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故事:“兄弟”情15年 “父子情”一辈子

  以下为您带来*最美故事:“兄弟”情15年 “父子情”一辈子,欢迎浏览!

*最美故事:“兄弟”情15年 “父子情”一辈子

  *最美故事:“兄弟”情15年 “父子情”一辈子

  *,这是一片赤子之地,不论是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一起春天埋下种子,秋天收获果实。他们血浓于水,他们团结互助的故事,正是“最美的故事”。

  “兄弟”情15年

  今年75岁的伊力·那买提是*,却有一个63岁的汉族“兄弟”郝风青。15年来,伊力·那买提与郝风青犹如亲兄弟。

  故事要从2011年说起,那年山东汉子郝风青辗转来到*西部的博乐市打工,租房时认识了伊力·那买提。当年,伊力·那买提家中房屋较多,就租给了郝风青一间,这一住就是15年。

  15年来,伊力·那买提习惯了每到冬季,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郝风青房间的炉子;郝风青也习惯了每天打工回来,看看伊力·那买提房间的.灯是否亮着、人是否在家。每年春天,两人共同在院子里种菜,到收获季节,也一同采摘果实。

  15年来,伊力·那买提亲切的称郝风青为“老王”。“他以为汉族人都姓王,我也没有纠正他,他是大哥,怎么叫都行。”郝风青性格木讷、话不多,但说起伊力·那买提,脸上总是泛着微笑。

  2011年夏天,一场洪水意外让他们钱财损失不少,但也将两人感情拉得更近。那天凌晨,因暴雨形成的洪水,让伊力·那买提一家和郝风青都没了住处,随后*送来一顶帐篷,伊力·那买提没有赶走郝风青,郝风青也没有另找房子住,他们就在一顶帐篷里同住、同吃了两个多月。

  “来*40多年,那一刻,我终于觉得,自己有家了。”郝风青说起那段往事,忍不住地哽咽了。因为早年就来到*,长期没有与老家亲戚联系,郝风青一直孑然一身,伊力·那买提却将他当成家人一样对待。

  自那以后,郝风青觉得更离不开伊力·那买提了,有什么事总是要和伊力·那买提商量一下,而伊力·那买提也从不厌烦。“他们打了馕给我馕,宰了羊给我肉,有时候我找不上零活,也不会饿着、不会没地方住。”郝风青说。

  问及两人有没有因民族不同,居住在一起不方便。伊力·那买提爽朗笑着说:“怎么会,我们都是一家人,我还要给‘老王’找媳妇呢。”伊力·那买提还决定,以后无论在哪里安家,都会带着郝风青。

  “父子情”一辈子

  “最美故事”是超越血脉的亲情。“80后”居玛洪是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决肯村的农民。在当地,他和汉族爸爸的故事远近闻名,而认识这对“父子”的人都被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感动。

  贝林哈日莫墩乡决肯村是一个蒙古族、汉族、*等民族聚居的村。26年前,李忠安辗转来到决肯村打工,年复一年,李忠安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和诚实本分给每个农户家做工,因忠厚老实,为人善良,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老李头”。

  2004年,83岁的李忠安在居玛洪家务工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第二年,居玛洪的父母先后病逝,只留下居玛洪一个人,居玛洪和老人彼此照应。

  居马洪告诉记者:“2007年的一天,我发现老人吃饭很困难,就不顾他的阻拦带他到医院检查,结果是食道癌晚期。我不相信又跑遍了全市的大医院复诊,但都是相同的结果。”

  善良的居玛洪不敢将结果告诉李忠安,而是把老人安顿在自己屋子,他下定决心要在老人的有生之年好好照顾他,让他开心地走完最后的路。

  居玛洪的善行牵动着乡里的村民,在老人的医药费出现困难时,乡里、村里想尽一切办法为老人筹集医疗费。贝林哈日莫敦乡决肯村党支部书记孙春生说:“我们为这对不是父子却又亲如父子的两人感动,居玛洪不管再忙,只要老李一不舒服,就会带着去医院检查,打针看病,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典型,我们也曾尽自己所能帮助老李。”

  目前李忠安老人已去世,也是居马洪为他办理的后事。居马洪和他朝夕相处时亲如父子。也许,照顾一位老人的事情不大,但这份关爱却是感人至深,因为它超越了血脉、超越了民族。

  这样的“最美故事”时刻在*这片大地上出现,正因为有这样的故事,这才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