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学创业不是谁都玩得来励志文章

  六七月,高考结束,大学毕业来临。十八九岁和二十四五岁,都要开始一段人生新旅程。

休学创业不是谁都玩得来励志文章

  是继续升学研读,还是直接创业?是去大公司找份工作,还是下海捞金?面对在媒体上被渲染得如同英雄般辉煌的成功创业者们,哪颗年轻的心不蠢蠢欲动?但是,创业理想并不是依靠热情和冲动就能成就的。

  被称为“80后创业新贵”茅侃侃,在此方面经历颇丰,他的经验和感悟,值得一读。茅侃侃

  1983年出生于北京。小学五年级开始玩电脑,14岁开始在《大众软件》等杂志发表数篇文章,并自行设计开发软件。初中毕业、高中肄业,在经过六份工作的摸爬滚打后,2004年正式创业,时任时代美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兼首席运营官。

  学历神马的都是浮云?

  在“80后创业新贵”的报道中,被问得、写得最多的一条就是,我初中毕业、高中肄业,李想同学是高中毕业,放弃高考,直接创业。

  不得不承认,无论我们以为欧美的教育*多么先进,还是中国的教育*如何不完善,但确实在欧美与中国的创业故事中,普遍出现了学历神马都是浮云的现象。大部分受到正统教育的人的创业故事往往都不如低学历的看起来那么刺激,但事实是,拥有正统教育背景的创业者与高级打工者(或者说高级职业经理人)占据了商业领域的绝大多数,他们是创造财富的主要群体。

  学历什么的也许是浮云,中国的教育*目前看来也许还不完善,然而这都是你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若要创好业,高等教育是大多数人必须面对的一个过程。

  大学是大多数创业者必不可少的一段经历,虽然现在某些大学教育、大学教师的素质出现悲催的问题,甚至存在着某些大学教育内容的同质化、老化问题,但是,一个真正会学习的学生,在大学中学到的不一定是知识本身,而是通过3年至5年的历练,掌握一种系统归纳、学习知识的方法。

  这是绝大多数同学忽略的。

  死学知识是没有意义的,就像我们可以把整个课本和题库都背下来,以优异的成绩考过几乎所有的测验,以全部都是华丽丽A+的成绩拿到大学毕业证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证书。可是这一切毫无意义,最多证明你有超群的记忆能力而已,而记忆力在创业所需要的技能里,意义并不很大。

  高等教育对创业的作用是什么?是灵活地掌握知识,是用系统的学习方法来为将要走上创业之路的我们提供学习技能的手段,而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技能要被社会认可,而不是毕业戳

  拿我自己引以为傲的英语举例吧。说心里话,你让我现在直接去考英语四级、六级,我挂掉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我天生讨厌背课本,更别提背词库了。否则我就不会在高中一年级因为地理会考不及格而丧失高考的资格了(注:1998年北京市教委在当时的规定是十科会考如果有一科不及格加之补考也不及格,则不能参加高考,最多获取高中毕业资格)。

  作为天生讨厌背诵而喜欢选择性记忆的我,对英语首先就存在一种天生的喜好,也许跟名字中的侃侃有关,我是个对语言文字和说话感兴趣的人。因此我自己会从老师的教学方法中吸取有用的自学方法,再配合上自己的一些小技巧。

  譬如,我喜欢看电影,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去电影院看或者从网上下载,我往往答曰更喜欢攒DVD碟片。其实通过碟片看大量的好莱坞影片,除了满足我对电影的热爱以外,更多的是帮助我完成了英语听力这一关。因为我可以先看一遍有字幕的,基本了解情节和大意,再看上两三遍没有字幕的,这样便于我根据剧情的发展和自己对剧情的记忆,将影片中的人在什么场景说了什么话,为什么同一个意思在这个场景这么说,在那个场景那么说?诸如此类的问题弄清楚,随着看电影数量的增多,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听力习惯。英语的至高境界就是人家说英语,你不必在心中翻译成中文再应对,而是一旦在你看过的、经历过的那个场景里,英文成了你语言下意识的第一反应,说直白点,通过大量的DVD电影,我听英文跟听中文之间本身的差异不大,形成了下意识反应。这就叫灵活、融于自我、融于生活的知识掌握。

  要掌握一门地道的语言,一定要从本地俚语学起,这是掌握语言文化精髓的根本。什么叫本地俚语?举个简单的例子,北京话中有一句“我去你大爷的”,这就叫俚语。当然俚语未必是脏话,何况“你大爷”本身也不是脏话,更多的是熟悉的朋友之间开玩笑用的语气助词。但我估摸着你要跟一个正统在北京语言学院学过中文的老外大喊一声:“我去你大爷的。”估计他摸半天脑袋后还得问你:“你去哪儿?是要去我叔叔家吗?”所以,要想练好英文,你要多去*的聊天室(大多数时候雅虎聊天室是个不错的选择,或者用Skype,练口语,更要练练写字),在那里面你会看到很多你在课本上根本见不到的文字应用模式和对话模式,然而,如果你学习英文就是为了国际沟通,(否则你学它干吗?)那你就要学习人家最生活化、最地道、最容易听得懂且轻松的沟通表达方式,而不是课本上那一套。如果你生搬硬套,到了美国万一不小心遇见个交通事故,并非你的责任,但你已经被撞得够呛了,警察过来问你“Howareu”的时候你还会下意识的这么说:“Iamfine,andu?”是的,我在讲的是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可以在大学系统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的,我并没有让你一定要掌握大学课本里的那些关键知识点。如果你做到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你有可能四级过不去,但你在真的国际交流应用中,一定是那个最牛的。只要某一项技能你真的做到被社会(而不是被大学的成绩和那个毕业戳)认可,你爱怎么退学都没人管你,因为你有一技之长。

