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青春期孩子要注意的行为

  孩子身上的问题,根源在于家长。这话听起来,有身为老师推卸责任的嫌疑,但从我的经验来看,绝大部分孩子身上的问题,确实是家长造成的。那么,家长身上存在的哪些问题,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呢?今天,我们从青春期孩子的角度来例举10条,请家长参考参考。

父母教育青春期孩子要注意的行为

  01言行不一

  一般来说,家长是怎样的人,孩子也会成为怎样的人。家长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做。我们常说,身教胜于言教。

  对青少年来说,家长能否言行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做家长的必须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把以前教育孩子那套“照我说的话去做”收起来,青春期的孩子是无法忍受双重标准的。即便是有些标准必须具有双重性,比如家长可以随意使用手机,但孩子不能那么随意。这时候,做家长的应该把孩子为什么不能随意使用手机的原因分析给他听,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他“学校规定的”。

  一个学生曾经告诉我,他的家庭有多么可怕。我听了十分吃惊:“我去过你家,你的家长我都认识,我不相信你的家庭真如你说的那么可怕!”他继续说道:“是啊!那是老师你在的时候,可你不在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

  其实这并非个案。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诚实、勇敢、有责任心,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家长本身具备这些品质。有时候,再多的金钱、再大的努力也无法替代家长给孩子树立的榜样作用。

  02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无论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人来说,承认过失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作为家长,更担心孩子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就会失去所有权威。

  我刚开始教书的时候,也常常有这样的担心,以至于有时明明自己讲错了一道题,非得找出十个、一百个理由,好脱离犯错的处境。慢慢地,我通过实际经历体会到,当我死不承认自己的过失后,学生虽然不会指出来,但从此我跟这个学生之间,就会产生隔阂。我说的话,他往往会当成耳边风。而当我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后,他们反而会与我更亲近。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你跟某个人交往,他经常口是心非,找错口掩盖自己的过失,你还会跟他交往下去吗?即使还会交往,恐怕也不会交心了吧!

  做家长的真的不必把自己当个圣人,有些错或许不算严重,但它会一点点吞筮孩子对你的尊重。有三句话很短,也很难说出口,但有时候必须要说,那就是:“对不起!”“我错了!”“请原谅我!”

  03不能坦承回答孩子的疑问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曾经有一项很重要的研究,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当青少年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时,他们会去找谁?”这个答案的统计,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青少年会去找他们的同辈。但让人意外的是,家长竟是青少年的第二个选择。

  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家长通常是孩子最后的选择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当孩子有疑问时,你给他的答复总是“长大后你就会明白了”或者“你必须照我的话去做”。有一天,他们就再也不愿意把生活中遇到的疑问,来跟你交流看法了。

  做家长的应该坦诚去面对孩子的疑问,不仅要指导孩子怎么做,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只有这样,孩子的心门才会永远向你敞开,你才好及时知道孩子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他纠正问题。

  04不能帮助孩子发展自我人格

  如果做父亲的曾经是运动员,他的儿子现在也喜欢运动,那么这对父子的感情通常会非常好,他们会经常在一起运动。相反的,如果这个孩子本身更善于音乐,而父亲非得要求孩子做运动员,他们的关系往往不怎么样。

  不少孩子身上的挫败感,就是源于家长不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也不接受孩子本身的特色,反而极力想把孩子改造成另外一个人,一个家长心中完美的孩子。你可能会用电影《摔跤吧,爸爸》来反驳这一点,但是别忘了,电影中的两姐妹本身就具有摔跤手的潜力。电影讲述的,其实正是帮助孩子做她最擅长的事。

  让孩子发展自我人格,尊重他的兴趣,让他在家中获得满足,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以前我看到过一条新闻:一个14岁的初中女生,爱上了一个45岁的出租车司机,原因就是孩子在家得不到的尊重,在这个出租车司机上得到了。出租车司机鼓励女生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仅此一点,就轻易获得了该女生的好感。

  别忘了,至少有60%的青春期恋爱,是从“他(她)更懂我”开始的。同样的,许多孩子交到家长认为不三不四的朋友,也是因为“他(她)更懂我”。在不受尊重、不受肯定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只要遇上能鼓励、赏识他的人,就会对他产生好感。社会上有些人很懂得利用人的这种心理去取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如果家长平时能重视孩子的自我人格发展,这种事发生的概率就会少之又少。

  05不把焦点放在重要事情上

  有不少亲子间的冲突,是由于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引起的。比如:“怎么又乱扔袜子?”“说多少遍了,吃饭前要先洗手!”“看看你,新鞋子穿了不到一天,就脏成这样!”这种情形的对话,你是否觉得熟悉呢?如果家长在这些事上喋喋不休,那么孩子很可能永远是这个样子;相反的,如果家长不唠叨,孩子有些不良的嗜好自然而然就会随岁月消失。

  做家长的不能期望正在青少年期的孩子能举止得休像大人一样,你要知道他们是青少年,事实上,如果他们的表现不像青少年,恐怕你才要担心!我的意思并非是让家长纵容孩子不修边副,而是提醒家长不要总是念叨这些在孩子看来无关紧要的事。

  青少年是需要一些*的空间的,而他们那些无伤大雅的嗜好,正是他们*的表现。家长完全可以把教育孩子的焦点放在更重要的事上,比如懂得感恩、诚实、正直等等。

  06不愿表达接纳和肯定

  有个学生曾经激动地说:“我并不在乎外人称赞我很会整理庭院,事实上,我相信我能把家里的整个庭院整理得尽善尽美,每一株树,每一棵草,都修剪得十分整齐。但是,让我沮丧的是,当我爸爸开车回来时,他不看庭院整体的整洁,却只挑剔我不小心疏忽的一小丛杂草,然后就大呼小叫,表示不满。他一点都没有想到我是花了一整天的时候去整理的!爸爸吹毛求疵的态度令我沮丧极了,我真的想以后什么都不做了!”

