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作文集锦8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歌作文 篇1
幽静处,心在那里踌躇
想了很多,
也感叹很多。
多想跃动手指,
把滚动的思绪
一股脑儿全倒出来,
快速地输入到电脑中。
可是,
当手指触到健盘时,
却又停住了,
不知心儿在想什么。
远处,
阳光妖娆,
袅袅的清风缭绕在静静的一隅,
绿荫下,
山野的静远诱惑着沉吟的心事。
我用礼貌的双手,
把风儿挽留,
用馨香的野花,
邀鸟儿留步。
丽日清风,四野无语。
绿荫遮罩沉步。
幽静处,
心,
在那里踌躇。
诗歌作文 篇2
当中国诗词大会收获了累计11亿人次的观众,当人人都在网络上续写着“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当那些拥有千百首诗词量的“神童”受到如明星般的追棒,当《饮水词》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当“诗人”变成新时代的光荣称号,我们知道,诗歌回来了。
如今,众多文化现象都在诠释着诗歌的复兴时,这赋予了科技制造驾轻就熟的中国一点文化的温度,让很多人都沾染了些诗歌的气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当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时,不由得思考,诗歌真的回来了吗?
那些累积11亿人次的观众里,有多少个完整地看过一期节目?那些诗歌续写的作者有多少是为了紧跟潮流?那些胸带文墨的小神童们,有多少次央求父母说自己不想背诗?那些《饮水词》的读者们,有多少人浏览全书只为找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些自恃清高的使人们,写出了多少文词华丽却啼笑皆非的作品?纪念张枣、海子、余光中……他们作为被符号化的诗人,文学价值早就被扭曲和消费。西川恳求着发声,海子老弟,别再让你那些疯疯癫癫的崇拜者再来折磨我了。诗歌抱头鼠窜,只能无力而坚定地说“我是无价的”。
悲哀莫过于斯。
诗歌是一种表达,但表达不都是诗歌。所以,没有必要把更适合些散文的内容强行变成诗歌,没有必要为了创作而创作,更没有必要为了诗歌回归而做出所谓努力的假象。
我常听“有人天生就是诗人”,但不要忘了“有人天生就不是诗人”。诗歌是一个有意蕴的爱好,社会允许人的各不相同,更应允许爱好差异的存在。或许当所有人卸下那层自以为高贵的文化伪装,只在闲暇时间不经意看到一句诗,感动于它精妙的表达,惊讶于和诗人相似的情感,分享这种找到共鸣的喜悦,才能见证是个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可爱。
诗歌的回归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是经过大肆宣传成为主流就能够深入人心的。正如唐前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平淡,才出现了李杜两座高山。中国与世隔绝早已紧密相连,在诗歌回归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更多人像王蒙先生那样,感叹为了读辛弃疾,下辈子还能做中国人。
诗歌作文 篇3
树影摇曳,桌前小人儿手中捧着本诗书……
读月,月中有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宁静,有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寂静徘徊,又有李白简单易懂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读懂月,懂月的`心,它的心中装有几千年诗人的愁心与思念,饱含了几千年的爱。母亲对游子的思,正因爱组成。
同在月亮下,游子对故乡对父母对爱人的心,是愁苦的,而在另一边,他们的亲人也可能独自坐在窗旁,织着一件件衣服,也对望着明月,正是因为他们爱,才愁才思。读懂了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有了别样的味道。读懂了月,怎么还不懂爱?
读日,有《乌衣巷》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海桑田的感慨;有《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游山玩水的愉悦;有《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空灵飘逸的畅快;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凋零衰落的惆怅。
读懂日,阳光中含有温暖,有人性的温度,一切生命都需要阳光。人们把无限美好放在朝阳上,以把无限愁苦系在夕阳上。但回头一想,这儿的黄昏落幕,却是另一端的朝霞初始。一切生命的结束是另一切生命的开始。读懂了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刷新出了别样的味道,一切都会“重新”开始。读懂了日,心怎么不懂乐观?
读花,春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夏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秋有“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冬有“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读懂花,花中有四季,四季皆有花,花中有百态,百态亦人心。清高淡雅如莲,繁花四锦如桃,雍容华贵如牡丹,暗香疏影如梅。每朵花都有不同个性,就像每一个不同的人。读懂花,就如对看着生离死别,每朵花的绽放与凋谢都安然有序,世间对它再多的宠爱也不能令它在世上多留一分。读懂花,花中有千千万万个少女的心。读懂花,怎么还不了解自己?
