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自己要有温度的活励志文章

  突然想写几句,关于万科事件的感受,特别主观的感受。说真的,一个小屁创业者,谈论这些事儿挺没意义的。但这事儿多少还是走到过我的心里。就叨逼几句吧。你想看就看。

提醒自己要有温度的活励志文章

  我一直提醒自己,要有温度的活

  20**年8月,我还在正和岛工作,有幸近距离对王石做了一次访谈,那是他哈佛游学后第一次回国接受访谈,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他说的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

  中国非常缺乏启蒙运动。

  我们更需要推动企业家的自我建设。

  我们更需要启蒙自己。

  我之前看过王石的很多内容,书,也有访谈,但这一次,你发现,王石变了不少。他开始谈论一些商业之外的认知。

  而且,能够很系统的谈论。

  我想,这是哈佛游学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从宝能之争,折腾到现在。

  王石,应该是心力交瘁了。

  对于一个一手创办了,中国最大房地产企业的,年逾六十岁的,早早变身职业经理人的,王石,似乎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再苛责他。

  无论局外人,还是万科人。

  无论这一次,他去,还是不去。

  无论以后,万科,好还是不好。

  今天,当你梳理万科的发展史,你会看到万科和“万科曾经最信任的”华润交融的各种痕迹。

  无论是万家,还是怡宝。

  然,宁高宁过早离开华润,宋林出现意外,当初力挺王石的两任掌门都不在了,自然艰难。

  熟悉这三个人的人,甚至在他们身边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他们善于运筹帷幄,善于在大变化之年代,做大智慧之决策。

  也都知道,他们的抱负,远非商业。

  然,时也命也,雨打风吹。

  你可以说王石粗心了,大意了,自负了。

  但所有的英明,和所有伟大,包括所有的失败,也都充满了偶然。换成另外一个人,也许会走另外一条路。但另外一条路,就是对的吗?

  所以,这时候,谈什么制度和管理,谈什么孤傲、疏忽,都多余。你不能说王石错了,也不能追溯这一切,都是因为王石追了女明星。

  没有哪个创始人不希望公司基业长青,唯有不断做大,才可能基业长青。但公司一旦大了,又必然会脱离创始人的掌控。

  作为创始人,我们唯一需要深刻提醒自己的就是,强人之于商业甚至比健全的制度更重要。再健全的制度都有空子可钻,再健全的制度都是冰冷的。

  但强人不同,再硬的心,都有血有肉。

  这也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一面。

  人善变,但人更温暖。制度不会变,但制度更冷血。

  有什么正确答案吗?

  王石不会是最后一个王石。

  万科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万科。

  比如,之前的汽车之家。

  还记得汽车之家副总裁马刚,在听到澳洲电讯将所持股权卖给平安时的惊愕之情,原文如下:

  澳电和平安的交易绕过管理层,就如一个农夫把一头牛卖给牛贩子或者屠户,当然不需要跟牛商量。

  后续的消息证实了我的担心,平安信托不是屠户,他们是牛贩子——交易费用由平安信托筹集,这个股权交易作为一个金融信托产品售卖给其他财团,三年的账期。也就是说,三年内平安信托必须从汽车之家的股权交易中套出现,和背后的财团分享利益。但是汽车之家不是一头牛,他是一个教科书般成功的中型互联网企业,不算大,但是优雅而健壮,站在汽车互联网的潮头,未来不可限量……

  牛贩子自然是不看未来的。

  如果你读那篇文章,你就会明白,管理层尚且心痛如此。

  那,创始人呢?

  这两年的'华为很美好。

  任正非的心里在想什么?

  这两年的联想很不美好。

  柳传志的心里在想什么?

  他们都是一等一的强人。

  包括刚刚接受《财经》杂志专访的李彦宏。

  但他们在某些时刻,都是无能为力的。

  你就相信,华为一定不会倒下吗?

  外部可能是野蛮人入侵。

  但内部也可能是怂人接班啊。

  有时候,这是两种没的选的选择。

  还是那四个字,时也命也。

  每个公司,都是一条命。

  都是一棵树,一株花。

  都是一枝一叶长大的。

  创始人心里最清楚,每一枝一叶的长大。

  背后经历过什么。

  所以,还是,王石们与万科们。

  时也命也,雨打风吹。

  毕竟她们那么好的长大过,盛开过。

  还结了那么多饱满的果子。

  已然,再美好不过了。

  此刻,你唯有期望那些陌生的,冷漠的,也不一定就错的,新主人,可以多爱她们一点。

  毕竟,以后,你的孩子也可能会寄人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