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能力 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教师专业化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小学教育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应注重对师范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严格教学,严格考核,以确保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有较为充足的专业知识可以被应用。同时,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贯穿好教学技能的训练。小学教育专业应严格加强对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重视微格教学在师范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应用微格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反复备课、上课,教师反复指导评课,为学生参与教育实习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与素材。师范生在校培养期间,可通过计算机远程影像传输技术,将一线教师或教育名家的教学现场内容转播至课堂,组织学生集中学习观看,增进学生对教学实际的了解,从而减少实习生参与实习任务之初的熟悉时间,促进实习任务的顺利进行。
2、实习时长不足 现如今教育实习改革的大趋势为实习时长越来越充足。在俄罗斯,四年制的师范院校,其教育实习最多可达26周,法国则更长,为27周,英、德两国实习时间也可达到15周~18周。而在我国,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时间大概为6周~8周,多则可达10周,专科为4周~6周。如此短的时间内,若想让实习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是有很大难度的。教育实习的探索过程,是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充足的时间。
3、实习环节中的指导不足 实习过程中的教师指导的不足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为师范院校,即校内指导不力。在实际实习过程中,实习带队教师常常在院校内承担其他职务,日常工作的繁忙会对所带队伍的实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此外,指导教师校内课程经常与实习生讲课时间冲突,若再加上路途较远,必定会影响对学生教学实践的直接评价与及时指导。另一方面,实习学校,即校外的指导也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作热情不高,对师范院校的实习生不够重视,在一些较好的重点小学内,这种现象尤为严重。此外,部分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还存在指导能力不强的问题。这些状况致使实习生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缺乏沟通,同样影响着实习任务顺利有效地进行。 二、小学教育专业提高实习质量的对策
4、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教育实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使实习生了解小学实际,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综合运用于小学教育教学中去,以提高从教能力。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实习生对教育教学专业化程度不够重视,认为实习的主要任务无非是给小学生上课,难度并不大;或者是帮助班主任带管班级,平时的角色近乎班主任教师的`助手,帮助批改作业;还有部分学生厌烦了日常课程的繁多,认为可以借实习的机会轻松一下。学生对教育实习从思想上并没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导致在教育实习的落实上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5、实习生教育教学技能亟待提高 实习生较好地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前提,是其本身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但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反映,仍有部分实习生的教学技能有待提高。现今本科师范生在学科教学理论上较过去中专生来讲有很大进步,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善于将已有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在校时知识学习过于刻板,实践时却忽视理论知识,过于注重对优秀教师的模仿。同时,实习生的课堂组织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板书书写能力以及突发事件解决能力还有待提高。实习生教学技能的不足,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给实习学校带来不便,还会导致实习生面对实习任务力不从心,对教学工作心生畏惧,产生诸多不良情绪。
6、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教育实习是小学教育专业职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文章分析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试从实习水平、实习时间、实习生教学技能以及教师指导等方面,对教育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解决对策 教育实习是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科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以及教育调查研究等。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实地演练,将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重要过程,是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成果的全面检验,同时也是使学生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的必要途径。依据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实习环节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教育实习的效果可以直接影响到未来教师培养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教育的质量。而在现今的教育实习操作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给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由此看来,对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也具有较深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教育专业都制定了《实习工作条例》,对教育实习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进行统一安排,由实习学校对师范生进行接收和指导,跟班实习,最终进行综合性评定。这种实习模式的实施,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丰富和锻炼,完善了学生自身的教学能力,能及时对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有利于学生理论向实践的转换。然而,历经实践环节,深入探索教育实习过程,会发现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7、延长实习时间,提升实习效果 教学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社会活动,它要求教师在入职前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教育经验,而教育实习作为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对合格教师的培养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中,需延长教育实习时长,以确保实习生可以在尽量充足的时间内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悉心向指导教师请教、改正,实现反复实践,以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逐步完善。根据目前教育实习的总趋势,研究者们认为最适宜的实习时长应为一学期,这样可以使实习生参与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在有充足时间完善自我的同时,可以系统、完整、科学地观察一个教学周期之内的所有教学任务,有助于实习生对教育规律的掌握,以提高教育实习的实际效果。
8、提高指导效果,完善实习机制 指导教师在教育实习中的作用十分关键,是学生的引导者。良好有效的指导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教师角色,完善自身各方面能力素质,从而提高教育实习的实效性。高校教师应该创新*机制,激发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热情,并综合考虑人员、时间、内容等方面因素,科学合理地安排指导方案,同时也可以邀请教法方面的专家,对指导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而实习学校方面,要促进其思想观念的转变。在教育实习落实的过程中,个别实习学校对培养实习生任务不够重视。因此,要多方介入转变实习学校观念,使其对教育实习环节充满热情。校方领导通过会议等方式对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观念加以更新,指导能力加以提高,才可以完善教育实习机制。同时,选取优秀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还应加强双方的交流与融合。近年来,小学教育专业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开始探索采用“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即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对同一名学生共同培养,效果比较明显。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分析,提出教育实习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了未来合格教师的培养,同时也为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实现角色转变,担负起人民教师的责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2]王旭卿,陈燕.基于协作共享的教育实习信息化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01).
9、提高认识水平,端正实习态度 良好的态度,是确保实习任务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对教育实习的正确认识,应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而在实习任务开始之前,由指导教师统一集中,对学生进行思想认识的正确指导,系统地明确实习目的、意义、内容等相关知识以及实习评价机制,使学生对教育实习环节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同时,指导教师还应时时鼓励、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使学生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实习工作中,也确保教育实习环节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