  啥时候学历才能真成浮云?

  在拥有一技之长的你面前,学历神马的才是真浮云。但事物是看两面性的,我依然不鼓励正在大学学习的同学在没有一个出路的前提下就提前退学,为了创业而创业,或者说为了逃避学习而选择创业,原因有二。

  首先,虽然我也知道中国的大学教育本身存在问题,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但这就是现状。好,就像工作或者创业一样。也许你有你的梦想,但在你实现梦想的路上,注定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做很多你未必擅长、喜欢但还一定要去做的事情,社会就是这样。那么既然你为了梦想可以去学一些自己不想学的,逼着自己做一些自己曾经讨厌做或者做不来的事情,并力求为了实现梦想将它们做好,那你就没有理由把创业当做一种对不爱学习的逃避,因为现在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创业。话说如果把上大学当做一项工作任务来看的话(你放心,工作后你的老板给你的任务真永远未必是你喜欢的),你连现在的本职工作学习都做不好,都无法对自己狠一点逼着自己熬下来,有什么理由腆着脸跟父母、老师、投资人、合作伙伴说你能把创业这件更痛苦、更复杂,虽然看起来很美的事情做好?你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你说你要创业?

  其次,就算你是真的因为充满了创业的理想与冲动才决定放弃学业去创业,也请多想两个问题:对得起父母吗?以及,你确定你能活下去吗?也许你会说我跟李想放弃了学业,当年一个直接工作去了,一个直接创业去了,我俩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其实你错了!先听我把刚才问那两个问题的原因说出来。

  对得起父母吗?首先,父母供你一路走来,特别是学费高昂的大学,咱就不说对你寄予了多少期望吧,但至少为你花了不少钱吧?无论你日后是工作,还是创业,我要先提醒你,父母为你花的所有钱,在你工作或创业前,就应该算入你的工作生活或创业生活的成本里面,在满足自己生活的条件下,先还给父母。

  你确定你能活下去吗?我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如果你连退学后养活自己都成问题,何谈创业?哪怕你啃老啃上一年后能养活自己,这都没问题,可你真的有把握吗?别冲动,做决定之前冷静地想一想再说!

  你又会说了,你跟李想不都是退学的么?不是都有了自己的公司和所谓的事业了么?是的,没错,我不退学,我压根也不可能上大学了,教委那么明文规定的。其次,地理考试之前,我就估计自己挂掉了,何况初中毕业的时候我就想过考职高学计算机然后出来直接工作,但为了尊重母亲的意见,我还是勉强选择了普通高中。好吧,无论如何,我还是出来了,我工作了。但请读者们注意,我赚到的第一笔钱是在1996年,那一年我13岁。1996年-1998年,我通过给《大众软件》、《互联网周刊》等媒体写稿,赚到过一些钱,我做的软件《通用文件加密器》在大众软件上发表后,居然有人找我帮助给在中关村买电脑的他自己的商家做了一套《进销存管理系统》,我又赚了钱。后来我给一家国有保密单位的民品机构做过一套数据挖掘后的分析系统,还是赚了钱。我从初二开始上网,那个时候有一家公司叫“瀛海威时空”,年轻的朋友可以去考古,上岁数的几乎都知道,作为瀛海威时空的第一批会员,我还靠当时自己的能力成为VisualBasic那个开发版的版主,我清晰地记得每个月瀛海威会给我发3000个使用点(当时一个点代表一分钟,1元钱一个点,拨号上网的电话费另算),所以,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哥上网基本没花过上网费,只交过电话费。

  好了,我的意思是,我在退学之前就知道我可以写程序养活自己,而且我更知道在那个年代,要有个人能写好代码,是多么值钱(现在会写代码的太多了,外包公司太多了就悲催了,可在我退学的1999年,那还是稀缺资源);我还知道,如果不写代码,我算算那几次的稿费,我给这些IT类媒体写稿也可以赚到足够过日子的稿费(那个年代,IT平面媒体是王道,神马《计算机世界》、《大众软件》、《中国计算机报》、《电脑报》,现在是浮云,当年最给力);实在不济,16岁也不算童工了,我随便找个做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公司,拿出以前的作品,舒舒服服地给人打工,收入在当年也比我妈强了。现在你更懂了,我再小我也算得清楚,在1999年我退学的那年,我养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