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有放长假的感觉。寒暑假非但不是解放的信号,而是你能够完全掌握自己时间的开始,你可以怎样最有效率怎样安排。   

2、保证经济。这个和上一条的重要性很像,有了它你不会方便太多(除非你有非常多的钱),但是没有它你会困难百倍。   

3、关于大学的成功励志故事      篇一:大学励志故事 关于大学的成功励志故事   是理想,坚定了信念   朴素的亲情,萌生理想 漆黑的夜幕尚未退场,随着一声鸡叫,在一个平静简单的小村庄里,一对夫妻在匆忙地收拾几件衣服。暗淡的灯光下,只有三十多岁的他们却显得格外沧桑。虽然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的小心翼翼,或许是灯光叫醒了他们熟睡的孩子来送别他们的爸爸妈妈。孩子奇怪地问:“爸爸妈妈,你们在干啥?”妈妈顿时哭了——这是他们第一次出门打工,即将离开自己的孩子,妈妈已泣不成声。爸爸轻声的说:“爸爸妈妈要和你分开几天,等回来给你买好吃的好不好?”孩子一听,也立刻哭了,大声叫着不要爸爸妈妈走。结果是毋庸置疑的——爸爸妈妈走了??已经很远很远,孩子依然在哭。他不知道的是,他的爸爸妈妈的伤心与难过。   就这样,每年这个家庭中都要有两次这样的场景发生。孩子在慢慢的长大、懂事,或许他明白了什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离别之时,他不再哭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妈妈也忍住了那苦涩的泪水。一家人都藏着相同的心情,不再说话,生怕一丝的声音会让不争气的泪水掉下来。一年又一年,孩子每天期望着爸爸妈妈回家的日子。他认真地做着每一件事,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不让人操心,只希望爸妈能对他放心、能为他们的乖孩子而开心。孩子从小就知道努力,   他梦想着,长大了要让一家人幸福的在一起,让爸妈不再劳累。就这样,孩子很优秀的度过了自己的小学时代。   精彩的中学时代,书写懊悔   学生时代的每个阶段几乎都是截然不同的,无论是学习还是个人的成长都很快很快。那个原来一心求学的孩子也换到了不一样的地方,面对不一样的同学、环境,有着不一样的心境。从一开始的一心读书,也开始分心、随波逐流了。曾经父母给他的力量,似乎被什么吞噬了一般,他开始接触了网吧,开始在穿着上花很多的时间,于是学习成了他的累赘,尽管没有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却看不到那个努力认真的孩子了。如同一个从盛世到衰败的王朝,是叹息还是悔恨?值得庆幸的是,故事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孩子开始后悔了。当他再次看到从远方赶回家的爸妈时,他又落下了许久不见的泪水。他对不起爸妈,看着爸妈苍老的面容,他怎能贪图享乐?像一个犯了大罪的人,孩子的心里是难以言喻的悔恨。于是,他努力找回曾经的自己,重拾信念。他知道,是爸妈给他的力量,他从未忘记要让一家人幸福。这是他一生的理想、最大的信念来源。   命运的磨难,坚定信念   虽说多年的学习生涯,并没有让他以多好的成绩进入一个理想点的大学,或许他也该满足了,至少不是昂贵的三本,至少他亲眼看到无数人比他加倍努力,他却在堕落。此时的他应该怀   着轻松点的心情面对新的环境。   意外却像闪电一般击中了他,突然让他的人生一片空白。当他赶到医院时,在手术室前看到了他亲爱的妈妈。妈妈躺在那,一直的问他,我怎么了?我怎么了?他看到了妈妈眼角的泪水,心如刀绞。“妈,没事的,没事的。”伴随着他的眼泪艰难的说了出来。妈妈进入了手术室,他一下靠在了墙边,没有一点声音,只有眼泪早已湿透了他的衣服。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妈会没事的”这几个字一次又一次撞击着他的思想。几个小时过去了。妈妈终于被推出来了,可是昏迷中的妈妈立刻又被推进了医院的监护室。于是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等待。就在那个门口,他和爸爸等了三天三夜。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爱支撑着他?还是他早已忘了什么叫正常人?他只知道妈一定会没事的,一定会。   终于,三天之后,他开始了照顾妈妈的日子,妈妈就像孩子一样一勺一勺的等着一家人喂她,妈妈能多吃饭已是全家人最大的快乐了,看着妈妈能一天天的康复,真是上天赐给他最大的礼物了。   意外对这个再平凡不过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刻,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脚步,他知道,要让一家人幸福,感谢他的妈妈如此坚强——给了他生活的希望。   