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地学习是年轻人成功的必备

  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不断地学习是年轻人成功必备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一步步接近成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必须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必须有向成功人士和杰出同行学习的肚量,还要正确地评估自己的目标和能力,然后模仿、运用、调适。如果肯努力的话,就会不断地进步,有时候还能青出于蓝,超越所学习的对象。先来看一下李嘉诚是怎样通过"偷艺"学习的。

不断地学习是年轻人成功的

  1957年春天,李嘉诚揣着强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

  他在一间小旅社安下身,就及不可待地去寻访那家在世界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的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来到该公司门口,但却嘎然却步。

  他素知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守与戒备。也许应该名正言顺购买技术专利,然而,一来,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赚得盘满钵满,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时方肯出手。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进这家公司学习。 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他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李嘉诚只有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有这种签证的人是不能够打工的,老板给李嘉诚的工薪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他知道这位"亚裔劳工"非法打工,不敢控告他。

  李嘉诚负责清除废品废料,他能够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双眼却恨不得把生产流程吞下去。李嘉诚收工后,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

  整个生产流程都熟悉了。可是,属于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不得而知。假日,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技术工人。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最后,李嘉诚满载而归,终于一步步地创就了一番大业。

  你有尊敬的人或刺激你成长、让你佩服的人吗?有的话,下次遇到困难或犹豫不决时,你不妨想象,这些让你尊敬、佩服的人大概会怎么做。当然,你不一定就得照着那样做,但总可以当作参考。

  当你更清晰、仔细分析这些令你尊敬的人时,就会发现他们做事的优点,由此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如果你目前心目中还没有佩服的人,建议你务必赶快寻找,应该是有的。

  1982年美国哈雷机车的主管前往日本本田机车设在俄亥俄州的工厂访问,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当时本田在美国重型机车市场拥有40%的占有率,是哈雷最强劲的对手。因为驾机车的人都认为本田的机车不但价廉,而且比哈雷耐用好驾用。

  哈雷当时原本只想学学本田用来打败他们的科技,但是他们在本田厂内却看不到电脑,也没有机械人,没有特别的作业系统,更只有少量的纸上作业。他们找到的除了30名职员领导着470名装配工人外,再没有别的了,只是这些员工都对工作显得很满意。

  本田的赢,赢在它会活用常识,而这也是哈雷可以学习的地方。哈雷董事长毕尔斯在比较两个工厂时说:"实在很难相信我们会那么差,但我们的确是很差。"

  五年以后,哈雷重整旗鼓,在美国重型机车的市场占有率从23%增至46%,而销售额也达到了空前的1770万美元。为什么?因为俄亥俄之旅使哈雷的态度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从美国式的好勇斗狠变成谦卑可亲、到处求知的形象。在一年之内,哈雷采用了最好的人事管理制度,它使哈雷得以脱胎换骨。

  哈雷发现,日本机车只有5%会在生产线末端被剔出,而哈雷却有五到六成,光坚固耐用却缺乏零件而被剔出的就比日本机车的总退件率高出好几倍;有的时候是因为在仓库储存过久,等到送上生产线时已经生锈,有时只是规格上的小修正就使得零件变成废物。

  为什么呢?经过苦心研究之后,哈雷终于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譬如说,哈雷以电脑化库存管理来控制整个制造过程,当时以美国的标准而言是模范生。但是当研究过日本工厂之后,毕尔斯发现美国式的这套作法其实只会生产许多废料而已。

  日本人的秘招则很简单:本田和其零件供应商每天只生产一点点所需零件,而不是像美式的'每年只生产几次,每次就是一大批。零件得以"及时"生产,公司每年就可因无库存而节省数百万美元的利息,也没有零件会因储存而耗损,又节省空间,也简化了整个工厂的作业。如果发现不良零件,通常也只生产了一两天,很容易更正。

  哈雷引进了本田的库存管理系统,将其中的员工参与模式和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管理制度,与其深明美国骑士心理的特长结合,结果使哈雷在美国国内重型机车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并且成为世界级的角逐者。

  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虚心学习。各行各业都有模仿的对象,没有苏格拉底就没有柏拉图;俄国的冰上曲棍球队效仿加拿大队;马蒂斯的笔法取自高更的绘画技巧。

  可是在今天普遍缺乏学习的精神,有勇有谋,惟独少了谦卑的学习态度。只有少数的人才体会学习的重要性,其他的人都要吃过竞争者的一番苦头才明白学习之道。

  无论怎样,都要找到值得你学习的对象,以开放的心和受教的态度向这些老师学习。永远不要断言你已经找到最好的老师,或是自以为出类拔萃;换句话说,要不断的寻求更好的成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