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价值澄清法 价值澄清法强调道德或价值观是经过*选择、反省和行动澄清而得出来的,它分为五个步骤:(1)认清问题,找出各种可能的选择;(2)衡量各种选择的利弊;(3)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然后作出选择;(4)珍惜并愿意公开所作的选择;(5)根据自己的选择采取行动。在教学上,为了避免学生以自己的好恶去作选择,而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给学生以指导,指出符合社会标准的道德或价值观,以“澄清”学生的非道德的、不正确的价值判断。显然,价值澄清法所强调的是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重在学生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决策力的培养。价值澄清法的运用,弥补了传统德育方法的不足,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2、学校德育应遵循教育规律,发展道德思维,培养道德能力 首先,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教育计划和纲要。在德育教学中遵循德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顺序,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及分析道德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推理及道德价值判断。其次,应以尊重学生个性为主,激发其主体性,使其自觉提升道德境界。再次,应重视社会实践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最后,在德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思维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
3、德育教学方式应多样 我们的德育不能再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要想让德育内容真正渗透到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必须使用多种途径进行德育。例如,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理论讲授,还要采取多种活泼的形式:大家讨论、换位思考等;在学校开展各种活动,如雷锋就在身边、各种讲座等,一方面坚持开设德育课,另一方面将德育目标贯彻到全部教学和校内工作中乃至社会的各个领域,全面推行;在家里,家长不能只要求孩子讲道德,还要做到以身作则,同时参加社会上和学校举办的各种知识讲座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老师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等进行德育。我们的*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学生们所想和所见的相一致,让道德真正内化并指导言行。
4、文化传递法 所谓文化传递法,就是通过教学,把过去积累下来的某些优良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传递给学生。它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把过去累积下来的知识、规则或道德标准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利用实例、生活事件、故事、诗歌等,引导学生进入所呈现的生活情境或历史事件、寓言故事等道德情境中,并通过启发、思考、问答、讨论等活动教学法,使学生辨别正误、知道是非,树立起正确的道德思想。这种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已作了较大的变革,更加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参与,实践证明,这种教育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效果。
5、注重东西方德育方法的融合利用,改进德育方法 新加坡在社会日益开放、文化价值呈现多元化的时代,不断改进传统的德育方法,把东方注重系统道德规范教学和西方注重培养道德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新加坡教育部借鉴和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德育方法,如文化传递法、设身处地考虑法、价值澄清法和道德认知法。这些方法都贯穿着“学生主体”这一主线,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让他们在讲故事、问答、讨论和角色扮演中获得道德知识和践履道德行为,在生活中获得较好的德育效果。这就启示我们,在社会日益开放、文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时代,学校德育不能只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而应在借鉴和汲取国外德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出更为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德育方法。
6、浅析新加坡中小学德育方法及启示教育 文章摘要: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通过不断改进学校德育方法和内容,使其从一个道德败坏、*不断的岛国一跃而成政局稳定、公民和谐、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国家。实践证明,新加坡的学校德育是富有成效的。本文仅就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方式进行探讨,希望从中得出有利于提高我国学校德…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通过不断改进学校德育方法和内容,使其从一个道德败坏、*不断的岛国一跃而成政局稳定、公民和谐、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国家。实践证明,新加坡的学校德育是富有成效的。本文仅就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方式进行探讨,希望从中得出有利于提高我国学校德育实效性及对我国德育方式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新加坡中小学校道德教育方法 新加坡地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加坡的学校德育既注重西方文化传统,又大量吸收儒家伦理的精华。在教学方式方面,新加坡十分重视吸取西方现代教学方式中的长处,注重东西方教育的结合,创造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德育教育经验。这些方法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7、要重视实践环节,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相结合 为进一步提高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原有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活动的实践性、体验化和实效性。现代德育理论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受教育者的道德教育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实践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得到强化,情感受到激励,意志得到锻炼,最终促使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新加坡的德育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已经引起了重视,但是,由于经费、人力等种种困难,有的并未真正落实。因此,在德育改革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德育实践环节的重视和支持。
8、设身处地考虑法 道德教育注意“人”与“己”之间的距离。这种教学法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恐惧和不信任感,并鼓励学生在评论之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感受、需要或利益,不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而轻易下判断。在教学上,通过家庭、邻居、学校、朋友等的生活环境来分享共同问题的经验,从了解别人的动机、立场开始,培养每个人关怀他人的良好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问答法、讨论法或角色扮演法等,引导学生要有同情心,关怀和爱护他人,来达到教学目的。
9、道德认知发展法 这是引进美国德育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德育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讨论道德两难问题,了解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并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在教学上,采用道德两难困境的讨论,促使学生多方考虑,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说明原因,并聆听及参考其他同学的意见,以便和自己的想法相比较,而后作出选择。其特点是通过教学刺激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变,提升道德认知层次,以增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人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由低层次循序渐进,每个阶段都以不同的观点作出道德判断。 新加坡教育部规定,以上四种教学方法不是僵化的模式,教师在教学时是灵活使用的,如何取舍,需视哪一种教学法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阶段而定。教师在教学时还应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归纳起来为“六顺”,即:顺情——在德育中提倡动之以情的教育;顺理——要求在教授中晓之以理,认为悖理或强词夺理会适得其反;顺性——要求依学生个性和不同年龄特性予以教育,以便自然而人;顺势——根据教学形势的不同与需要,提出适时的教育;顺利——因势利导;顺真——讲真话,实事求是,取信于受教育者。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采用讲述、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参观、游戏、实践等方式及充分利用视听教具以加强教学效果。以上四种方法的普遍使用和对教师德育方法的六种要求,体现了新加坡在德育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其指导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并应用灵活多变的德育方法,大大提高了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新加坡的德育方法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