仰望星空,他并不羡慕那颗最亮的星星,似乎他明白了,简单平静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他会脚踏实地,无论现在如何,他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会有资格,以最不容置疑的姿态站   在家人面前。。   13级电气2   班:张扬   最动人的成功励志故事   篇二:大学励志故事 关于大学的成功励志故事      最近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位老师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华人经济学家,在学院里深受同学们尊敬。话说他当年本科专业是数学,成绩优异。拿着丘成桐的推荐信赴美读书。到了美国后,发现自己的兴趣其实在经济学。于是跟导师丘成桐商量,能否转专业。邱老说:“可以啊,但是你要在我这里毕业才行。”于是乎,我们的这位老师果断努力学习之,从邱老师那里拿下数学博士学位,然后去哈弗大学搞定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听完此事之后,我汗颜无比。一个下午都在自己对自己纠结:我当年对自己专业的种种抱怨乃至学习上的放纵是多么幼稚与无知。话说此老师给我最大触动就是:“不要再抱怨自己的专业了”。我以前平时经常抱怨,“我靠专业不喜欢啊”,“不是我的兴趣啊什么的”。现在来看,我真心是弱爆了。当我平时总是抱怨我多么不喜欢我的专业,我应该干嘛干嘛去,而慢慢以不喜欢为藉口慢慢放纵的时候,真正有理想的人正在抓紧时间搞定手头工作以为了自己心中所想做准备。   强大的毅力,不是让我们坚持做我们喜欢的事情,而是让我们坚持下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都已经喜欢了做起来当然很开心容易坚持下去,为了喜欢的事情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才是真刀真枪拼情商。我们欲望一个专业而处于一个不喜欢的专业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忍受它,搞定它,然后奔向心中理想,这才是关键,也只有这样能证明我们对我们的理想是“真爱"。 说到对专业喜欢不喜欢,我以前其实对专业也没有对专业本身喜欢不喜欢。我不喜欢的不是专业本身,而是不喜欢学习专业过程中由于智力精力耐力等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的挫败。笔者不才,真就是这种人我乐个去。我太多的时候就是借讨厌此专业的抱怨,给自己一个逃避压力的理由以自欺欺人罢了。   没有什么比挫败感更能激发厌恶感的了。话说我最不喜欢我的专业的时候,就是做题不会,数据冗杂,研究失败的时候等等。或许,我太多的时候把挫败感等同于厌恶感,将原本无辜的专业为我的负面情绪买单。我太多时候给自己编织了这样一个“不喜欢所以我不学,不学所以我学不好”的借口,骗了别人又骗了自己。我将为我的懒惰找到合情合理合法的借口。 诶,我以前说想学文史哲啊什么的什么的,觉得自己爱好是那个应该学那个。我其实就是把文史哲专业错等于闲情逸致的小资类畅销书了。年少无知时候,偶尔书店逛逛看到尼采啦海子啦,觉得自己可以当诗人当哲学家。一旦自己学了金融经济会计,遇到挫折就开始抱怨如何如何。我相信,我就是学了文史哲也会抱怨的。因为我要以他们为专业的根本原因仅仅是误会了此类专业门槛低罢了。要是让我投身浩如烟海的西方哲学或者东方语言文献里面,我还是会抱怨:“我喜欢的专业不是这样子的呀。”   如果我们真的很不幸就落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比如见到数字恐慌的人就是被分在了数学系,想起来画画就恶心的人就是被安排在建筑系,那确实好不走运。如果自己又没有其他方面的天赋和资源让自己摆脱现状,那就只能先忍受再搞定你所厌恶的事情了。与其抱怨东西,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倒是还不如任务负重,咬紧牙关把手头工作做好。个人现在以为,报复厌恶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的办法,就是把它干的漂亮。   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程式化自己的文学创造力,但是为了大学的理想,不得不过高考作文这一关;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热衷于翻来覆去啃一些这辈子都不会用到的单词,但是为了科研的理想,不得不过GRE这一关;绝大多数人都不喜爱纯体力活的填写数据等等,但是为了事业的理想,不得不过甲方这一关。