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学生共读,给学生树立榜样 如果说角色演绎是帮助学生推开阅读大门的手,那么与学生共读、一起交流就 是带领学生找到黄金屋的向导。在家中,父母应该尽可能多的去和孩子一起阅读, 一来,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二来,可以与孩子分享和交流彼此的所得所 想,这样不仅能让家长更好地去了解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还能从交流中让孩 子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感受。在学校里,老师也应该尽可能 地去和学生坐下来一起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有助于老师更好 地了解每位学生的阅读状况,从而针对拥有不同阅读兴趣的学生给予他们不同的阅 读指导。 课外阅读无论是对小学生知识积累、 价值观形成还是对今后阅读习惯的培养都 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发展,课本上的知识将逐渐无法满足 人们在工作中的需求,人们必须从无数的瞬息万变的信息中去收集和获取自己所需 要的知识和信息,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保障,这将无法做到。此外,一 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与国民读书热情有关,当学生们都能进行有品质的阅读时, 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2、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不强求学生要写多少字,只要写就好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我们得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热爱读书,主动读书,做个以书为友的好少年!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3 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 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也有利于学生的智 力、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影响 (一)家庭对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少年儿童时期,正是求知欲蓬勃涌发的时期,此时也正是引导学生开始培养课 外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基于强烈的求知欲,青少年儿童很容易就能对书籍产生兴 趣。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就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可以在家里设立一个读书角,类似于学校教室的一隅,这样既可以 让学生因为熟悉感而主动去阅读,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书香氛围。 其次,家长可以制定相关阅读计划表,规定一定时间段阅读,让学生可以有最 基本的阅读时长保障。久而久之,这种强制性的时间限制就会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 分,等到学生不需要家长的监督也就能自主地规划自己的阅读时间时,阅读习惯也 就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扎根。家长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可以给学生更持久的动 力。 再次,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应当做出适应时代号召的调 整。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和要求,在未来,国家将大力支持职业技术类人才的 培养,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将来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并有机会从事相关工作, 从而也能不再为就业问题而束住手脚。因此,在新政策实行背景下的家长们也应当 支持和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真正的兴趣所在,让孩子的阅读不再是为了应付作文和 考试。让阅读回归本质,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阅读。 (二)学校对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除了在课堂中教授必要的文化课知识,可以适当地从中引经据典,在学习 文化课的过程中不断引入“边角知识”,让学生不要禁锢于课本,更多的了解相关 背景和延伸信息。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去更好地理解课本内的知识,也能潜意识地 引导学生去拓展阅读,学生也就会在这种无意识的引导中增加了课外阅读的机会和 可能。此外,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的阅读活动几乎全部由学校举办,而学 生也多倾向于阅读交流类活动,这就需要校方进一步提高阅读活动的频度和丰富阅 读活动的形式度,多建立以分享交流为目的,能给学生更多*发挥的平台。 学校应合理分配收入和*补贴,积极建设学校图书馆,设置多块功能区域, 定期更新书籍和组织学生进入图书馆阅读。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校大部分阅 读来自学生之间的书籍交换,因此,学校也应在注重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及时完善借 还书制度。让学生将同学间的交换转移到和图书馆“交换”,如此,既不会让图书 馆闲置,又能让学生拥有更大的阅读面。 (三)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如果说家庭和学校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那么社会 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就是潜在的。现如今,在这样一个娱乐至上的社会环境下,网络 综艺、影视剧节目和小视频等已经渗透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而对于这些 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讲,如果不能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课余生活,很容易就会被 这种潜在影响带偏,而一旦这种影响深入到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很难将他们从快节 奏的娱乐模式里解脱出来,也就更不用谈再让他们静心阅读。因此,社会环境对于 小学生的潜在影响虽不甚明显,但也不容忽视。
3、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可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寓言二则》时推荐《寓言故事》,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开设赏析课,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或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4、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 学生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工具书要装进书包,带进课堂。凡是在读书、读报或读其他课外读物时遇到了生字、难以理解的词语,都可以请教工具书,使之逐渐养成好习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这样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5、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对这群初识世界的小学生来说,有太多的未知充斥着他们的心灵。所以他们对 于书籍的选择和认识阅读的途径就显得尤为关键。毫无疑问,此时的家长和教师就 是那个带孩子入门的引导者。那么应该如何带领孩子跨入黄金屋的大门呢?
