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的复星金融帝国梦:一顿早餐开始的生意

  郭光昌的复星金融帝国之梦:早餐开始

  

2011年9月15日,在上海君悦酒店内部。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和美国保诚金融集团董事长马克·格里尔宣布,合资人寿保险公司已获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正式批准。

  

出现了中国唯一一家由私人资本和外资共同投资的人寿保险公司。

  

记者问郭光昌:“您期望成立这家合资人寿保险公司能为复星集团带来多少利润?”

  

他回答说:“不仅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盈利,我们还必须因此而损失复星的一部分。”

  

那么,复星进军寿险领域的野心是什么?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早餐业务

  

故事始于2009年第三季度。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新军在美国路演中收到了“中间人”的信息。来到他身边的人是出乎意料的,并且是保险业的巨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35年前的保诚金融集团。

  

保诚管理的资产规模达8,830亿美元,接近中国保险业的总资产。董事长马克·格里尔(Mark Grier)邀请梁新军通过共同的朋友共进早餐。

  

这似乎进展很快。但是,梁新军向《中国周刊》记者回忆说,这不是一场短暂的婚姻,而是从与对方谈判到今天两年的故意结果。

  

这种合作看起来很完美,但也有一些特殊功能。为何保诚不选择专业公司进行合作,而是选择多元化投资公司复星?

  

马克对《中国周刊》的记者说,我们相信复星能够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他们非常希望在人寿保险方面与我们合作。第二,双方最高*之间有很好的互动,我们之间也有良好的“化学反应”。

  

此外,复星在中国拥有广泛的网络,这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好的机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本地化,并避免在中国出现不足的问题。

  

他提到了一个例子。在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会谈中,另一方提醒他,进入中国市场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马克说:“复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同样,对于复星来说,选择该合作伙伴也经历了很多研究。无论是钢铁还是矿产,复星每次进入行业都会提前几年进行跟进。梁新军的团队访问了保诚在其他国家的合资公司。

  

双方合资人寿保险公司的初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亿元,美国保诚保险公司下的保诚保险公司和复星分别出资50%。梁新军认为,这个持股比例非常好。 “对于中资保险公司而言,根据国家法规,单个保险股东的最大股份比例为20%。合资公司可以拥有至少50%至75%的股份。这就是区别。” (名人名言)可以看出,复星选择与外国投资者合作直接开设保险公司,而不是单纯的金融投资者。开拓新领域充满活力。

  

早期的财务梦想

  

中国保险市场多年来经历了快速增长,但目前的整体保险深度和密度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根据行业惯例和中国市场的现状,郭广昌坦言说,在未来几年中,合资公司将不会盈利,甚至会分享一部分利润。他们对未来的机会感到乐观。

  

复星成立于1992年,其投资组合涵盖医疗保健,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服务业和其他投资领域。目前,复星是上海最大的民营企业。去年以来,复星集团取消了“多元化公司”一词,并将其统一为“投资集团”。郭广昌多次声称,复星在“巴菲特价值投资”(Buffett Value Investment)下学习,专注于对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行业进行投资,即对中国的未来进行投资。

  

其中,复星在金融服务业投资历史悠久。 2003年投资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投资永安财产保险,持股比例为19.9%。但是到目前为止,金融业并没有取得太大进展。

  

梁新军承认,在所有投资领域中,金融业是增长最慢的。

  

此外,金融投资经历了波折,复星的步伐甚至有所回落。 2004年,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新军在国际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论坛上公开表示,他将减少对金融领域的投资,并专注于做好这一行业。当时,梁新军说,作为现任管理层,投资者和市场其他各方对民营企业不仅进行工业投资,而且还涉足金融业表示关注,复星正在考虑缩减其在金融领域的投资,并且将更改其持有的兴业银行股份。出售股份。

  

这是所有试图投资金融业国家控制权的私人资本所佩戴的“紧密关系”。尽管复星强调其从事金融业的意图只是为了投资,而不是为了自己的资本链。但是,其财务状况不可避免地受到未能整合行业和金融的公司的负面影响。

  

环境依赖性

  

实际上,擅长处理资本的复星从未放弃在金融领域的尝试。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复星集团不仅建立了复地精业5.5亿元的房地产基金,而且还与凯雷投资集团成立了首家国内合伙外资股权投资公司凯雷复星。今年年初,与保诚建立了私募股权基金。

  

今年的激烈行动,特别是成立了第一家由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共同投资的人寿保险公司,显示出它对重启其金融格局的信心。

  

郭光昌向《中国周刊》记者解释说,这是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变化的结果。 “金融部门的进退反映了环境的变化,包括国家政策水平和所有方面的变化。

  

同时,整个市场也在变化,复星自身实力也在不断变化。第三,我们现在更加重视长期投资,可以忍受五到十年的投资无利可图的情况。十到二十年前,复星显然没有这种能力。 ”

  

梁新军特别描述了产业巨头转型的秘密,而金融业可能是下一个大佬。 “在私营企业中,制鞋,制帽和生产饮料的人以前的利润是几亿美元。当涉及到十亿美元以上的利润时,我想到的肯定是采矿,钢铁和造船业。但是现在我们对于消费品来说,开一家超市可以赚到三十亿多元的税后利润,财务增长也很快,企业固然重要,但它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并把握好是高增长。”

  

但是,复星的金融部门能否成为气候取决于国内宏观环境。有一种说法,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允许民营企业做生意可以赚钱。从根本上讲,复星的发展历程告诉了这个事实。

  

“从1992年开始经营业务到1998年,*的控制放松了,例如允许私人公司经营制药厂和制药公司赚钱。允许私人公司经营房地产,房地产发展非常迅速。 1998年至2008年是高度工业化时期。

  

在此期间,造船业,钢铁业和原材料都积累了。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即将实现从主要制造国到主要消费国和资本国的转变。金融服务业务将成为促进和受益于这两个主要变化的最重要的行业。是否可以投资保险业已经是一个错误的主张。 ”

  

复星设立了财务业务部。除拥有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外,复星不拒绝投资银行。 “至少复星已经考虑过并阅读了。”

  

但是当然存在风险,尤其是政策风险。

  

梁新军对此表示乐观:关于民营企业参股金融机构的问题,监管本身的确在慢慢放松。例如,保险产品的创新设计,现在中国保监会允许您尝试。我们的投资范围也在扩大。我们现在可以投资房地产和社会住房,而过去是不允许的。 “我相信监管正在变得更加科学和合理。”

  

邀请共进晚餐的目的很明确。他表示希望复星能够与复星建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中国市场。梁新军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喜悦,而是直接表达了他的怀疑。 “当时,我的心态认为不应该这样做。我问马克,中国有这么多合资企业,但都失败了。我们为什么要尝试?”

  

梁新军描述了“苦难”行业的现状。从今年1月到5月,合资人寿保险的保费收入仅占人寿保险总保费的3.76%,低于去年同期的5.12%,甚至低于2005年的8.9%。截至2010年, 28家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中的大多数未能实现盈利。

  

然而,早餐后,在马克及其副总裁的解释下,梁新军的态度已转180度。事实证明,马克对中国市场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对各种失败案例进行了跟踪和分析,并做出了全面的对策和准备。 。 “我感到很有信心。”

  

梁新军当天致电郭光昌说,我认为我们应该考虑与保诚建立合资企业。后来,郭光昌飞到纽约。与另一方会面后,两人召集董事会提议成立合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