等我们考上了大学,做好了科研,创立了企业,望着再也不需要的高考,GRE,财务数据,我们只需:呵呵。   我现在还是一个比较乐天派的人,坚信老天爷(如果世界上有某个老天爷)总是有眼睛的。它如果看到我的艰辛付出——在我们厌恶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步履蹒跚,它总会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做到我们喜欢的事情的,哪怕我们不能直接从事那个学业或者领域,但是随着自身在本行业的积累和壮大,我们会接触更多的资源,活跃于更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平台,然后我   们想从事我们本来的梦想的机会以及接触和本来梦想相关的事业的概率越来越大。   行文至此,忏悔多了点,就和朋友们多聊两句。如果真是爱一个事业,有一个理想,那就要为他努力不假。但是这种努力不仅包括对此理想相关的努力,也包括对手头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情的处理。很多人很幸运,学的就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做的就是自己喜欢的事业。那我们有时候不幸运就没有办法了,只能就要靠努力来弥补运气了。我们如果没有过硬天赋和资源供我们直接转行(例如:老爸盖学校培养你辍学画画或者当作家迅速成名),我们只能咬着牙含着泪把手头工作做完,然后朝着心中所爱的理想方向前进。   我认识一些投行的朋友,聊到爱好的时候,他们很多都不喜欢金融。问到为什么会做这行的时候,他们回答大同小异:“赚够钱,然后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好靠谱啊!当我们没有足够资源和天赋承担我们为兴趣义无反顾的风险的时候,老老实实想办法赚到足够多的钱,积累到足够多的资源然后徐图后计是个最靠谱的办法。这要比每天怨天尤人见一个人说一轮“我如果要是干什么什么什么,我一定如何如何”靠谱又准确的多。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为五斗米折腰”的问题,而是“米不够五斗”的问题。   如果为了自己爱的事业都不能忍受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艰苦卓绝,那叫什么爱?那仅仅是幼稚罢了。不要总把“精神上没有断奶”等同于“爱”,前者是只喜欢顺风顺水,遇到挫折就逃避;后者是咬定一个目标,披荆斩棘往前冲。所以说,不要随便说自己爱什么什么,要是真觉得自己爱,就去为了它奋斗之。爱它不是先让世界知道,是先让自己知道;让世界知道你爱它的不是我们的嗓门,而是我们的行动。除了我们为理想的付出和牺牲,没什么能证明我们爱我们的理想。   记得当年,李贽评价海瑞对比于张居正:“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但不可充栋梁。”此话给力,一语道破海瑞问题所在。刚正不阿为官清廉一点问题都没有,放到任何朝代绝对都是一条汉子。但是从历史上看,除却其人格的典范意义和形象的象征意义,他对于国家的实际意义其实不大。我们有时候恰如海瑞。每天以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不得不忍受的现状确实也是一条汉子,走到哪也都会被弟兄们认为是敢于同命运犬儒主义的大侠。但是,我们的结果就是:前半生用来抱怨,后半生用来悔恨。   英雄肝胆,一世纵横,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如果我们仅仅是各种抱怨说我现在所处的位置“不好不要不可能",对自己毫无实际意义,只能让人觉得我们是牢骚满腹的loser,以及让我们自己自我麻痹一顿。那我们就是把自己的青春用来证明“我多么不爱我的现在",而不是去证明“我多么爱我的未来"——满是抱怨的青春输不起,因为它就从来没赢过。   成功就是怀孕,所有人看着你大着肚子,但是谁知道你之前被干了多少回。我们在流星划过天空的瞬间许愿,但是有谁知道流星划过天空一瞬要在宇宙中经历多少积淀与摩擦。成熟不是为了理想慷慨又放荡的死去,而是为了理想卑微而韧性的活着。   说多了都是眼泪,心碎了都是节操。梦里花落知多少,还是小平说的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团结一致向前看"。关于大学的成功励志故事   全才学霸是怎样管理时间的 产生疑问是因为最近在网上一篇转载很多的文章<关于他的103件事>,里面的男主人公20多岁,本科清华临床医学,现在好像拿着高额奖学金在美国顶尖大学读博。在耶鲁当过助教。 