6、当书中角色的扮演者 小学生是初识阅读的群体,很多书籍里的词汇和字义都无法理解,这个时候就 需要老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在现实中扮演书中的 角色:模仿人物的语气以及将他们难理解的语言转化为他们喜欢的形式,这样一 来,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表达去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老师 和家长也能通过这种演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7、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的兴起,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引起社会各界的 广泛关注。因此,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势在必行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1 小学生的读书方法、读书兴趣、读书习惯等处于渐长阶段、尚不成熟,所以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我们知道,书作为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钥匙。读书能够启迪孩子的心智,能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能提高其写作能力,使之才思敏捷,能陶冶他们的性情,使其温文尔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先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想读书 兴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必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的孩子读书习惯不好,原因之一是兴趣欠佳。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比如老师组织一场故事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一小时等活动,为孩子做读书的榜样,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浓郁的书香氛围。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就会感知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价值意义,从而喜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寻书而读,久而久之,他们就酷爱读书、手不释卷的良好阅读习惯会逐渐养成。就拿《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中的“我”来说吧,由于“我”嗜好读书,每天放学后都要到残疾青年的书摊去读书,进而感动了青年并为“我”读书创造条件的动人故事。
8、放宽对小学生的阅读过程的限制 好动和三分钟热度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所以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过 程中,他们大多不能像大人那样把一本书从头到尾看完,而是更喜欢在各种书籍中 来回切换,对于此种现象,家长和教师就不应过于严苛地去束缚学生,因为这种现 象是完全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早期阅读心理的。相反,如果教师和家长懂得在此时 恰当“借势”,正确对待这种切换模式,并从这种模式中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喜欢的 书籍,就可以让小学生既能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入 门而不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排斥。
9、激励评价是孩子爱读书、形成读书习惯的兴奋药和助推器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不假,因为孩子的心理意愿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悦纳。赏识教育是激励性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多赏识激励学生,他们就会燃起自信的力量,心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像是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到无比欢欣和幸福,从而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追求上进的信念。家长对孩子身上某个闪光点的赏识,实际就是对孩子的评价与肯定。“罗森塔尔效应”告知我们真挚的爱与热情的'期望,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新的生命和动力。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其实就包含对学生的关爱与期望。他们在获得赞许之后,心怀一种成就感,故而读书学习的欲望会更高,这样更加激起他们在某一方面向纵深发展,使其个性得以发展,潜力得到挖掘,读书习惯自然成之。 总之,儿童自主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养成早期阅读的良好习惯会终身受益,我们要很好地把握和利用这一黄金阶段,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2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实践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摆正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好书是孩子心灵世界的阳光,没有什么比好书带给孩子的快乐更温馨、更持久。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著的兴趣。现在不少学生对名家名著知道的不多,有的只知其书名,不了解其内容,有的甚至连书名都不知道,但对一些漫画故事、港台小说却如数家珍。为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要使学生知道这些书的内容是健康的,语言是美的,情节也不逊于漫画故事,使他们对这些书产生阅读兴趣,主动去读。有些课文本身就是名著的节选,我们在指导学好课文的同时,可介绍前后相关情节,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到自觉地去读,提高阅读生活气息浓厚的名著的兴趣。
10、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如:利用廊柱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利用展窗开设读书交流园地,让孩子们一走进校门,马上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孩子们喜欢的好书,还要有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如“豆丁书架”、“琅琅书吧”等,孩子们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的冲动。另外,学校最好还要以书为媒介,成立一些学生社团,如设立小小文学研究会、“文学社”、“诗歌吟诵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地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11、读书指导不可或缺,它是垫好学生阅读习惯的基石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好读书、读书好、多读书,但很少予以指导,学生读书处于盲从,难以成“型”。常言道:“不成规矩难成方圆。”所以我们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书籍,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会读书学习的人。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如何边读边记、读诵相宜,引导他们如何读写并存、读悟结合,从而养成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习惯。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勤动笔勤思考,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好摘录、记好笔记,并及时写下心得体会。从本质意义上讲,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思维的过程。这样以来,学生读书积累就有目的,写作实践就会得到历练,思维感悟就能得到提升。譬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之前,老师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三国演义》。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作家及作品和有关的奇闻逸事,向学生介绍三国形成、对峙、衰败过程以及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和积极探究的兴趣。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读书习惯。指导学生积极思维和逆向思维――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或“为何不”,培养其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