,从勉强入校到吊车尾,爸爸妈妈曾经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能上个重本线,要是能考上重大那可真是阿弥陀佛了。谁知儿子给了他们一个更大的惊喜,得到北大的录取书,同时还获得了育才中学特别颁发的3.5万元奖金,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

  自我评价资质普通

  奥数“天才”李爽与王旭冉是同班同学,一样是保送北大,两个孩子不免被老师和同学拿来比较。“在我看来,两个孩子还是有很大区别。李爽确实是属于资质高、特别聪明,从小就优秀的孩子,说是天才不足为过。王旭冉呢,资质没有李爽那么高,甚至说班上还有不少孩子的资质都比他好,但是他坚持、稳重、扎实让他超越了大多数。”王田丽分析。

  王旭冉对自己的评价与老师如出一辙,但他自己显得更谦虚:“我一直都觉得自己不够。”他说,在学习上端正态度是首要的,在高一时自己就完全没有什么学习计划和目标。后期开始专注于课堂,坚持自己的生物奥赛爱好,“其实说起来我的秘诀就是专注、坚持和心态。”

  大学4年逆袭的励志故事(三)

  在这里我来说说我自己的高考经历。

  我高中是在市重点中学。当时以为进了重点中学就有了保障。于是我开始上网,看小说。基本上每节课都拿着个电子词典躲在后面看小说。放学了,先去网吧玩一个小时再回家。高二分班了。我是学理科的。当时学校一共16个理科班。还有8个文科班。

  头两个班是科技班。号称清华班。虽然是这么说。每年考起清华的也就那么3~5个人。毕竟我这里不是什么大城市。

  当初我被分进了最后5个班中。也就是全年级最差的几个班。但我并没有意识到什么。继续看小说,上网。一直持续到了高三。我那时的成绩是200多分。从来没超过300。

  一直到了离高考还有260多天时。那时老师也不对我们抱任何希望。只是每天跟我们说,你们加油吧,考个三本就行了。你们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要实事求是。

  那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香港。于是我就跟我的同学说我想去香港上大学。当时什么情况你们应该想得到。一个200多分的人想去香港。所有人都笑我,说你这个样子,能进大学就不错了,还香港。

  我也在网上查了一下香港。的确很难。而且学费要40万左右。我就跟我父母说我想去香港,香港的学费好象要40万。我家也不是很有钱。当时我妈妈听了我说想去香港,非常高兴,她认为我终于想学习了。于是对我说,只要你考起香港,我就算把房子卖了也要让你去读。当时我听了十分感动,想起以前那么不爱学习,实在太对不起父母了。

  我把自己关在房里痛哭了一场。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创造一个奇迹。

  我找了一个星期天,去书店买了大量的资料。开始认真学习了。

  那时离高考还有230天。我开始每天只睡7个小时。晚上12点到6点。中午在睡一小时。我在手机上设了闹钟,每天不停的提示自己要考香港。我把手机的背景也换成了香港。

  我就这样不停的学习,同时也忍受同学们的嘲笑。他们笑我装正经,天天拿本书不知再看什么。他们的话我选择一概不理。

  一个月后,考了一次月考。我依然200多分,没有任何起色。同学们更加嘲笑我了。我依然不理。两个月后,有一次月考,我考了280多。同学们继续嘲笑我,但我知道我已经有了进步,因为我以前一直是240左右。由于我落后的太多,所以开始进步实在慢了点。

  直到第三个月。我终于突破了300分。同学们继续嘲笑我,说,不错啊,从哪抄来的啊。考了300分啊。我继续不理。

  那时真的非常苦。几乎除了吃饭睡觉,我都呆在教室里。(我是住宿的)

  第四个月,离高考还有100天左右。这次月考我考了400多,由于我这个班是最差的,所以400分排在了前5名。这时,同学们不再嘲笑我了,都惊讶我的进步。差班就是差班,全班似乎除了我没一个人进步了。200多天前第一是400多分,现在,第一名还是400多。

  老师找到我说,你进步很快,加点油,争取考个二本。这话我听都懒得听,在老师看来,差班的人似乎只配上二本。

  虽然我进了班上前5,但我知道我不能骄傲,这是差班,在这个班上即使第一也丝毫不能证明什么。

  离高考还有100多天,我开始减少自己的睡眠时间,由以前的7小时变成6小时。我是十分不赞同熬夜的。每天必须保证最少6小时的睡眠时间。

  最后30天。学校组织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考了590分。

  全班都惊呆了。老师也大为吃惊。也许她从没见过差班的学生能上500的吧。但我知道我不能放松,我的目标是香港。590什么都不能证明。

  最后一个月,我选择了在家自习。这样可以省下去食堂走路用的时间,还可以省下洗衣服的时间,我有了更多学习的时间。

  高考结束了。我最后成绩641。当我知道成绩时,我在笑,我在狂笑。我就这么躺在地上笑了一整天……我证明了我自己。我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差班一样可以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