照片里的他英俊开朗,性格极佳,会钢琴,收藏音乐,懂音乐会,语言水平高,学术大牛,博览并精通中英书籍,了解时事,书法好,会摄影,爱旅游,甚至会做粤菜煲汤,教粤语儿歌等等。 文章中他的女友侧重写了他对待她的细腻周到和井井有条,不过我主要是想请问上一段那些,令人佩服的才华能力。 似乎名校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全才加学霸,知乎网上也有很多,看了些时间管理的书可是还是困惑。遂恳请各位不吝赐教。 说是多线程,是觉得自己想考高分就来不及多看书,想多看书应试的东西又跟不上,最多能坚持把一两件事做好,爱好能拿出手的也不多;而很多大牛们是样样精,社交也做的不错,每一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自己就算集中火力攻他们一项都实在困难。 是因为他们效率极高吗?想了解一下真实全才(复合型人才)每天的生活。   A1:   “全才学霸”也略有不同,大体上分为两种:   一是严格管理每天的时间,这种人的代表前一阵莫名其妙红起来的马氏姐妹。   二是在一段时间内去全力做某件事,然后再全力去搞一段学术来应付考试和作业。这种人的特点是,你总是觉得他在做各种各样的事,但其实他在集中学术的时候你看不到而已。   关于成为这种人才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良好的天赋」+「高效地利用时间」。前者保证了效率,后者保证了时间。   关于马啸「到了大学,周围的所谓复合型人才多是拿睡眠时间换取别人羡慕的成绩和履历」,这个说法我部分赞同,把「睡眠时间」换为「休闲时间」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复合型人才」在大学的开始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往往在大学前就利用「良好的天赋」+「高效地利用时间」的组合已经获取了很多技能。   对于问题描述中的有些技能,是一旦学会就终身学会的。   比如语言、音乐品鉴、书法、做饭,这些技能是的特点一旦学会遗忘的过程会很慢,两种全能学霸都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些技能。这些事情跟「大学」一点关系都没有,跟它们有关系只是「人生」。因此,在放假的时候离开学校不要以为自己可以闲下来了,因为你始终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要成为这样的人才,除了天赋、时间安排之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东西,那就是动力。无论是「我不能和身边这群傻逼一样」还是「要成为XX那样的人、做XX事的话,现在的我必须有XX素质」还是「身边的XX那么牛逼了还在努力,我怎么可以闲下来」,总之就是必须要有想法。「自制力」、「热情」、「求知欲」这种东西,都是来自于某个很单纯的想法,而且越单纯越好。   有这样一句话始终令我泪流满面:   「每天早晨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以下是实际的建议:   

4、处理好与周围最近的人的关系。这个的重要性体现在,当你没完成它的时候,你会经常因为与周围的摩擦处于相当糟糕的心情中,这个非常影响效率。   

5、多利用「碎片时间」。换句话说,就是把你坐公交车地铁无聊玩疯狂的小鸟的时间拿出来做点更有趣的事,哪怕是看看新闻。   

6、尽量别干对实际生活真没什么用处的事情。这类事情的代表就是打电子游戏。。。它目前的作用只有放松心情,但是很多事情在能完成这个目标的基础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用处,比如体育运动还能锻炼身体。。。   

7、认清自己、找到一个能鞭策自己的想法。天赋是一个令人很无奈的事情,如果发现自己在几乎集中全部精力做某件事的情况下效率还是不如很多人,那么我劝你放弃这件事;如果发现很多事都如此,那么我劝你集中做好一件效率最高的事,就暂时别想「复合型人才」了。   A2:   从大一到现在,生活在在数学系,我被本系及其他各大院校各种大神虐过无数次,对所谓“大神”也有个人的拙见。我觉得,正确认识“大神”不太容易,第一印象往往都是错觉。   一般认为,“大神”和“学霸”截然不同,虽然都是令人发指的优秀,但后者是由于特别努力,前者却是因为他们智商高地吓人。不过,这种认识的确是misleading的。   通常认为智商高的表现,就是反应快,学的迅速,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却比谁都做得出色。不过,我越发感到,反应速度和学的速度更多取决于自己以前的积累,哪怕不是直接的。