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日志你说的话藏着你的气质
前几天后台收到一条留言:“Spenser,经常看你的文章,觉得很不错,知道你以前是英语老师,又发现艾力,李笑来,还有我们的马爸爸以前都是英语老师,是不是英语老师都能写会道呀?”
本来觉得只是玩笑话,没想当真,但细细想来:发现英语对我而言,确实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一生,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窗口。
从土B到高级,差的也就是一门外语
每次回老家,开口就是家乡话,虽然感觉朴实又熟悉,可每次不自觉地都会陷入“我是谁”的疑虑。到底我是读者心中洋气的Spenser,还是身边人接地气的大飞哥。当我接起来自香港的电话,对手机那头讲起外语,那一刻,就感觉是从国内18线ID,纵身一跃成国际一线的IP。
确实,不同的社会所孕育的文化影响了那一方的水土人情,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是一种情怀与气质。学习一门语言的更深意义,就是去接触感受它所带给你的文化冲击与影响力。
为什么说不同的语系能够体现你的气质。就好比普通话,它的呈现形式有多种方言,你是南方温柔似水的女子,或是北方豪情洒脱的姑娘,你的性格气质早在你开口讲话的那一刻,就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英语的狂爱,始于我年轻时候所喜欢的两个好莱坞影星:布拉德皮特和乔治克鲁尼。我不仅看过他们所有的影视作品,我甚至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如乔治克鲁尼穿西服时的感觉,说话时候雅痞的神态,布拉德皮特笑起来坏坏的表情。
当然,模仿最多的是他们讲英语的口吻和发音,因为觉得很酷。精彩之处,我能反反复复听到手机自动关机。
后来我发现,当年的那些刻意模仿,确实影响到了我现在的气质。至少在那两位优质偶像的熏陶下,我不至于很土,甚至还有一丝洋气。
如果你英语不好,那么你就很可能对英语的世界和产品不会产生很浓厚的兴趣,你就不会看很多优质的美剧,不会看很有才华的英语脱口秀,不会关注总统大选的演讲和辩论技巧。
因为你没有能力。
你很有可能错过一个很有意思很丰富的世界,而只能在国内影院看没有什么营养的`进口大片。
That's sad.
很多思维瓶颈,一门外语就能跨过去
我的文章里有时候会夹杂一些英文的单词或者句子。有些人说,就是不喜欢一篇好好的中文文章里出现英文单词。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英文的一些寓意,就是没法用中文表达出来,能看明白的读者,就懂。
英文里的表达习惯和中文是很不一样的,这其实代表了另一种思维的路径,会让你的思维方式,从中文的固有框架里跳出来,开启另一种人生的可能。
比如中文的语言体系往往是形容词放在名字之前,俗称定语前置;而英文的语法体系,往往先把重要的信息先说出来,后面再接一连串的后置,比如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定语从句等等,讲语法我能讲一天。
如果学过口笔译的同学,就特别能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中文和英语,像两套完全相反的语言体系。
语言本身会禁锢我们的思维,这是语言学里的观点。这就意味着,当你只拥有一套语言系统的时候,你的思维方式,潜意识里也被语言所限制了。
这东西很难言传,谁用谁知道。
学好英语,世界就是你的
很多语言,讲不准就算了,关系不大。但是,听不懂才是真尴尬。
我去美国的时候,因为懂英文,不至于有陌生的恐惧感。我来香港的第一年,不会讲粤语,怎么办呢,就用英语先交流。
双语*切换,是一种很帅的感觉。
我当年和外国友人聊天的时候,他们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Spenser, are you sure you have never been to America? The way you speak is just like us.
此时,我总是很装逼地回一句: Yep, I was born in China,typical Chinese.
语言本身是自带气质的,你在讲不同语言的时候,语言会给你附上不同的气质。
我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飞机落在芝加哥的机场过安检,当时一个黑人检察官和我聊了几句,觉得我英文口语特别好,直接就来了一句Welcome home.
当时我决定辞来香港念研究生的时候,需要考托福或雅思,我选择了考托福,那时候我还有工作,我就早上五点钟爬起来,听几篇听力测试,或者做一个小时口语练习,晚上下班回到家做写作和阅读。因为英语底子还算不错,基本上用了三个月时间的复习,就考了一个超过要求蛮多的分数,后来顺利拿到了offer,来到香港,再有了这几年的故事。
另外一个例子是我的一个朋友,前两年他也想着来香港进修一下。我说你来吧,应该出来看看这个世界,但是他就被拖累在了英语上, 因为他大学英语底子不太好,再加上工作几年,基本上英语就废了,尝试刷了两次语言成绩,都不太行。最后没有来成香港,现在还是过着原来的日子。
我倒不是说来香港就一定好,人生一定会大不同或怎样。但是,当我们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不应该被语言体系绊住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