原来,“看山不是山,望水不是水。”诗早已不是诗,诗中有千姿百态,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奇百怪,发现的每一面都如初见窈窕淑女,惊艳不已。一生读不尽古诗,诗中却以看破人世……
夜深,诗尚未读完,小人儿手中的诗书却早已滑落在地。诗带着几世清香浅吟而来,滚滚卷入梦乡,蝉吟树诵,诉说着诗人笔下千年未尽的韵……
诗歌作文 篇4
穿着薄雾轻烟,
告别秋的缠绵。
带着一身凛冽,
迎来银装素裹。
光秃的树木如此可怜;
清冷的冬夜,
寂寞的狂风浮走呼喊,
留下了阵阵空荡的回响。
冬游遍各地,
将世界染成白茫茫一片。
顽皮的孩子,
堆起座座雪人。
冬瞧见了,
不禁喜笑颜开,
想和孩子们一起嬉戏。
这下可糟了,
吓跑了一个个金童玉女,
只留下刺眼的串串脚印。
冬失魂落魄的遥望着,
那片寂静的苍白之地;
正在他绝望之际,
一个弱小的身影,
浮现在他眸前。
冬很害怕,
这位“白雪公主”会拒绝自己。
可是小女孩的行为,
出乎他的意料。
她微笑着、轻轻地,
挽起他的手臂。
邀他一起,
去高山上看美丽的风景。
冬注视着白茫茫的一片,
竟发现嫩绿的一丛身影。
冬恍然大悟,
原来她是春。
冬热泪盈眶,
他紧紧地拥抱着春。
他感受着她的温情,
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绵绵冬夜。
待到黎明之际,
到处春暖花开,
冬之恋,
悄悄地,
划上了句点。
诗歌作文 篇5
俗话说:“敲锣卖糖,各干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于行业,很多古代典籍都有清楚明确的记载,像宋代周辉的《清波杂志》,明朝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等等。其实行业就是在古代诗歌中也可略见一斑。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一之月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豳风。七月》)、“雉离于罗”(《王风。兔爰》)、“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魏风。伐檀》)等诗句就反映了《诗经》时代狩猎行业已经普遍存在了。而“萋兮斐兮,成是具锦。”(《小雅。巷伯》)、“绿兮丝兮,女所治兮。”(《邶风。绿衣》)则又给人们提供了纺织行业历史悠久的资料佐证。除《诗三百》之外,宋代梅尧臣《织妇》“织妇手不停,心与日月速。谁知公侯家,赐帛堆满屋。”、于演《里中女》“吾闻桑中女,不识华堂阴。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也反映了中国的纺织行业。
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与我们的祖先很早发明养蚕有关。《诗经》中“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召南。采蘩》)就是描写蚕妇为公侯养蚕的诗。它所反映的养蚕行业在后来的诗人笔下也出现过许多次,如:明代诗人高启《养蚕词》“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二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三姑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檐前缲车急作丝,又是夏税相催时。”,清人朱奕曾《蚕妇谣》“日间防蚕饥,夜间防鼠咬。保蚕如保婴,刻刻难离抱。”养蚕是为了缫丝,缫出来的丝除了极少一部分留做己用,更多则是被养蚕人卖掉。宋代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缫丝行》“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清朝董恂《卖丝》“初生小满梅正黄,市头丝市咸开张”就很好的说明了丝市行业的普遍性。
众所周知唐代是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茶之盛世,专门从事产业经营的茶商也便应运而生了。白居易名篇《琵琶行》“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及王建《寄汴州令孤相公》中“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等诗句,都反映了茶行的情况。唐代的诗鬼李长吉《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以及早于他的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应物《采玉行》“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则又直接说明了玉石行的存在。从李贺的另一首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硕何足云!”我们则可以直接看出文房用具行的存在及其生产情况。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买花》云:“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而宋代陆放翁《临安春雨初霁》则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二者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说到了卖花这个行业。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行业,还有李白《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写铁器行的;李白《江夏行》“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以及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则反映了酒米行的存在;元朝王冕《伤亭户》和杨维桢《盐商行》则勾勒出了从事盐行业工人的悲惨生活,略晚与他们的明代高启的《牧牛词》、《伐木词》则是直接描写牧牛和伐木行业的。
其实自古以来行业的工种绝不止三百六十行,而古代诗歌更是浩如烟海。通过诗歌对三百六十行的反映和描写,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行业的情况。
诗歌作文 篇6
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我们五年级专门举行了:诗歌擂台赛,五年级的学生全部到了多功能厅。
开始了,先是由小主持人来为我们主持,下面坐的一排老师是专门给朗诵诗歌的人评分。1号选手她穿的很好看,但是他配乐朗诵的时候,还没有到那一段,他就已经开始朗诵了,然后又打结巴,所以导致他没表演好;2号选手是我们班的涛涛同学,他穿了一身跆拳道的衣服,为我们吟诵了望庐山瀑布他吟诵的很好,而且手势配合的也很好,下面的同学都为他鼓掌;到我们班的张蓉同学,她朗诵的很好,声音如百灵鸟般的,她在朗诵诗歌的同时,也带着他那优美的动作,她把动作和声音融为一体,表现的极为优秀,虽然天气很热,但同学们还是认认真真的听选手们的表演。大厅里时不时响起热烈般的掌声。
看三位女同学,她们穿着美丽又漂亮的礼服,淡淡的上了一个美妆,她们三个人一个一个接着表演,感觉她们配合的很默契。随着一个个同学的朗诵结束,下面就开始小主持人说评比结果了。一等奖有我班张蓉和星慧同学,二等奖有我们班的苏涛同学,他们可真优秀呀!我们班有两位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真牛!
