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精选优秀范文3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气势磅礴的伟大诗篇,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今天,YJBYS小编特意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6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精选优秀范文3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2016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精选优秀范文
1966年12月下旬一个风雪的下午,15个中学生站在学校大门口的*像前宣誓。他们向*保证:读*的书,听*的话,按*的指示办,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经风雨见世面。此后,这15个中学生就冒着漫天大雪,踏上了长征之路。起点:襄汾中学。终点: 韶山、井冈山。
我是这一年10月离开学校逃到北京的。因为这年秋天时我还被关在学校里。罪名很多,三家村的孝子贤孙、牛鬼蛇神的同路人、赶不上形势犯,等等。*的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发表以后,形势有利于我了,但是依然没有人理睬我。我要外出串联,学校的革命委员会就是不给我开介绍信。无奈之下,我只好联合几个同样命运的学生,趁着夜色,撬开革命委员会办公室的抽屉,自己给自己开了介绍信。11月6日,我在北京见到了*,还上了观礼台,距*也就几十米远。此后,我南下在上海参加了安亭卧轨,到井冈山、广州、西南、东北,转了一大圈。可算开了眼界。回到襄汾一看,这里的“革命”形势依然死气沉沉,于是就开始折腾。我写了一篇万言书,题目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痛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我拿着文章到县印刷厂以井冈山兵团的名义要求印成传单,厂长居然照办。有个村庄两派群众打架,县里没有人敢去处理问题,请求我们派人下乡。连一向严厉的父亲也变得和颜悦色。那时,我觉得革命真好。为了“革命”的彻底,我们井冈山兵团派人把县委和*的公章都抢了回来。装在一个为人民服务的黄色挎包里,走到哪里,背到那里。而且我们正在准备最后夺取县委的一切权力。
学生就是学生,没有长性,也没有“革命”经验。《人民日报》一篇“红卫兵不怕远征难”的社论转移了我的注意力。说的是大连海运学院几个学生步行进京的事情。从小对红军长征就充满憧憬,觉得那肯定是非常浪漫的事情。你想,我怎么能够放弃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至于本地的“革命”嘛,对不起,我顾不了那么许多了。我开始组建长征小分队。首先选人。我是按照红军的政治任务设计行程的。每天上午行军,下午搞社会调查,晚上为工农兵演出。所以小分队的人员必须个个能歌善舞。被我游说的学生都激情澎湃,豪情万丈。5个女生10个男生组成了长征小分队。接下来就是印制队旗,排练节目,准备行囊。
母亲哭哭啼啼,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出远门。父亲却坚决支持我的革命行动。父亲把他当年的八路军的军服、裹腿,找出来给我,还嘱咐我每天要泡脚,以及如何挑脚上的泡。很多年后,父亲才说,怕我留在县城闹事。我们可能是12月23日出发的。
那天,雪下得非常大,地上的积雪有半尺厚。远山近岭都笼罩在雪的世界里。遥望南天云路遥,侪辈不怕远征难。我们庄严宣过誓后,背着沉甸甸的背包上路了。我们唱着“红军不怕远征难”,戴着红袖章,举着红旗,踏上了漫漫征程。几千公里的山水间留下了我们年轻的脚印。
45年过去了,当年随我长征过的同学都已年过花甲、天各一方,不知今生还能重返否?
篇二:2016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精选优秀范文
说到“长征”,都会想起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那震撼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这种长征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在*的号召下,投身革命,浴血奋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为后人称颂,效仿。“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气势磅礴的伟大诗篇,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一次次开始新的长征。*期间,有很多红卫兵重走“长征”路体验艰辛,磨练意志。全国有成千上万支红卫兵长征队,从四面八方徒步走向北京,去见*,圆自己的梦,也有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李洞天、李超就是我所知道一直从哈尔滨走到北京,用时一个月。他们的经历我不知道,也不敢妄加评论。只能说他们是英雄,那些行走在祖国大地上的长征队都是好汉,他们敢于面对自然,勇于挑战自我。
