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菜的散文
与友闲聊,说起了一个笑话:什么都不会写,你就写诗歌吧,写的长了叫长诗,写的短了叫短诗,写的诗意不足叫散文诗,写的没有诗意叫散文,不能叫散文就叫随笔,实在是不像话的还可以叫做小品。这话虽然有些偏颇,但我知道那是用做豆腐的笑话改编而来的,原本的说法应该是:什么都不会做,就做豆腐吧,做的稀了叫豆浆,做的稠了叫豆腐脑,做的干了叫豆腐干,做的厚了叫千张,做的薄了叫豆腐皮,做的刚好自然就是豆腐了。呵呵,就是这个笑话竟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豆腐菜来了……
相传,早些年间在我们那里,有一户独子的家庭,家里有老母、孩子和妻子,丈夫是个木匠,极其孝顺且手艺高超,由于请他做活的人特别的多,所以常年在外,家里的事情自然就由妻子里外打理。丈夫在外总是放心不下家中的老母,虽然临行前一再的千叮万嘱,可还是害怕妻子对老人不好,于是,就在一天的饭时突然赶回家中,他要看看妻子怎样在照顾母亲。当他回到家中,看见母亲在床上坐着,手里捧着一碗烩菜,正在用饭,而妻子和孩子则坐在桌边,桌面上却放着一盘子肉。他再仔细的看看母亲的碗里,除了豆腐之外,就是一些青菜粉条之类,没有一点点的肉末存在。于是,木匠大怒,对着妻子就要动手!一旁的母亲赶紧的喝斥制止,却慢慢的道出了原委。木匠的'母亲早年丧夫,硬是拼着一己之力,养活大了木匠,但自己也因为经年劳累,落下了一身的病根,前段时间由于思儿心切,老毛病又犯了,虽然汤药调理,但毕竟人老身虚,恢复起来也是没有年轻人那么快当。人常说:药补不如食补,于是,媳妇就向人讨教了一个方子,说是用肉汤炖豆腐加些青菜粉条之类做成烩菜,对老人是最好的食材。自然,也是少不了什么枸杞山参的添加,但也是适可而止,不可以过量。但肉是绝对不可以吃的,一来是因为人老了消化系统本来就弱,吃肉,自然是不合适的;二来肉汤比之大肉自然清淡了许多,而且又不缺乏油性,这荤汤素菜的搭配自然是最合理合情的,特别是那个豆腐,软滑香嫩,当然是老年人最好的蛋白质的来源了。就这样,老人的身体日见硬朗,本来是要坐在桌边与媳妇孙子一起吃饭,可是媳妇坚决不依,这才有了木匠回家看见了的眼前一幕。木匠听完了母亲的讲述,再看看一边由于劳累担心而变得面黄肌瘦的妻子,自然心生愧意,连忙的收起黑脸,家里又是祥和一片。
为了表示对妻子的感谢,也是为了弥补自己鲁莽的过错,木匠以后外出,除了逢人就夸赞自己的媳妇之外,还把这个烩菜的做法告诉了许多人知道,就这样豆腐菜自然而然的就在家乡流行了起来。现在,无论是过年逢节,还是招待亲朋,这个菜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其做法简单而且快捷:先把肉类(大肉、羊肉、牛肉均可)放入凉水锅中,待其将开之际,打去浮沫,开锅后依次加入老姜、大料、草果、肉蔻、香叶、小香、桂皮、花椒这些调料。当然,也可以把这些制成料包投入,循环使用。在肉有八成熟的时候,再加盐,不可过早。如果是给老人或者是病人做汤,还可以酌情加入一些枸杞、山参、大枣等等,但量要掌握好。等到肉熟以后,另起一锅,加少许菜油放入姜丝、葱丝煸炒出香,然后加入时令蔬菜和红白萝卜,继续炒制至鲜菜变色,加肉汤、豆腐、和提前泡发好的粉条、木耳、黄花菜大火炖熟,出锅前滴几滴香油即可。要是喜食香菜,也可以在临出锅时,撒些香菜碎进去,则味道更胜一筹。做好的豆腐菜应该是汤白菜鲜,在奶白色的汤里,要求各种菜色鲜明活泛,计有绿、红、白、黄、黑五色齐呈,还要鲜、香、咸、醇、厚五味皆匀,您不妨试试。
记得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说是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是最爱吃的民族,这的确是个偏见!因为他们真的是太不了解我们的饮食文化了。就如家乡的豆腐菜,说穿了其实就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烩菜了,但家乡的人们却赋予了它尊老爱老的深刻含义,寓教于食,该是多么的形象而且具体的啊!一个菜品,也正和一个人的人品是一模一样的,正如我们善待老人,要做的恰如其分:像豆腐菜,不过分的荤腥,也不缺少应该有的营养供应,体贴入微,多好!做菜如做人,甚是,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