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艮第大区的第戎散文

  法国的酒区以波尔多最为世人熟知,这大部分也归因于波尔多的营销手段。但真正爱酒之人,不可能不知道勃艮第。勃艮第产区的黑品诺(Pinot noir,又译黑皮诺)和霞多丽(Chardonnay)两款葡萄闻名遐迩,而我也因对它们的喜爱,爱上了勃艮第。

勃艮第大区的第戎散文

  我很早就耳闻霞多丽这个名字,起先特别不喜欢,总是让我想到彩霞、美丽之类似乎有些过气的词语,觉得有些俗气,又有点乡土气。纯正的霞多丽,尤其是勃艮第出产的霞多丽价格总是有点高于一般的餐酒,不知从几时起,我在选择葡萄酒的时候就迷上了带有chardonnay字样的酒了。价格是贵一点点,但口味却很饱满,带着清雅的果香,又有点优雅的气氛。的确,chardonnay的法语发音有一点点贵族的味道。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原来霞多丽就是chardonnay的译名。原来那个我欣赏的、优雅的chardonnay和我嫌弃的、土气的霞多丽竟然就是同一种葡萄。

  其实勃艮第这个地方,也是自带贵族气息,这里曾经有过勃艮第公国,有过王室,只是现在成了法国的一部分,处于法国的中部。这里的炖牛肉和蜗牛都特别好吃,而品尝这两款法国美食时,配上当地的黑品诺葡萄酒更是完美组合。可以先喝上一杯中南部的kir鸡尾酒打开味蕾,再来一道蜗牛。一盘蜗牛大概也就五六个的样子,服务员总是会配上一套吃蜗牛专属的餐具,让新来的游客有点不知所措。我们有点紧张地使用着叮叮当当的餐具,夹出厚实的蜗牛肉,再放在小片的、脆脆的法国面包上。包裹着蜗牛的橄榄油瞬间就被面包吸收了,一口就可以干掉一个,再喝上一口浓郁的黑品诺,葡萄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口腔,又带一点点勃艮第的涩,回荡在齿间。

  我并没有在勃艮第的葡萄园区荡漾过,我对勃艮第酒区风貌的游览大致都是在南南北北的火车上,或者在向南部奔腾的大巴上度过。但是从巴黎发车,一路南下,途径勃艮第真是一种享受。有一年,油菜花遍野,一路上都看到黄灿灿的`田野。那边的地收拾得特别整齐,这种时候哪有什么心思在路上看小说,呆呆地看着窗外就陶醉了。也有路过绿油油地一片,或是贫瘠的田野,颜色变化间,心情也是跟着在变。有时想到勃艮第的美食,不免又咽了口口水,痴痴地望着窗外。

  而我唯一游览过的,也就是勃艮第的第戎,她也是勃艮第的主要城市。这个城市特别有意思,以上有很多猫头鹰的地标。大概是我特别喜欢猫头鹰,所以一到那里就发现了这个地上的小秘密。猫头鹰图标所标之处,也是游人必去的景点,按图索骥实在方便了许多。正当我蹲在地上给猫头鹰图标拍照时,一位法国老奶奶突然跑过来,热情地和我们说猫头鹰的故事。原来,在教堂旁边有一个猫头鹰的雕像。只要用右手去摸一下这个雕像,就会带来好运气。也是在那一刻,我第一次知道猫头鹰在法语中是chouette,而这个单词也有赞美之意,口语中用得很多,这个一词多义,真是美妙极了!

  第戎的市中心并没有让人印象太深刻的景点:教堂、广场、喷泉、旋转木马……似乎每一个法国小城的标配,在这里都有了。教堂的旁边就是集市,林立着各式各样的美食杂货铺。那些饕餮美食的原材料在这里都能寻到踪迹。门口有卖各式果酱的老太太,还有卖芥末的。第戎的芥末酱在法国鼎鼎有名,估计在法国吃到的大部门芥末都是从这里出去的。这里的建筑有一点德国的风格。尖顶的屋子,有一些很粗壮的线条作为修饰,排成一排时,仿佛回到了动画片中的中世纪。路过广场的那个午后,背靠着中世纪风格的建筑,一位歌手抱着吉他在喷水池边弹唱,非常的温馨。

  如果说第戎有别于其他法国小城之处,可能是她的大气。在第戎市中心,有一座凯旋门,是建于十八世纪的吉约姆大门。从凯旋门望出去就是第戎最为繁荣的*大街。从主道延伸开两条路,路的两旁插满了各式各样的旗子,走在*大街上,有一种置身联合国的感觉。这哪里是一般城市能够容纳的气度。

  这似乎就是我对第戎很粗浅的认识了,仿佛我对这个城市,对这片土地更多的了解,都植入于她的美食中。美食之城当之无愧。想起第戎,想起勃艮第,总是忆起那浓浓的酒香。下一次,希望不受美食的诱惑,好好深度游一下这一片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