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这个母亲节散文
今天母亲节,往年的这天,我会写纪念我娘、我妈两位老娘亲、老母亲的文章,是她们和家父还有祖父母五位老人一起给了观粮我等姊妹兄弟六个的成长以吃穿、以知识、以特有的幸福。所以,在日常怀念祖母(我爷爷*夕去世,我没见过)和家父的时候,近几年每逢母亲节,就特别怀念自己的两位好母亲。
旧社会,我娘贾顺,在新乡东关老家、城北寺庄顶新家,前后生了十一个孩子,只成了我大姐一人。好心慈善的我娘,觉得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对不住祖辈行好、以人为本的老杨家。所以断事明快的我娘,就瞅准时机、不失时机,以博爱之心,自作主张,为夫征婚、替夫相亲,在“水旱汤蝗”的年景里,拿着见面礼亲自把出来逃荒避难的我妈孙让安,迎进杨家(其时,我家父到外地买煤未归)。随之才有了我二姐,新中国成立后,又生成了我大哥、二哥、观粮和小妹,由于医疗条件所限,其中也不乏夭折者。大姐虽然是由我娘亲所生、观粮我等五人是我母亲所生,但同时却主要都是由我娘、我妈共同恩养成人的!在我等姊妹兄弟六人中之亲情,外人始终看不出彼此;在我等六人与娘亲、母亲的'深厚亲情,任何人更瞧不出分内分外。实际上,在我等六人成长、成人或者成才的道路上,除了家父,我娘、娘亲的贡献和功劳最大,我妈、母亲仅仅位列其次。
娘亲是周村富家闺秀出身,常以诗经或云话故事教育我等:“八十老母去采桑,一日不止过时光”,还说“人心,要放宽、放在中间;做事,主意要拿正”。不管老杨家家境如何,她坚持同我家父自力更生,勤劳济穷,并不指望娘家。她深知,亲戚之间闹隔阂,无不源于外援之指望、过度之交往。所以我等跟周村姥姥家世代亲至如今,我表侄贾闰先生,八十多岁了,每年还来给观粮我等五六十岁的表叔拜年呢。
关于我娘、娘亲的精神境界,观粮想通过一件事,引申体现之。我大哥,那是我娘亲心目中之最爱,他是杨家第一个成人的男孩!1973年冬,大哥参军,娘亲、母亲和家父,竟然义无反顾地一致同意。隆冬雪霁,在家院合影留念时,照了几张相,其中一张主要人物:我家父、我母亲和我大哥、二哥、观粮;另一张主要人物:我娘亲、我大姐和我大哥,我娘亲抱着我大姐家的一个女儿。当其时,观粮年少,没在意这些细节。现在看来,怎么会是这样?经过思忖,想起来了:以我母亲的性格,咋样合影都中,一家人嘛;以我娘亲的心细,她是最疼爱视为己出的长子——我大哥的,大哥是她毕生的希望所在,再者,我娘亲她十分尊重她的妹妹——我母亲,所以她在细节上有所回避、有所谦让,她一定要突出这一点,在娘亲看来,在家庭育子方面,有功劳的是我母亲,自己不过是关键时刻深明大义、帮了个忙、积极主动提供完善家庭可持续之条件。还有一点,可能娘亲考虑,新社会了,她若跟我家父、母亲合影,似乎已不合时宜,这倒不是娘亲心存封建残余,反倒是其与时并进之体现。——这就是我娘亲,一生一世不办一件糊涂利己之事、永不做糊涂人之大爱情怀!
母亲是辉县乡下破落大户之女出身,常以“共事,就是共心事;好人有个好朋友,赖人有个赖朋友”这样的话语和其他幽默诙谐的话语教育我等。她为人处世,嘻嘻哈哈、大木车哈、乐观无忧,凡事虽无我娘亲那样精细、果敢、干练,但踏实、实在、本分,是她姐妹俩的共同秉性。有此秉性和德性,所以,旧社会我家是穷亲戚的“难民所”,乃至新社会我家是本家和亲戚们抱屈说理的“联合国”。所以,娘亲、母亲她们身上的闪光点和风趣幽默,至少在观粮身上有所体现,至今观粮我等与辉县姥姥家,跟周村姥姥家一样保持着〇距离的亲情关系。
知情者说,像我娘这样的大心眼儿的人天下难找、像我妈这样心实的人天下难找!观粮也认为,我娘亲是劳动妇女中一个伟大的母亲、我母亲是劳动妇女中的一个优秀女性!有这样的母亲、这样的女性,其公婆三生有幸、其丈夫三生有幸、其子女三生有幸!无怪乎在寺庄顶议论到杨家,街坊邻居有人说:这真是好人遇到一家儿啦!
街坊邻居说对了——今天,母亲节,懂事的未过门的儿媳,来给其未来的婆婆过母亲节,观粮这个未来的公公也大沾其光。但我想:不知我儿对我的亲家母有无这个节日之表示?若没有,明年早早提醒之——平等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