随着第二节上课时间到了,我们陆续进入了教室,语文老师开始为昨天的演讲擂台赛的四名选手颁奖,又为今天的诗歌擂台赛获奖选手颁奖,真为他们感到骄傲!
诗歌作文 篇7
很快,第五单元的学习结束了,我们被领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五彩缤纷的诗歌世界里。我们在诗歌的世界里徜徉着,尽情地饱览着一首首美妙的诗歌,令人心旷神怡。
我拾起了无数珍宝,唐诗朗朗顺口,宋词美不胜收,元曲悦耳动听。遨游在诗歌世界里,我了解了许多诗歌的思想情感,还得到了一些赏析的方法,知道了一些诗人的生平。我边读诗边雕琢,边隐隐约约想象诗的意境。这样读诗的方法,使我感到十分惬意。然而,我们的收获是微不足道的,就似大海里的一滴水,森林里的一片绿叶。
读到王维的《鹿柴》,我看到了空山深林的幽静景色;读到杜甫的《绝句》,我的心情欢快激昂;读到刘禹锡的《秋风引》,我感受到了他的思归之情……
在这次活动中,我还当了一回小诗人哩!我脑海里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像发了酵似的聚集在一起,我心潮澎湃地写下了一首现代诗《彩虹》,我自豪地朗读起来,还受到了老师的夸奖呢!心里别提有多喜欢啦!
我把这一首首带有幻想色彩的诗歌整理起来,编成了一本《诗歌集》,我美美地读着这一串串美妙的文字,欣赏着这一首首智慧的结晶的诗歌,我感到神清气爽,“诗歌真是文学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啊!”
诗歌是一缕清风,让人心旷神怡,诗歌是一束阳光,让人充满温暖。让我们在诗歌的百花园里,阅读更多的诗歌,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吧!
诗歌作文 篇8
小时候,家里书柜里有这么一本书:深蓝色的封面如同深邃的夜空,几个烫金大字如星光一样闪耀。每当阳光洒落玻璃窗,坠落在这本书上时,它都在熠熠生辉。
我曾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怀着好奇,从书柜上斑驳的光影间取出这本书,打开来,细细打量了一番。可惜,那时的我还小,没有发现其中的美妙。
后来,一次次在书柜前徘徊,阅读,却从未打开过这本书。初三了,每天各种课程、作业、测验让人目不暇接,你得使出浑身解数,才能招架这迎面而来的层层巨浪。从今天开始,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一本《泰戈尔诗集》,每天读10分钟的诗。这是一项语文作业。我从作业堆里抬起头,疑惑地望着李老师。什么?每天读诗歌!在作业都写不完的紧张日子里?我叹口气,继续把头埋进作业里。
回到家,继续写作业,不知过了多久,妈妈说:不要写了,休息十分钟吧。十分钟,十分钟可以写一篇英语阅读,十分钟可以解一道数学题,十分钟可以默写一组化学方程式,十分钟可以读几首诗。好吧,用这十分钟完成一项语文作业,也许不错。
我走到书柜前,第二层第三格左边第六本《飞鸟集》,像对老朋友一样的熟悉,真奇怪。打开第一页,朗读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夏去秋来,秋去冬来,冬去春来,春去夏又来,周而复始,什么在不变,什么在变化,什么在流逝,什么在停下。多么美的文字!继续读,那是多么美的世界啊:阳光在绿叶中游戏,露珠在荷叶上歌唱,向日葵在阳光下淡淡笑,金色花在树枝上摇曳还未合上书本,我已被那花香带入了梦境,梦中,鸟儿成了云,云儿成了鸟,花儿成了金果。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灯火阑珊,我依依不舍地合上书,明天再读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老师什么时候讲泰戈尔的诗呢?终于到了那节语文课,连上课的铃声似乎都有了些诗意。同学们,让我们先来读诗吧。李老师的声音比往常轻柔了许多,像在呵护着什么似的。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经等待得久了李老师深深地吸了口气,郑重地吐出每个字音,停顿,朗读,声音低沉,继而上扬。他是那样地陶醉,似乎在诗歌里徜徉;而我们,在聆听、在想象、在思考,李老师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诗歌里。
同学们,你们也能写出这样的诗,你们相信吗?大家都将信将疑,心想怎么可能。李老师神秘一笑,点开一张幻灯片大家脸上露出了笑意。这是泰戈尔诗中的物象,请同学们拟定一个主题,选几个物象,加以组合,写一首你自己的小诗。哦同学们似乎个个胸有成竹,迫不及待地拿出纸笔。刷刷刷的写字声营造出又一个美好的意境。我在纸下写下了这些句子:
黄昏的暖光温润了冷雨
雨珠一跃而起
坠落在灯上
又带着灯的光
滑入大海中
成为海中的星星
这个时候,大家不愿抬头,不愿说话。晨雀的歌声唱走了疲惫,月光的静谧驱走了浮躁。连下课铃也不愿打搅这诗的课堂,铃声小得如同茉莉花和雨珠的微语。一节语文课很快就结束了,但李老师带领我们的诗歌之旅才刚刚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