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电影《一生有爱》剧情简介

  《一生有爱》是由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出品,由中国残联、宁波海曙区宣传部、华夏海通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拍摄的一部以宁波市基层公务员、优秀*员,海曙区原残联副理事长王延勤为故事原型改编。由安战军执导,孙敏、娜仁花主演。

励志电影《一生有爱》剧情简介

  故事简介

  2005年元宵,年仅52岁的王延勤累死在工作岗位上。他去世后,成百上千残疾人自发为他守灵三天三夜。他的事迹迅速传遍宁波,他对残疾人兄弟姐妹的爱感动和震撼了一座城市,以致让整个社会为之动容。

  影片根据王延勤人物原型,用艺术手法再现了一位普通残疾人工作者用自己微小的力量竭力去呼唤和践行人道主义思想,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广泛地宣传和践行人道主义事业的光辉人性;描绘了一个立体、真性情、普通而伟大的残疾人工作者,一个现实社会中的“中国好人”。电影在对主人公品德刻画上反朴归真,透过他常为残疾人做傻事和火热的心肠,点燃了残疾人心中的希望之火,温暖了最容易受人冷视的群体。他用对他人的爱、对事业的爱、对社会的爱谱写了一曲人性真爱之歌。

  影评评价

  安战军(导演)《一生有爱》塑造的是一个可信的人、讲一个可信的故事。电影感人的力量不是煽情达到的而是用真实感动观众。我曾说过,如果最后片子出来,大家看的时候感动了,哭了,又不觉得被什么人煽动,那就算成功了。他强调,如果当今社会多一些电影主人公那样的*,老百姓的生活肯定会过得更好。

  康健民(中国电影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影片让人感觉到生命的质感和尊严。他说,看电影时,我都多次情不自禁地要落泪。是电影中这种人性的温暖让我感动。主创人员放低了身段和视角,不是居高临下怜悯的目光对待弱势群体,所表现的人物自己也是个底层人,也是弱势群体,相互息息相关,让大家觉得这是真的。因此,在电影主人公身上凸显的理想、信念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相承接的。

  章柏青(中国电影评论协会会长)《一生有爱》既是一个艺术作品,又是一部好的电影,还是一部有生活厚度和广度的影片。影片虽没有直接呼吁我们去关怀什么,但实际上是让我们体会到一位普通残联*用细微的力量努力去改变这个社会。影片用“沉默”的方式去呼唤*、社会对弱势人群工作更加重视。

  许柏林(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看这个片子会让人感觉又在爱的地平线上走了一遍。电影用以情演德,以德倾心,以心竖人,以人达情逻辑层次形成了艺术的完整线。影片塑造的残疾人工作者艺术形象,从社会学讲,价值非常大。主人公说社会要是都像他们这个家庭这么傻不就都好过了,这个影片的典型性、艺术性的社会意义在于真正的这样的家庭恰恰不是这样,所以它才更有意义。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民族心智模式的思考。电影中主人公所做的那些小事并不小。他把小爱做到最大化,比如,他会把为家庭生存而在炎热中乱摆摊位卖茄子的聋人茄子全买下来;由于爱,他会把他的物的价值都发挥到最大化,比如说空调给谁用最好呢?给那个盲人按摩院;20万给谁用最好呢?给那个没钱结不了婚的残疾人最好,最急。影片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电影主人公是在*当中主动工作,用奉献、爱和牺牲精神去工作,是一个*的合理性和他的张力所在,与我们有些光吃这个*,挖这个*而不服务这个*的*形成强烈对比。影片告诉我们,作为基层公务员的个人怎么服务*,怎么服务社会怎么服务他人,主人公的做法与*的欠缺正好形成互补,所以影片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

