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孩子,你的努力,就是你将来的路

  1

散文阅读:孩子,你的努力,就是你将来的路

  周末的时候,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桌前忙活着。

  儿子一个人搬来一堆书搁在我的桌子边上。

  我问他干嘛呢,又抱这么多书来。

  小家伙眨巴着眼睛跟我说:“你不是说要我努力多读书吗?我今天要把这些书都读完。”

  “好吧,努力开动!”

  我已经从这个马上四岁的孩子身上看到了我对他的影响。

  因为我一直希望他能够在学习上认真努力。

  我想他能坚持下去,在应该学习的时候努力学习,将来的他肯定会跟我说一声谢谢的。

  我见过无数的人在读书的时候任着性子玩乐,而出了校门,一次又一次被社会“折磨”。

  所以,让孩子努力学习,是对他的爱。

  而放任不管终会害了孩子。

  2

  前段时间,老奶奶生日,很早以前就约好一起聚餐的,但是有一个表妹差点来不了,她总是缺席的那一个。

  因为家境一般,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她自己在老家留守,熬到了初中毕业就跟着父母来城里打工,四处吃了不少苦,几年做下来,从这个饭店的'服务员做到另外一个饭店的服务员。

  所以当大家吃饭的时候,她得上班。加之性格比较怯弱,假也不敢请。

  幸好她姐姐帮忙请假才得以脱身赴这个家宴。

  她的姐姐就属于那种努力学习的,因为在农村的学校读书,学习底子很差,但是她还是努力读书。虽然读的是会计的中专,但毕业后经过几年的实习,又坚持自学考试。拥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个发展的平台。

  我们在一起聊天。她两对自己人生的计划就完成不同,因为一个有方向有目标,觉得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学习,到达新的层次,比如会计是不断升级的。

  但做服务员的表妹就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她操心的是自己能在这个地方呆多久,下一次去哪里找一份事做。而在她刚刚出来的时候,我还是给他找了一所学校,建议她去读几年书。可是她去了三天就哭着求着妈妈给办理了退学。

  因为她第一次去一个陌生的学校,适应不了,吵着要回家。结果本来就不是很情愿送她上学的妈妈就借坡下驴,把她接了回去。如今看到她这般情况,也只能扼腕叹息了,希望能得到生活的善待。

  3

  我一直感谢自己的高中班主任老师,她曾跟我说,你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因为这是你唯一的出路,记住,千万不要对命运低头。

  当时听得懵懵懂懂,只是觉得老师说的很认真,是为了我好。

  所以读书的时候还是很拼,可惜英语底子太薄,最后考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大学。

  家里当时有人就劝我说不要读了,说北大毕业都不分配工作,你读这么一个学校,进去都是浪费钱。不如去打几年工吧,还能挣钱,到时建个房子,娶个老婆,生个孩子就好。

  但是我一直记得老师的话,自己也不甘心放弃。我坚定的选择了继续读书,一个人拿着行囊去了学校,告诉自己,机会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当时进学校的时候在班上分数居中,智力平平,能力一般。但是一年的努力后,成绩进入专业前三,拿到了丰厚的奖学金,那时候学费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要知这钱对我来说就是救命钱。看到我的努力,所有人都理解并且想办法支持我了。

  也许只有经历过这种苦难的人才会明白学习的来之不易。

  而只有经历了这番努力过后的人才能尝到回报。

  就在前一段时间,几个老友聚会,大家没有彼此吹嘘如何如何。

  但是茶余饭后,还是会谈到彼此的生活。

  有一个当年读高中的时候叱诧风云的朋友是最沉默的,因为当年他在学校时就是天天跟着一帮子混混过日子,呼风唤雨,嘲笑我们这些读书的呆子。

  然而多年后,他在南方的工厂做了几年,挣着生产线上的血汗钱,因为吃不了苦,没有加班的话,结果挣的钱没有花的钱多。最后要爸妈打了400块钱路费过去才回了家。回家之后,托了好几层关系找远房亲戚找了一份厂矿的工作,这一次,很苦很累,有师傅还在开机器的时候切断过手指。

  但是他不敢再任性地丢掉这只饭碗,只能忍受着苦,在轰隆的矿厂度日。因为繁重的劳动缘故,他的背已经有点弓,手也厚实粗糙,最主要的是长期与世隔绝,他的思想和信息也滞后很多,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不少。

  看着他被岁月风霜洗过的脸,早已没有了当年那少年的朝气。

  如果当年能努力学习,他的人生应该就不会这么苦。

  谈及当年,他只能痛饮几杯烈酒,不多言语了。

  而另外两个努力学习的同学,当年是出名的书呆子,周末的时候不会上街,只会在教室里读书。晚上寝室都熄灯了,他们还在教室里熬夜背单词,做试卷。

  我问他累不累。他说不累。

  如今想想,他们也许真累,但是又不累。

  因为少年时期的精力是最旺盛的,是最好的学习年华。

  再怎么用功学习,也不会损害神经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打开了重点大学的门。

  如果有人说读书无用,那是因为根本就没有看到读书有用的人在做什么。

  社会层次不一样,接触的人和生活方式也不一样。

  最后这两个好友,都考进了国家公务员系统。

  很多东西,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看出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