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经典励志故事阅读
高考生经典励志故事阅读1
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
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正是种苞米的良机,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发了。
种子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我汗流浃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我们还有4垄地没种完,种子却用光了。
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父亲没说话,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我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一觉,却看见父亲又在弄苞米种子,我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否则将来会歉收。我觉得不可思议,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但是种下去的种子不睡觉啊,同地块的苞米晚种一宿,产量差别可就大了。
见我半信半疑,父亲指指屋檐下挂的苞米说,你看吧,这些和囤里的都是这块地的收成,前后就差一天。我拿起檐下的苞米穗与囤里的比了比,短3厘米左右!我又拿了几个比较,无一例外,檐下的苞米个头普遍偏小!
原来,去年这片地还没播种完,突然下了场雨,无法干活,地北头这5垄比其他地块晚种了一天。
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父亲说,大片地玉米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错过了的授粉期,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别如此明显。
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对于我们人类只算一个片刻,但是对于生命周期只有70多天的苞米,的确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我们看似漫长的人生不也像一粒种子般短暂吗?刚开始就落后别人一步,如不努力追赶,到后来就像檐下的苞米一样……那天傍晚,我和父亲又回到田里,把那片地全部种完,回到家时已经满天星斗。
那年秋天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晃12年过去了,我有了稳定的工作,而与我一样落榜外出打工的几个同学,如今还辗转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辛苦地劳作,经常为讨要工钱而苦恼。
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高考生经典励志故事阅读2
班里充满了竞争与压力,而我的入学考试成绩并不让我乐观。
三年前,我带着兴奋的心情踏入了高中的大门。我像个天真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与新鲜感。在高中,我开始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生活:由于家远,我不得不住进了学校宿舍,在家里被宠惯的我一下子要做太多只能靠自己做的事;由于是实验班,班里充满了竞争与压力,而我的入学考试成绩并不让我乐观。那时刚入校门的我依然如初中时那个勤奋刻苦、严谨务实的我,一进门就开始苦读,迎来第一个好消息是期中考试的第5名。
也许那时真的是太小,也许是从未离开过家,又也许是不曾脱离过父母的导航,第5名让我从自卑中走出来跳上了自信的台阶。自信与自负只差一个字,而且它们的区别也只在一念之间。我把这次成绩定为比别人优越的证据,一下子完全信任了自己的头脑。满足感、虚荣心、骄傲、飘飘然的感觉一股脑涌进来,发昏的我在后半学期沉浸在小说、动画等娱乐消遣中。清楚地记得,在收到期末成绩单时脑袋里一片空白。我愣在那里,不知所措。班主任来找我谈心时,我的眼泪不住地淌下,湿了衣襟,湿了我的心……
那年的冬天,雪花纷飞,我望着四处飘扬的雪花,不自主的问道:“白雪啊,你懂什么呢?你那样*自在、高兴快乐,傻傻地飞,可否懂得人的心事?”
