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分后,孩子有这三种表现,家长一定要注意
6月底,各省市2017年高考分数相继出炉,此时也是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此时,考生的哪些行为,家长应该格外注意?又该如何帮助考生顺利渡过这一时期呢?专家建议,考生出现以下三种心理状况时,家长需重点关注:
不健康心理之一:放纵
放纵型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因此毫无节制地玩,生活规律全被打乱。觉得自己大功告成,不管不顾地邀同学吃饭,一醉方休者有之;深夜网游拼杀,漫画图书恶补者更有之。失度的玩乐,会引发多种问题,比如失眠、开学后难以适应大学学习节奏,甚至会出现安全问题。
调适处方:
考生在高考后放松理所当然,但一定要适度。可以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积极参加运动,爬山、打球、游泳等,既能玩得很开心,又能很好地锻炼身体。
同时,专家建议考生结合自身情况,备战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首先,可根据自身条件,做好入大学之前的一些准备,如向大学在读的一些亲戚朋友了解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其次,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好专业选择的谋划甚至整个人生的职业规划。再次,也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学习驾驶等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
不健康心理之二:抑郁
一部分考生可能会感觉自己考得不够理想而郁郁寡欢。抑郁型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实施轻生行为。
调试处方:
家长们应该在考后教育中唱主角,及时跟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化解心理压力及负担,并作出正确的引导。第一是要让孩子认识到高考已经结束,成绩是自己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等因素的综合结果,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都要接受这一现实。第二是让他们明白不要怕别人说。学会主动和别人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适度的自我内心暴露正是宣泄负面情绪的好方法。
对那些把落榜看成是自己前途终结的考生,家长应主动帮助他们寻找其他的成功之路。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发展方向不再单一。尤其是“最难就业季”的反复出现,让传统大学的成才光环逐渐暗淡下来。与此同时,像北京八维研修学院这样的新型大学正在崛起,一批批月薪上万的高薪人才从这里走向企业,成为职场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不健康心理之三:茫然
对于相当多在高考前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走的学生来说,随着压力的释放,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和录取通知书上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调试处方:
考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清晰的人生规划、开朗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社会认知,是考生不盲目度过后高考时代的有力保证。家长可以和考生一起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并充分利用这个假期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大学生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