  你是否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呢?孩子明明把房间收拾得很干净,却只看到墙角没有倒掉的垃圾;孩子明明努力地坚持学习了一个月,却只看到他的成绩单依然没有进步?如果有,建议家长们能改一改。在这个世界上,需要鼓励的孩子远比需要鞭打的孩子多。即使你觉得他做得差强人意,把着眼点放在他努力的心意和花费的'时间上,夸赞他、感谢他,若有机会在邻居或朋友面前表扬他一下,那对孩子的意义就会和之前迥然不同。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家长的肯定与接纳,他需要知道家长满意他所做的,你的支持会帮助他成长。当你关心、肯定他们时,他们也会关心,肯定家长。这一切会让他也能经常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只顾及到自己的感受。正如一个老师所说:“优点和缺点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都是越说越多,关键在于我们选择说好的,还是说坏的。”

  07不尊重孩子的朋友

  我们对待孩子的朋友的态度非常重要,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重义气,如果你随意批评你孩子的朋友,孩子会感到受侮辱。家长如果对那个朋友有些意见,也要慎思而后言,最好先问问孩子,他对这个朋友的看法。通常,你要是有耐心,花时间与孩子谈论,你会发现其实他自己是知道的。

  当然,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家长去引导,特别是他们的人际关系,因为朋友对他的影响甚至要超过家长,仅凭这一点,我们就没有理由放松。只是在处理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时,首先也是必须要有的基础,就是学会尊重孩子的朋友。

  孩子结交了我们认为不合适的朋友时,首先家长必须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喜欢那些朋友?你会惊讶地发现,青春期的孩子都在努力寻找能够接纳自己的同龄群体。对他们而言,一个同伴对自己的接纳,比家长的接纳要胜过百倍。孩子需要朋友,就是一个也聊胜于无。

  做家长的,不要随便说:“我不准你和那些孩子在一起玩!”除非你已经做了两件事:第一,你花功夫去了解了那些孩子,也明白你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第二,你已经找到了补偿孩子失去友谊的办法。

  08不能容忍孩子犯错

  在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中,没有别的事比“不准犯错”更具伤害力,好像孩子一旦犯错,就永无翻身之日。有一个女生曾经跟我说:“我会努力去学好,也会尽力扮好女儿的角色,但是,我不能使自己完全不犯错。每次我一犯错,妈妈过去对我的信任便完全消失,过去一切的优点也都一笔勾销,我必须要像个婴孩一样重新开始,一次又一次,一点又一点重新建立她对我的信任。”

  这种完美主义思想对孩子的心灵是一种巨大伤害!很多家长抱怨孩子总是爱撒谎,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家长无法容忍孩子犯错。孩子怎么也达不到家长要求的标准,所以,与其失败被骂,一切重新开始,还不如冒险撒一次谎来获得安全感。做家长的必须了解犯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他们尚未成熟,要学会宽容对待。

  孩子不可能不犯错,但是如果家长处理得好,他们便会从错误中学习到宝贵的经验。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什么是孩子需要的,什么是孩子想要的!

  09不敢谈敏感话题

  有些事家长的确很难向孩子开口,如性、手淫、生理变化、亲友之死、离婚。这些敏感的话题,家长多半不愿提起,但无论家长提或不提,孩子总有一天是要知道、要面对的。

  如果做家长的,不敢慎重而直接地提起,孩子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过去,大人只敢在私下讨论的敏感话题,现在的孩子早就已经接触到,因此家长的教导日趋重要。做家长的必须在孩子能够理解时,尽快把这些人生的真相告诉他们,好帮助他们在面对挣扎时,有一条途径可循。

  希望家长能提前对这些问题有所考虑,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能有计划地将这些敏感问题纳入家庭教育中来。

  10不肯花时间陪伴孩子

  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家长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让你们之间的情谊成长。成人之间的友谊也是一样,两个人可能一直都认识,却只是点头之交,但经过一两次深入的培养,两人的友谊便会突飞猛进。自此之后,两人可能不必刻意培养,依然有良好的默契,久未谋面,偶然遇上了,很快就又熟络起来,因为稳固的友谊已经深深植入两人的心中。

  亲子之间的相处也需要“量”,爸爸带儿子去钓鱼、去打篮球、去登山,意义并不只是去钓鱼、打球、登山,而是两人共同相处的时间。就在两人相处时,儿子会把问题带到爸爸面前,如此他的心灵世界就开启了。

  相处是必须付出时间的。这听起来似乎跟“学会逐渐放手”的理念有些矛盾,其实重点在于家长是否能集中注意力。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即便没有很好地听孩子说话,他仍然会粘着家长。但是等他长大一点,你若依然不全神贯注去倾听,他便会把跟家长诉说的通道关掉。青少年是极需要被倾听、理解和接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