徘徊在情绪的低谷里,妈妈很担心我会一蹶不振,因为以前太顺利。而班主任却不觉得我跌的跟头算什么,他帮我找出知识的空缺与漏洞后,对我说了句:“好好干,你能行的!”大概年轻气盛的我好胜心很强吧,擦干眼泪后又开始发奋了。
那时脑袋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再做掉队的人
高一下半学期的'时候,真的很辛苦,实验班的课程进度很快,我落下了不少课程,何况我补空缺的同时还要拼命跟上新课的进度。追赶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心中总铭记着上一次的失败,所以不敢松弛。因为没有熬夜习惯所以白天争分夺秒。我记得那时不愿去费时间挤饭,于是会等到别人吃完饭后再去食堂买已经微凉的饭菜,因此从下课到吃饭前,我常常在教室里一边看书一边肚子饿得咕咕叫。我也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所以中午又给了书本,一天24小时,9小时给了宿舍,用于睡觉与生活琐事,其他15小时除了吃饭外我全放在了教室里。长时间的集中精力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无数次,累得趴在桌上休息时不小心睡着,然后猛地惊醒接着顶着发沉的脑袋接着读书、做题。那脑袋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再做掉队的人。
我再次拿到成绩单时,揉了揉发疼的眼睛,疲倦地笑了
后来的结果可以用一句大家见多了的话概括——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再次拿到成绩单时,揉了揉发疼的眼睛,疲倦地笑了。
高二的我是真正进入高中生活正轨的时期,由于跟上了进度,融进了那个学习海洋,我不再像高一下半学期那样疯狂了。不过,依然不敢忘记教训的惨痛,只不过我的生活开始模式化的有规律起来。统筹安排好各种事情后虽然还是用功地学习,不过不再觉得“好累啊,好想眯一会儿啊”,相比较起来,学习上效率长了不少,时间也没怎么减少,所以效果很好。学习的方法也是那时慢慢形成成的。数学老师说:课下要多思考,不要一味追求做题的数量,但得保证一定数量。不要碰上难题就问就跳跃,要去想。也许你做不出来,但这段想的过程很重要,它是你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量变积累过程。我一直把数学老师的话作为准则,而且班里有做题数量是别人几倍成绩却不出色的例子。所以每天我很认真地听课,很认真地做作业,把每个题都做好,不敷衍。我几乎没做过什么课外书上的练习。也许是老师的精心安排或是我的脑袋不够快,抑或是巧合,老师所布置的东西能够充满我所有的*课时间,包括作业与看书,可能有时会充裕一点,我会再拿出比较经典的例题做一遍或总结一下思路或再仔细想一想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知识,看能否让知识们形成系统形成网络;如时间再充裕一点,就跟班里同学一块儿看杂志啊什么的。大家再一块儿聊聊天,顺便交换一下经验与技巧什么的。
那些爱好什么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沉迷,就拿电脑游戏说吧,我们班有正例也有反例
我觉得不要因为学习而放弃自己的业余爱好或是其他的东西。只要能摆正它们的关系,把它们分别对待就行。永远要记得在这些之中学习放首位。那些爱好什么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沉迷。就拿电脑游戏说吧,我们班有正例也有反例。我有个同学,成绩很好,他特别喜欢玩游戏,但是他很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要干什么,他明白学习是学习,游戏是游戏。所以他虽然非常喜欢游戏,但他一到学习时间就会很安静地在教室里读书。我问他:“你脑子里不去想吗?”他说不会去想,因为他在学习不是在玩游戏。我觉得这样就很好。就像我,狂爱看电视,可是我学习时很专心的。另外一个同学就不那么乐观了,沉溺于网吧的游戏与聊天中,没有自制力,以致成绩没有丝毫起色。所以我觉得自制力的培养与保持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对学习很有帮助,对做人也有裨益,一个人不会总有妈妈在身边督促他吧。
走进一个优秀的群体首先要忍受与接受的事实是别人比自己聪明
还有就是进入高二后跟同学的交流多一些会发现聪明人真的很多。这时摆正心态很重要,走进一个优秀的群体首先要忍受与接受的事实时别人比自己聪明。我记得曾经我有一个心里不平衡时期,总觉得“哎呀,你凭什么做题比我快呀!”