和他们相比,我深感自愧不如,我的“长征”只走了两天,一百多里路,跟那些千里徒步长征的人相比我这是“蚂蚁串豆腐,提不起来”。就算做是一次拉练吧。但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徒步行走那么远,而且是在那特殊年代,一路上也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这段经历就算是我人生的一段小插曲。就厚着脸皮写点吧,让朋友见笑了。
其实徒步走是被逼出来的,并不是我们自愿,一九六七年一月,*下达停止串联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必须返校复课闹革命。我们一行六人正在重庆,有李洞天、夏却利等人,按规定只能回哈尔滨。重庆的接待站也给我们发了返程的火车票,由于大串联给全国交通带来了极大压力,各地都设立红卫兵接待站,给当地的财力人力造成了很大负担。我们原计划由重庆南下,经遵义,贵阳直达湛江,然后去海南岛,半途而废有点心不甘。几次都没能混上南下的列车,我们一直决定徒步走到离重庆以南一百多里的綦江县。从那里登上南下的列车,那里会比重庆松一些,綦江是重庆到贵阳的必经之路。
算一算一百多里路而且都是山路,要翻越大娄山得走两天。好在随身物品不多,每人只有一个书包,装有《毛选》和《*语录》。在那个年代,这两样红宝书是必不可少的。当时重庆是有名的山城和雾都,在重庆的五天大多是雾茫茫的,有时还下点儿小雨,整个山城笼罩在茫茫的雨雾之中,潮湿的很,对我们这些北方人来说很不舒服。我们早晨出发,重庆天竟然晴了,见到了难得一见的太阳,我们的心情也豁然开朗。出了重庆来到长江小南海大桥上,回头美丽的山城,也望见歌乐山。有多少英雄志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江姐、徐云峰”及无数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鼓舞我们在人生的“长征”路上勇往直前。
我们走的这条路是重庆通往贵阳的公路,中途经过“娄山关”和“遵义城”都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特别是“遵义城”当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才使得红军在*的正确领导下,顺利“北上”到达陕北,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转折,使中国革命最后取得了彻底胜利。“遵义城”也算是革命圣地。路上还真碰到几支打着红旗上写着“XX长征队”,队伍整齐人数不少,是从遵义那边来的。我们六个人也没有明显的队形,也没红旗,像散兵游勇。
路渐渐的难走了,都是盘山路。难怪李白叹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路上的景色是美的,当时正值冬季,东北早已是冰天雪地,这里却是鸟语花香,树茂竹绿。一片生机盎然,我们站在高出眺望,我们走过的路像玉带缠绕山间,远处山峦叠嶂,近处瀑布飞流,好一派美丽的南国风光啊!大自然竟有这般奇妙的鬼斧神工,造就出这令人陶醉的人间仙境。难怪历史上称四川是“天府之国”真是“人杰地灵”。
我们一路欢笑一路歌,走走停停,渴了就喝山间的溪水,真是纯天然透心凉。前面的路突然开阔起来,不远处出现一个小镇,地图上叫“百节”,四川许多乡镇都建在当地叫坝子的地方,坝子就是山间的小块平地,公路在镇边通过,路边竖着一块写有“红卫兵接待站”的指示牌,我们顺着路牌指引方向走进镇里,街道不宽,清一色的石板路,路两旁是清一色的四川民居。街上行人不多,但每个人都背着个背篓,男的背东西,妇女就把孩子放在背篓里。到了接待站马上有人接待我们,招呼我们吃饭,(当时接待站吃饭是免费的)经过短暂休息后就上路了,我们必须在天黑前赶到下一站,一个叫“一品”的镇子在那里过夜。我们的行军速度明显加快,太阳落山前赶到了“一品”镇,“一品”比“百节”大很多。也略显繁华,热闹,接待站有住的地方,这里早有几支长征队在这里投宿。当他们听说我们是从东北来的要去遵义,都投来羡慕的目光,东北离这里几千里远,真了不起啊,都以为我们是走来的,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是怎么来的,我们也不道破,反正谁也不认识谁,明天就各走各的了。有好奇多问的,就让李洞天去对付他们,反正他有徒步长征的经验。晚饭还算丰富,有菜有汤只是有点麻辣吃得不习惯,饭后到镇子转一转,街上碰到挑担的大多都是妇女,男人都坐在门口抽水烟,悠闲自得啊,旁若无人!都说四川的女人干活儿,男人不干活儿,真是不假。在重庆我们就看到朝天门码头卸船,抬石头的都是女的干,男的在茶馆闲扯消磨时光啊。顺街道往前走正好有一处茶馆,里面人声嘈杂,烟雾缭绕,里面都是头缠蓝布的男人,这就是四川的民风民俗多年延续至今。
回到招待所,感觉脚有些痛,脱鞋一看脚上磨出许多水泡,好在李洞天有经验帮我处理好了,看来要练就一副铁脚板还真得多走啊!这一觉我睡的很香,一直睡到大天亮。第二天接待站的同志们告诉我们“一品”镇离綦江县还有五十多离路,路也好走些,同时告诉我们从重庆到綦江每天有一班长途客车,早晨双向对开交通不方便,我说怎么一路上只看到大卡车看不到大客车。还告诉我们从“一品”到綦江有一条马车路,要近十多里,只是路难走些,当地乡民到綦江大多走这条路。我们请他帮我们画了一张草图,帮我们指明方向。但这条路上没有接待站,中午只能到沿途村子里的乡民家吃饭,但每人要付一毛钱二两全国粮票。为了省时间我们决定离开公路走这条近路。路上来往的人还真不少,有挑担的'有背篓的,临近中午碰到一个小村子,当地叫寨子,先找到村革委会。主任把我们带到一户人家,男主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四川汉子,女人背个竹篓里面有个小孩,虽然两人的衣服破旧,但却干净合体。村主任跟主人说了几句,女主人就开始烧饭,对我们的到来他们表现出很热情,看来来这里吃饭的我们已经不是第一伙了。饭很快做好了,没有接待站的丰富,但是有许多泡菜,而且米饭是放在竹筒里蒸的。这样的饭我还是头一次吃,口感很特别,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主人静静的坐在一旁,看着我们吃完。钱当然由夏却利来付,给了男主人一元钱和两斤全国粮票,并告诉他不用找了。男主人愣在那里,半天才说了声谢谢!赶忙吩咐女主人给我们倒茶,茶很苦,估计是自制的。