远的比如,一个人从小就练过很多运动,那么,即使学一个他过去完全没接触过的运动项目,他也比从小不怎么运动的人学得快很多。近的再如,有很好微分几何基础的人,看hartshorne肯定理解地比较快。而并不是因为他们大脑结构多么优于常人。试想,高考完了后,彻底不看书和出于兴趣自己学点东西的人,入学后的学习困难程度能一样吗?暑假的时候,比如你知道下学期要学代数几何,你要是能做个有心人,提起看看教材,稍微思考一下习题,开学后肯定比颓废了一暑假的同学学的轻松。如果你暑假啥也不学,只知道打dota和发呆,开学后老师讲个定理,你反应不过来,别人反应过来了,你说别人比你聪明,这不是耍赖吗。。 至于某些大神吊儿郎当的样子,这完全是偏见。无数的例子表明,一个人对事业是否认真并不取决于他在人面前表现的是否严肃。我见过一些所谓的“一天到晚没个正经样”的大神,当   自己真的用心和他们相处的时候,可以发现他们有很多非常可贵的品质。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这些大神中几乎所有人真的特别有斗志,顽强的不得了。他们无意间说出的话,可能很刺耳,但是,如果沉住气,仔细想想,哇塞,真的太有道理了,受用终生。相反,一天到晚宣称自己很努力的人,其实,很可能是骗人的。总跟老师说自己非常拼命,但是,却很少能见到他在学习或者和别人讨论和学业相关的问题。这种谎言其实我挺能理解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勇敢地承认自己其实很堕落的。唉,可惜,再怎么说自己努力,一点像样的成就都没有,谁信呢?   我也有幸和若干大神有过较多接触。他们不仅学业优秀,也能与人为善。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总是过得非常充实,任何时候都很忙,勤奋地令我无地自容,他们丝毫没什么所谓的光鲜亮丽,只有质朴的奋斗。我不得不说,看上去再遥不可及的大神,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你看到的是他的牛逼,却往往忽视了他付出的汗水!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大神,就是缺了脚踏实地的精神,一面羡慕别人,另一面却不肯付出努力。更要命的是,在自己闲得慌的同时,还去想一些奇奇怪怪的,貌似是哲学的其实不是哲学的无聊问题。说句不好听的话,一天到晚想这些,变得多愁善感,就是因为没有正事可干。我觉得这类问题再想也没太大结果,不如找个能让自己奋斗的事情,将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给自己每天一个忙的理由。至于具体奋斗什么事情,取决于个人志趣,总之,千万别闲着。   我不是说人的天资没有差异,我想说的是,天资有没有差异,这个不必去想了,因为改变不了,能改变的就是多下功夫。我也不是说一定要成为大神,成为大神固然好,可是可遇而不可求,不过,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归宿,让生命借此时刻处于奔跑的状态,把空虚赶到九霄云外。这一点要是做不到,那就生命就真的灰暗了。   来总结成一句话:   孩纸,世界很大,大神如牛毛,好,好,努,力,吧。、   最动人的成功励志故事 (3000字)   篇三:大学励志故事 关于大学的成功励志故事   理想与现实的问题   最近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位老师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华人经济学家,在学院里深受同学们尊敬。话说他当年本科专业是数学,成绩优异。拿着丘成桐的推荐信赴美读书。到了美国后,发现自己的兴趣其实在经济学。于是跟导师丘成桐商量,能否转专业。邱老说:“可以啊,但是你要在我这里毕业才行。”于是乎,我们的这位老师果断努力学习之,从邱老师那里拿下数学博士学位,然后去哈弗大学搞定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听完此事之后,我汗颜无比。一个下午都在自己对自己纠结:我当年对自己专业的种种抱怨乃至学习上的放纵是多么幼稚与无知。话说此老师给我最大触动就是:“不要再抱怨自己的专业了”。我以前平时经常抱怨,“我靠专业不喜欢啊”,“不是我的兴趣啊什么的”。现在来看,我真心是弱爆了。当我平时总是抱怨我多么不喜欢我的专业,我应该干嘛干嘛去,而慢慢以不喜欢为藉口慢慢放纵的时候,真正有理想的人正在抓紧时间搞定手头工作以为了自己心中所想做准备。   强大的毅力,不是让我们坚持做我们喜欢的事情,而是让我们坚持下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都已经喜欢了做起来当然很开心容易坚持下去,为了喜欢的事情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才是真刀真枪拼情商。