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律吕的诗歌
一个词学概念困惑了多少文人墨客
这里有历史的原因
在那段战火不断的年代
在那段文字迫害与奴役时期
在那段人们生活难以温饱的岁月
又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专研于此
所幸的是古老的中国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这种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再生性
是任何想毁灭者不能毁灭的一个民族的魂
对于这一点,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呢
《山海经》所记载的那些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
虽说难以考证,但至少说明了一种文化已然初步形成
从此,这个民族多了一份英雄气概
血液里也流淌着坚强与不屈的精神
这种气概和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词人
不可回避地要谈到辽、金、元以及明清
统治者们为了各自的眼前利益
总是想尽办法奴役人民,不惜摧残文化
最终导致一个国家整体的落后
引来周围的、远方的各种贪婪的觊觎者
后面的历史很是令人痛心
后面的.历史也很激动人心
民族的英雄们终于带领着本民族同胞们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
好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和平与幸福真的来得不易
人们又可以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有益于社会的事了
词人也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关于律吕,“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人将它作为物理学范畴来研究
有人将它作为数学范畴来研究
有人将它作为文学范畴来研究
有人将它作为政治学范畴来研究
有人将它作为宗教学范畴来研究
有人将它作为哲学范畴来研究
声音、函数、曲调、礼乐、信仰、美学……
一连串的字眼跳跃而出
词人是偏向哲学范畴的
毕竟律由声制,这本来就是一种人为的干预,一种审美的活动
而物理的本体、数学的方法、文学的要点、政治与宗教的作用……都太过单一与片面
词人不是一个喜欢追本溯源的人,因为追本溯源是得不出什么结果的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其源头大都指向了宗教或神话
如《死亡之书》《摩诃婆罗多》及《罗摩衍那》《古巴比伦寓言》《伊利亚特》及《奥德赛》等
这种相似性应该不是偶然
再比如,在生律的方法上
管仲提出了“三分而益之以一”
在西方,毕达哥拉斯则提出了“五度相生”
朱载堉提出了“新法密率”
在西方,梅森直接出版了《谐声通论》,巴赫也发表了《谐和音律曲集》
这里,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文化与知识的互通与共享
交流是必须的
世界原本就联系在一起
只是别有用心的一部分人采取了一些心机和不人道的一些方法
才导致了一部分文化的消亡
只可惜,当时的人们没法像现在一样快速地联合更多的友人来对抗凶敌
似乎又跑题了,跑就跑吧,上百篇的诗文,也不在乎这么一两句
想要进一步了解律吕的朋友们啊
不妨去学一下乐理相关的知识
明朝朱载堉编撰的《乐律全书》也是一本比较好的教材
或者从物理的、数学的、政治的及宗教的角度也可以去了解
具体的解释,也很难用诗的形式来告之
网络不是很发达吗
去问百度、搜狗、三六零等等吧
词人只是一个引路人而已
他不可能再一次重复别人的路子
这样等于浪费词人的生命
说起生命,突然感觉自己真的好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