  张思涛(中国影协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电影中的几个细节非常感动人的,我看的时候眼泪在眼睛上滚动。比如残疾人的婚姻感情,我觉得真的电影主人公所做的工作就要改变整个社会对残疾人的观念;主人公身上表现出来的同情心及“看不得别人受苦……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能够帮助别人解决痛苦使自己感觉很愉快,”等等的对白,又是在反映我们中华传统的美德,寓意从事残疾人工作者身上很突出的所具有关爱他人的优秀品格。因此,电影所塑造的这个好人形象,应该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赵葆华(中国影协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电影让观众看到一个血肉丰满的好人。在人物性格的质感上处理独特,让我们感觉,主人公他有幸福,又有无奈,有快乐又有忧伤,他有很多复杂。让我们看到一种生活状态的质感,人物的质感,让人感觉这是真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电影把很多英雄片很难解决的真实性给解决了。这部电影让我们与主人公喜怒哀乐甚至呼吸都能互动,让你能看见,把你能带进去,让我们对他的一种一颦一笑,一声轻微的叹息,一声快乐的欣慰被打动。

  高小立(中国文艺报艺术部主任)电影用平常化日常化的叙事方式娓娓的讲一个小人物的善良和他自己的职业的精神。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有职业道德和有责任心的人,拍的非常真实。过去我们看到的表现残疾人电影,基本上都是表现自强不息,多么自立自强,而一生有爱电影用爱情的这个元素表现,既提升了电影的美感,又折射了现代文明的残疾人观,抨击社会中还存在的对残疾人的歧视。

  李春利(光明日报文艺评论主编)英雄题材确实是一个中国特色,我被邀请看英模题材电影非常多。许多电影大多是事件的罗列,很难看到人的真性情出来。因为真人真事最大的表现方式就是报告文学,之所以做成电影一定是一个艺术品。我看了这个片子还是挺感动的。首先电影巧妙地运用了意念手法,回答了观众对一个残联*为什么这样傻的质疑?电影用自然主义的手法,反复出现的佛像,包括老人、镜子、水面等等告诉我们,人要孝,人要善,人在做天在看,我是为自己良心在做事情。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中华文明美德的传承。好人的形象点点滴滴交互起来。 第二这部电影矛盾冲突的克制张力很强,一开始就带入琐碎生活中,浑身是嘴也不够用,那这种出场带给观众的一个悬念,接下来就是相爱的人不能相守,两个人的冲突,伴随整个戏的发展,我觉得难得是导演却把这些都放在幕后,而是在主人公心理表述上重用笔墨。让你看到主人公不断的自问:我这么做是不是傻?让你听到主人公不断的说,不断的在说服自己他在做什么,其实他是在教育自己,这个社会大家都像我这么傻就好过了,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美中不足是我从这个片子里感觉不是特别平等,有点倾斜了,不是向残疾人倾斜,这个失重是残疾人给予主人公回报的东西不是特别够。

  高尔纯(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副组长)电影平实、浓烈、好看、艺术效果强烈。主人公没有英雄壮举,但是有英雄的悲壮感,我们看到像在战争里面牺牲的英雄一样让人感动,这就是导演的功力。如果社会多一点像主人公这样的“*”,少一点精明骗人的人,民族就有希望。他认为,中国电影能拍出这样东西是中国电影之幸。

  李梦学(原电影出版社总编)这部片子很有特点,有艺术品位。是一部接地气,落地了的写实主义电影。这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跟观众互动,我看了以后很喜欢,也为之感动。我是宁波人,对宁波生活宁波的人物还是很喜欢。一说宁波人,就说宁波人太精明,宁波人是精明,给人的印象宁波人很会做买卖很会赚钱,但是宁波人也有像李东海这样的人,具有很大的大爱和胸怀。电影是很生活的,没有豪言壮语,语言对白很生活,很平实,必然他说的我怎么那么傻,我为什么要干这些事,让人感觉这样人确实存在,是他的本性决定他去这么做,平朴包含哲理,折射主人公的高尚。影片营造的影像形如流水一样很自然,细节有内涵,镜头语言特别有意境,比如,老人、佛像在电影中反复出现,和主人公的大爱是一体的,也会让人联想残疾人工作就是行善的。

  娜仁花(金鸡、华表影后、《一生有爱》主演)我觉得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影片。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像电影主人公这样的人,每一个人身上你只要用心去发现,他们都有一份爱心。有很多像李东海这样的人默默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左右,我们要去挖掘他们,把他们这种爱找出来,传达出去。用电影艺术去推动这种“傻爱”公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