我们欲望一个专业而处于一个不喜欢的专业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忍受它,搞定它,然后奔向心中理想,这才是关键,也只有这样能证明我们对我们的理想是“真爱。 说到对专业喜欢不喜欢,我以前其实对专业也没有对专业本身喜欢不喜欢。我不喜欢的不是专业本身,而是不喜欢学习专业过程中由于智力精力耐力等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的挫败。笔者不才,真就是这种人我乐个去。我太多的时候就是借讨厌此专业的抱怨,给自己一个逃避压力的理由以自欺欺人罢了。   没有什么比挫败感更能激发厌恶感的了。话说我最不喜欢我的专业的时候,就是做题不会,数据冗杂,研究失败的时候等等。或许,我太多的时候把挫败感等同于厌恶感,将原本无辜的专业为我的负面情绪买单。我太多时候给自己编织了这样一个“不喜欢所以我不学,不学所以我学不好”的借口,骗了别人又骗了自己。我将为我的懒惰找到合情合理合法的借口。 诶,我以前说想学文史哲啊什么的什么的,觉得自己爱好是那个应该学那个。我其实就是把文史哲专业错等于闲情逸致的小资类畅销书了。年少无知时候,偶尔书店逛逛看到尼采啦海子啦,觉得自己可以当诗人当哲学家。一旦自己学了金融经济会计,遇到挫折就开始抱怨如何如何。我相信,我就是学了文史哲也会抱怨的。因为我要以他们为专业的根本原因仅仅是误会了此类专业门槛低罢了。要是让我投身浩如烟海的西方哲学或者东方语言文献里面,我还是会抱怨:“我喜欢的专业不是这样子的呀。”   如果我们真的很不幸就落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比如见到数字恐慌的人就是被分在了数学系,想起来画画就恶心的人就是被安排在建筑系,那确实好不走运。如果自己又没有其他方面的天赋和资源让自己摆脱现状,那就只能先忍受再搞定你所厌恶的事情了。与其抱怨东西,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倒是还不如任务负重,咬紧牙关把手头工作做好。个人现在以为,报复厌恶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的办法,就是把它干的漂亮。   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程式化自己的文学创造力,但是为了大学的理想,不得不过高考作文这一关;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热衷于翻来覆去啃一些这辈子都不会用到的单词,但是为了科研的理想,不得不过gre这一关;绝大多数人都不喜爱纯体力活的填写数据等等,但是为了事业的理想,不得不过甲方这一关。等我们考上了大学,做好了科研,创立了企业,望着再也不需要的高考,gre,财务数据,我们只需:呵呵。关于大学的成功励志故事   我现在还是一个比较乐天派的人,坚信老天爷(如果世界上有某个老天爷)总是有眼睛的。它如果看到我的艰辛付出——在我们厌恶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步履蹒跚,它总会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做到我们喜欢的事情的,哪怕我们不能直接从事那个学业或者领域,但是随着自身在本行业的积累和壮大,我们会接触更多的资源,活跃于更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平台,然后我   们想从事我们本来的梦想的机会以及接触和本来梦想相关的事业的概率越来越大。   行文至此,忏悔多了点,就和朋友们多聊两句。如果真是爱一个事业,有一个理想,那就要为他努力不假。但是这种努力不仅包括对此理想相关的努力,也包括对手头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情的处理。很多人很幸运,学的就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做的就是自己喜欢的事业。那我们有时候不幸运就没有办法了,只能就要靠努力来弥补运气了。我们如果没有过硬天赋和资源供我们直接转行(例如:老爸盖学校培养你辍学画画或者当作家迅速成名),我们只能咬着牙含着泪把手头工作做完,然后朝着心中所爱的理想方向前进。   我认识一些投行的朋友,聊到爱好的时候,他们很多都不喜欢金融。问到为什么会做这行的时候,他们回答大同小异:“赚够钱,然后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好靠谱啊!当我们没有足够资源和天赋承担我们为兴趣义无反顾的风险的时候,老老实实想办法赚到足够多的钱,积累到足够多的资源然后徐图后计是个最靠谱的办法。