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杀孩子想象力的7种错误行为

  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是创造美好卓越人生的原动力。缺乏想象力,人的一生将被桎梏在现实与功利的狭小空间内。尤其孩子,想象力与生俱来,如果父母常在有意无意中向孩子传达成人式思维,用抽象概念和程式化思维扼杀孩子的想象力,那他们将失去很多创造神话的机会。北京大学幼教中心教研室主任赵红梅为大家列举了扼杀孩子想象力的7种错误行为,家长们快来瞅瞅!

扼杀孩子想象力的7种错误行为

  ◆替孩子做事

  想象力不是“想入非非”,而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创造。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做事慢就一味代劳,会让他们失去许多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知道,孩子在做事过程中,会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反复实践,这些经验会为发挥想象力和创意提供不竭的源泉。

  ◆阻止孩子探索

  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宝贵,可出于各种原因,父母常常不能接受孩子在好奇心驱使下的种种要求:用水果刀自己削苹果、把整卷纸都泡在水盆里、用床单在客厅搭个帐篷……如果孩子要求的每件事都被父母拒绝,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那些新奇的想法和对事物的好奇。

  ◆纠正孩子的离奇想法

  孩子早期的想象具有夸大性,因为他们还不能分清想象的事物与现实之中事物的界限。比如,孩子有可能想买一个比房子还大的`汽车,想登着*爬到月亮上,面对这些离奇想法,有的父母会纠正甚至喝止。其实这时候,父母不妨跟孩子一起想象,来个“头脑风暴”,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

  ◆给孩子提供标准答案

  孩子到了提问的敏感期,总把“为什么”挂在嘴边。父母为了正确回答孩子的提问,恨不得翻遍所有的百科全书。其实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都可以有很多种答案,父母可以试着问问孩子的想法,或者跟他一起去找找答案。现成的答案会束缚孩子的头脑,让他失去思考的动力。

  ◆制止孩子特立独行

  非要戴着小仙子的翅膀去幼儿园,每时每刻甚至睡觉都要戴着超人眼罩……孩子怪异的装饰和举动,常常招来父母的反对。其实,这并不代表孩子沉溺于虚幻的世界无法自拔,只是他们还没玩够。父母以自己的行为准则要求孩子,可能会压抑他们,影响个性的释放和发展。

  ◆害怕孩子受挫

  当孩子想把想象付诸实践时,还要有自我激励、走出困境的抗挫力。挫败体验对孩子非常有益。孩子有好的想法,就要鼓励他试试,如果因为怕孩子失败而阻止,那纵然他有奇思妙想,也只是纸上谈兵。如此下去,他的想法只会越来越偏离实际。

  ◆过早智力开发

  丰富的表象是想象发展的基础。父母应尽可能让孩子接受丰富、生动、形象的刺激,并为其创造一个开放和多元的活动和感知空间,让他们尽量多地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形成丰富的表象。而许多早期智力开发活动,如背诗、认字、画简笔画等模仿形式,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严重阻碍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家长请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父母不应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指责,而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给孩子以心理惩罚,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心情的不愉快甚至是痛苦,从而让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而自觉改正错误。

  自然惩罚法则:

  18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在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教育法则——“自然惩罚”。所谓“自然惩罚”,按照卢梭的说法就是:“应该使他们(孩子)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具体来说,就是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了错误时,父母不给予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自然惩罚法”的关键是要让孩子感到受惩罚是自作自受,是应该受惩罚的。简单地说,自然惩罚法就是让孩子在自作自受中体验到痛苦的责罚,强化痛苦体验,从而吸取教训,改正错误。

  如何运用自然惩罚法,专家有以下建议:

  ⑴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父母要减少对孩子行为的干涉,让孩子自己选择,他会在实践中尝到自己选择的后果。如果父母总是不停地唠叨、埋怨,孩子们就会转移注意力,他们觉得保护自己不受谴责和维护自尊心才是最重要的,因而有时候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⑵父母可以提醒孩子,但不要教训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懂得某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当孩子出现某种不良行为的时候,父母可以提醒他,但不要教训他,因为过失所造成的后果将会给孩子适当的教训。

  ⑶父母要态度坚决,同时又要充满爱心。有的父母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只记得要惩罚孩子,因此常常放弃了父母应该具备的爱心。当孩子没有按照事先说好的去做时,父母不是让自然后果去惩罚孩子,而是过于严厉,对孩子大声斥骂。这样的教育,不再是自然惩罚法,而变成了父母对孩子的惩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