“哎哟你学习时间比我少,还考得跟我一样好呀!”什么的,后来慢慢认识到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能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所以现在我觉得碰上很多人比我聪明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也有很多人,他们学得很好尽管他们并不聪明。我现在不拿脑袋跟人家比,就好像我不拿相貌跟人家比一样。因为那是天生的,我无法改变。我能改变的只有能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东西,就像学习结果等等。所以我不去偷懒,我相信“笨鸟先飞”。
再有的心态就是不要跟别人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老跟别人比会失去自己,而且会在心中造成一股不平,影响平时正常的学习思考,把心中那股不平散去,追求自己进步后的结果放在别人的尺度上,那样如果发现好似退步之后会很沮丧没有动力。要学会为自己的进步鼓鼓掌然后再继续雄健地往前走,我觉得这点很重要。
周围的人疯狂啃书熬夜的时候,我是那样不乱方寸地以自己的方式学着
高三后进入一轮一轮的复习,很枯燥很烦人所以有人说是“黑色高三”。我的高三相对于那些到高三才开始用功的同学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总的来说,高一、高二的基础还算扎实,所以我的高三就按部就班地走,高一、高二怎么着还怎么着甚至更为轻松些。周围的人疯狂啃书熬夜的时候我还是那样不乱方寸地以自己的方式学着。熬夜是会传染的。我记得我们宿舍一开始有一个人熬夜,后来除了有个同学时不时熬一下,就是我不熬夜了。我问她们困不困辛不辛苦,他们说如果躺在床上想着别人在熬夜学习心里很不自在。这又是一种心态了。我倒觉得没什么不自在。她们熬夜第二天很困,白天就无法集中精力,而我睡够八个小时白天很精神其实很赚,何必吝啬那一、二个小时呢。
我们的班是比较活跃的班,班里大部分是男生,而且大家都很明白自己该做的事情,所以高三的时候,上课、自习时班里很安静,一下课,班里就没有一个人了(很夸张吧!),都在室外活动。而且大家都很个性,不太在乎谁比谁优秀的问题,所以气氛很好,松弛有序,紧张有度。相比之下,我们的邻班就很“发奋”,
我一进他们班就感到压抑,那些同学利用任何时间看书,所以什么时候都很安静,而且每次我都能看到一片人在学习。再加上那个班的人都很有竞争意识,所以更有压力感。我有个好朋友在那个班,有一天她面容憔悴地告诉我她真的快被压扁了。我对她说你不要老随着他们的节奏走,要走自己的路。她很赞同但没有施行,所以她直到高考结束前一直很疲惫。
我的高三在被班里气氛感染的同时又加入一些“佐料”,比如看一些杂志、小说集,听一些广播、音乐等等。因为高三嘛,尤其到后面一阶段老做面孔一样的题感觉很郁闷,所以就找一些事情当作消遣来做。有时会在中午跟好多同学聊天或是看他们玩游戏什么的,不过这些不是业余爱好,只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习题大战”中而做。
印象中,我们班学习前几名的到最后都不是拼了命似地学,有时我们几个会在一块儿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说实话,高三的放松工作真的很重要,绷得太紧,学习效率会下降,你会有脑袋不转,半天做不出一道题的感觉。
其实我觉得高中如果被喻为战场的话,你不仅要打学习战还要打心态战。如果心态好的话你会事半功倍,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甚至会超常发挥;如果你心态不调整好会很影响你正常工作的运行,解下思想包袱,你会觉得干什么事情都精力充沛。
作为最后的总结我想说,有一些很对很正确的传统学习方法与经验我们听了一遍又一遍,所以脑袋里总觉得“啊,很对”却没有真正去做,我觉得那些方法与经验真的很有用,只要你真正去做。不过我自己也没有实施过多少,因为我认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你可以在自己的模式中融入一些传统的方法技巧与别人的经验总结。但是主心骨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摸索实践出来的,自己用着才顺手。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愿所以还没参加高考的同学寻求出自己的一套来,创造出自己的辉煌!