这要比每天怨天尤人见一个人说一轮“我如果要是干什么什么什么,我一定如何如何”靠谱又准确的多。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为五斗米折腰”的问题,而是“米不够五斗”的问题。   如果为了自己爱的事业都不能忍受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艰苦卓绝,那叫什么爱?那仅仅是幼稚罢了。不要总把“精神上没有断奶”等同于“爱”,前者是只喜欢顺风顺水,遇到挫折就逃避;后者是咬定一个目标,披荆斩棘往前冲。所以说,不要随便说自己爱什么什么,要是真觉得自己爱,就去为了它奋斗之。爱它不是先让世界知道,是先让自己知道;让世界知道你爱它的不是我们的嗓门,而是我们的行动。除了我们为理想的付出和牺牲,没什么能证明我们爱我们的理想。   记得当年,李贽评价海瑞对比于张居正:“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但不可充栋梁。”此话给力,一语道破海瑞问题所在。刚正不阿为官清廉一点问题都没有,放到任何朝代绝对都是一条汉子。但是从历史上看,除却其人格的典范意义和形象的象征意义,他对于国家的实际意义其实不大。我们有时候恰如海瑞。每天以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不得不忍受的现状确实也是一条汉子,走到哪也都会被弟兄们认为是敢于同命运犬儒主义的大侠。但是,我们的结果就是:前半生用来抱怨,后半生用来悔恨。   英雄肝胆,一世纵横,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如果我们仅仅是各种抱怨说我现在所处的位置“不好不要不可能,对自己毫无实际意义,只能让人觉得我们是牢骚满腹的loser,以及让我们自己自我麻痹一顿。那我们就是把自己的青春用来证明“我多么不爱我的现在,而不是去证明“我多么爱我的未来——满是抱怨的青春输不起,因为它就从来没赢过。   成功就是怀孕,所有人看着你大着肚子,但是谁知道你之前被干了多少回。我们在流星划过天空的瞬间许愿,但是有谁知道流星划过天空一瞬要在宇宙中经历多少积淀与摩擦。成熟不是为了理想慷慨又放荡的死去,而是为了理想卑微而韧性的活着。   说多了都是眼泪,心碎了都是节操。梦里花落知多少,还是小平说的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团结一致向前看。   全才学霸是怎样管理时间的 产生疑问是因为最近在网上一篇转载很多的文章<关于他的103件事>,里面的男主人公20多岁,本科清华临床医学,现在好像拿着高额奖学金在美国顶尖大学读博。在耶鲁当过助教。 照片里的他英俊开朗,性格极佳,会钢琴,收藏音乐,懂音乐会,语言水平高,学术大牛,博览并精通中英书籍,了解时事,书法好,会摄影,爱旅游,甚至会做粤菜煲汤,教粤语儿歌等等。 文章中他的女友侧重写了他对待她的细腻周到和井井有条,不过我主要是想请问上一段那些,令人佩服的才华能力。 似乎名校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全才加学霸,知乎网上也有很多,看了些时间管理的书可是还是困惑。遂恳请各位不吝赐教。 说是多线程,是觉得自己想考高分就来不及多看书,想多看书应试的东西又跟不上,最多能坚持把一两件事做好,爱好能拿出手的也不多;而很多大牛们是样样精,社交也做的不错,每一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自己就算集中火力攻他们一项都实在困难。 是因为他们效率极高吗?想了解一下真实全才(复合型人才)每天的生活。   a1:   “全才学霸”也略有不同,大体上分为两种:关于大学的成功励志故事   一是严格管理每天的时间,这种人的代表前一阵莫名其妙红起来的马氏姐妹。   二是在一段时间内去全力做某件事,然后再全力去搞一段学术来应付考试和作业。这种人的特点是,你总是觉得他在做各种各样的事,但其实他在集中学术的时候你看不到而已。   关于成为这种人才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良好的天赋」+「高效地利用时间」。前者保证了效率,后者保证了时间。   关于马啸「到了大学,周围的所谓复合型人才多是拿睡眠时间换取别人羡慕的成绩和履历」,这个说法我部分赞同,把「睡眠时间」换为「休闲时间」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复合型人才」在大学的开始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往往在大学前就利用「良好的天赋」+「高效地利用时间」的组合已经获取了很多技能。

大学的成功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