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超高的经济学入门励志书籍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口碑超高的经济学入门励志书籍,欢迎大家阅读!
《One Billion Customers(十亿个消费者)》虽是给到中国经商的外国人写的,却让国人能知道很多自己不可能知道的事,并且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本书是外国人对国人评价比较真实客观的,书籍结构明晰便于提炼,1990年James McGregor任华尔街日报驻京中国总编,后来是道琼指数中国总执行官 (CEO of Dow Jone's China)。在*住了五年(1985-1990),在北京住了十五年。会讲中文。他对中国的了解让国人们不得不服。
没有了价格阻碍,我们将容易获得想要的东西,那为什么价格管制会让人们排队也买不到想要的东西?利润是加在产品上不必要的部分,那为什么在取消利润的社会里生产效率下降?资本家是寄生虫,那为什么没有了资本家一国的经济就下滑?移民寄回本国的钱让马来西亚和印尼损失,那为什么把移民赶走后他们的经济就崩溃?最低工资法可以保障就业,那为什么实行了严格的最低工资法的德国 失业率高企?贪婪的卖家总是任意定价,那为什么每年都有无数公司倒闭?发展中国家的人工成本低,但为什么国际投资的90%以上流向了发达国家?穷人聚居的地方物价应该更便宜,为什么反而总是比富人地区物价高?
索维尔在《诡辩与真相》中用最平实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等所有社会制度中的经济学的谜题,让听惯部分媒体和政客诡辩的我们大跌眼镜。
希夫兄弟在《经济为什么会崩溃》中以机智幽默的手法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根源、贸易、储蓄及风险三者的重要性,滞涨的根源、利率的影响及*的刺激机制、消费信贷的破坏性本质等问题。两位作者还谈及其他许多经济原则问题,这些问题经常被讨论,却常常被误解,揭露了全球经济对话中暗藏的众多漏洞。
《凯恩斯传》详细记录了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一生。他在逝去的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页。在今天,不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承认他对西方经济学造成的巨大冲击力和影响力,他的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他思想中的某些科学成分将激励后人不断前进。
曼昆的这本《经济学原理》写得浅显易懂,极其适合初学者。每一章都有一两篇最新的报刊摘要,用新闻来帮助理解,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整本书洋溢着浓厚的人文热情,没有任何复杂的数学公式,图形和曲线也简化到了极致。被评鉴为“最幸福的教科书”之一。
《通往奴役之路》的作者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这部著作从问世直到今天,一直在学术界中存有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本书本身的内在悖论。我们知道,哈耶克这本书的观点来源于关于市场和其它非主观设计的.制度所具有的“自发秩序”的特性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哈耶克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不可避免地陷于社会进化和团体选择的争端之中。这本书还是一本“经典生活语录集锦手册”
《国富论》远远不是一部通常所认为的学术论文。虽然斯密也劝说放任*,但他的论证却更多地是反对*干预和反对垄断;虽然他赞扬贪欲的结果,却又几乎总是鄙视商人的行为和策略。他也不认为商业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赞美的。可以把它当作对了解社会的启蒙书,本书的旁注非常精简漂亮,值得学习参考。
下卷记载1993-2008年间的企业变革。
吴晓波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在《激荡三十年(下)》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书中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经济*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许多事实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使人们能从宏观上看出经济*改革的艰难和民企在突围中的奋斗,无论成功与失败,都真实地映衬出中国腾飞中沉重的翅膀。作者在企业史的写作中,摒弃了从文件到概念的模式,以鲜活灵动的典型形象,以人物为主体,以事件为血肉,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界的脉动,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力量。
吴晓波在书中说:“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上卷记载1978-1992年间的企业变革。
《激荡三十年(上)》的吴晓波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作品,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致命自负》的作者哈耶克1978年已80高龄,与形形色色的*战斗了一生,希望让这场论战有个了断。他设想举行一次正式的大辩论,地点很可能是在巴黎,让*的主要理论家与知识界中赞成市场秩序的领军人物对垒。他们所要讨论的问题是:“*是错误的吗?”赞成市场秩序的人将会证明,不管是以科学、事实还是逻辑为根据,*都是错误的,而且历来如此;本世纪*思想在许多实践领域的应用屡屡遭受的失败,从整体上说便是这些科学谬误的直接后果。哈耶克把支持*市场的主要论点写在一份宣言里,然后又压缩成了这本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