高考生经典励志故事阅读3
在高考中有位考生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曾经埋怨过,脚底发黄的布鞋,踏不出青春的活力,直到我发觉霍金转动的轮椅,嵌出深深的历史痕迹;我曾咒骂过,脸边黝黑的胎记,映不出美丽的脸庞,直到我看见全身黝黑的黑人,露出甜甜的美丽微笑……
也许你曾抱怨过上帝是捉弄人的,他对你吝啬幸福,却让痛苦折磨着你,日日夜夜,疲惫不堪,换来的只是滚烫的泪珠。但苦尽甘来后,当你揭开那沉重的幕纱,你会看清,上帝是公平的,磨难也是一种财富。
曾经有人做了一个试验。他点清了一座山林中的红羊后,把山中的狼全部捕捉起来,让红羊没有敌人。照理说,红羊应该是悠闲自得、快乐地生活了,但事与愿违,红羊为了争夺一小片土地、甚至一棵青草而搏斗,由原来一支整齐的队伍变为一盘散沙。
经过搏斗的红羊一只只疲惫不堪,过去那种矫健、奔跑如飞的红羊在这座山林中再未曾出现过,而且,红羊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人们捕获了狼,红羊没有了给它们造成生命威胁的动物,而自相残杀直至消亡,失去了危机。同时也失去了生机。可见,在生态环境中,没有磨难就不会有生态平衡的系统。
张海迪胸部以下失去知觉,但这些困难反而使她有了更为远大的目标,学习掌握了德语、日语、英语。她为什么能取得常人都不容易取得的成就呢?因为她在承受巨大挫折的同时,也将挫折化为了动力,让挫折成为自己的奴隶,再一次战胜了磨难。
人生如一块璞玉,这是上帝赐予你的财富,这块璞玉中有着酸甜苦辣,也许痛苦过后便是幸福,这是上帝给予你的机遇。只有自己努力来雕琢这块璞玉,才能使它成为完美无瑕的艺术品。
同学们,当你遇到挫折、困难时,不妨想想,上帝是公平的,有时磨难也是一种财富。
高考生经典励志故事阅读4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大片上映之时。作为从老资历的学生转变成刚满一年期的职场菜鸟,对于6月7日、8日两天,只看做日复一日劳苦工作的寻常日子,若不是同事偶然提起,大概早就淡忘了xxxx年这时候的自己,也曾经历了那么一场轰轰烈烈的万人战役。
说是轰轰烈烈,其实大多是媒体和社会肆意渲染,似乎这么个寻常的考试自诞生之日起便背负了“用以实现人生转变”的关键。于是爸妈哄着,老师逼着,全社会关注着,身为当事人的自己也被周围不寻常的气氛熏陶得加快了心跳绷紧了神经。
在高三最后的温书假里,我们用最老套的题海战术一遍一遍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而因此聚集起来的一个个战斗小组,在彼此竞争的大环境里却保持了同舟共济的革命友谊,一起做题,一起分析,一起把家搬进了自习室里,复习之余还可以玩笑嬉戏。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高考带给我的收获。
同在战斗队伍里的还有我们的父母,为了打好高考这场硬仗,他们似乎付出了比我更多的精力。
记得当时老妈天天变着花样给我增加营养,连终日大大咧咧的老爸在最后冲刺的日子里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脚步一个喷嚏就打断了我做题思路影响心情。倒是身为当事人的我显得散漫而随心所欲,看书做题的间隙总是停不了进食的嘴,复习的日子不光飞涨了应试能力还增重了10斤。
考完的当日,老妈便生了场大病,像是马拉松长跑之后突然放松了神经就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力。而我,功成之后为了照顾生病的老妈,也正好把复习期间积累起的赘肉重新减下去。
后来揭榜的时候,小组里的人都各自悲喜着。当时天真地以为高考成绩的高低便是一锤定音地决定了各自未来的命运,经过四年大学生活的洗礼之后,就觉得彼时我们认为的“改变人生的关键”其实并没有为毕业之后的发展提供特别有利的证据。无论是985还是211,抑或是其他名不见经传的院校,其实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记忆里真正关于6月7日、8日两天高考当时的“桥段”已经相当模糊了,回想起来整个过程与平日里无数大考小考无异,倒是高考前后的各路轶闻,在后来每一次的同学聚会里,都成了百谈不腻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