男主人的话也渐渐多了起来,四川话比较好懂,所以大部分都能听懂,他们世代生活在这大山里,当地称之为山民。他们为集体劳动,朝作晚息,收入不多,一元钱对他们来说是笔不小的收入。他们只去过綦江县城,来回都是徒步,县城以外从来没去过,跟我们说还是你们城里人好啊,有文化,见世面,我们谈了很多。我们告别了这夫妻俩,我们走了很远还看见他们站在门口,向我们招手。这就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只知道付出一生辛劳,却从没有过高的奢望。我真希望他们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当时的历史条件是不可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机遇,我想他们或他们的子女一定会走出大山,融入这多彩的世界,开创美好的人生,我祝福他们。
不知不觉回到了公路上,路上的车多起来了,綦江县城就在不远的前面,望着这偏远的小县城,我心潮澎湃,两天的“长征”我们碰到了许多难忘的事情,我的“长征”也该结束了,但愿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我的人生还有许多长征路等待我去走。顺便提一下,多年后綦江县城还真让全国人民知道他,关注他,就是两年前“綦江彩虹桥垮塌事件”但愿这样的豆腐渣工程不要再出现,不要再伤人民的心,为人民多造福,少添堵。
有朋友会问,怎么你刚写完“五常两日游”怎么又来了个二日“长征”这大概就是历史的巧合吧,写的全是我的亲身经历。“两天”在人生几十年的长河中,短的微不足道,四十八小时是一瞬间,这短短的两日“长征”会留在我的记忆之中,是因为这里有许多我人生中第一次。第一次徒步走这么远,第一次置身于大山宽广的怀抱中,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山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第一次吃他们用竹筒烧的饭,感受到他们的淳朴和善良,这些第一次足以使我震撼让我感悟。这就是我几十年后从我的记忆中分拣出来重新把他写出来的原因。
篇三:2016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精选优秀范文
长征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空前绝后,是中国革命历史画卷中最为壮丽的一页。*同志评价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我 看来,这个评价是从红军长征对外部的影响来说的,如果从对内部的影响来说,长征实际是筛选机。它将党和红军内部信仰不坚定者、意志薄弱者、怕苦怕死者,从 队伍中清除出去,将革命理想主义者、革命英雄主义者、革命乐观主义者留了下来,一个人数极少,但信仰坚定、意志坚强的民族精英群体出现在中国西北部偏僻的 延安小城。长征犹如一面筛子,筛去了虚空的秕谷,留下了饱满的籽实。
*红军从江西*苏区开始长征时,五个军团加*纵队和军委纵队等共计86789人,渡过湘江时只剩下3万余人,转战云贵川三省,损失进一步 加大,至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时,红一方面军实际兵员为1.8万人,过草地时红军分为左右路军,一方面军分兵5000人到左路军,剩余8000人的红一方面 军通过腊子口,到达陕北时只有6000人。需要指出,红军长征一路减员,但也一路扩红,通过粤汉铁路时曾扩红4000余人,红三军团占领宜昌时,扩红四、 五百人,占领遵义城后又扩红4000余人。长征像一面筛子,红军人数不断减少,同时又不断加进去,再不断减少。
减员不仅有在激烈战斗中牺牲者和受伤留在当地的,也有开小差的、掉队的、逃亡的、分裂的和变节者。红军长征前后叛变的高级将领就有:*军区参 谋长龚楚、红十六军军长孔荷宠、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闽浙赣省委书记曾洪易、闽北分区司令李德胜、闽赣分区司令宋清泉、赣粤分区参谋长向湘林、闽赣分区政 治部主任彭佑、红十军副师长倪宝树、瑞金游击司令部政委杨世珠。至于分裂者,首选当属红四方面军的统帅张国焘,他在长征即将胜利之际公开背叛党,另立中 央,分裂红军,后来虽到达陕北,但最终还是投靠*,成为党史上三大叛徒之一(另两人为顾顺章、向忠发)。
长期以来,许多关于长征的著作在讲到*红军湘江之战的损失时,基本上都是这样表述的:“渡过湘江后,*红军与*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 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给人的印象是,*红军这5万余人的损失,基本上是湘江之战造成的。其实,在湘江战役之前,*红军就有较大减员。据石仲泉 《长征行》(中*史出版社2006年)记载,在突破敌人的前三道*线时,*红军已减员2.2万人。其中:突破第一道*线减员3700人,突破第二 道减员9700人,突破第三道减员8600人。湘江之战红军损失3万余人,尤以红五、八、九军团损失最为严重。湘江之战的损失,加上突破前三道*线的减 员,至此,*红军共减员5万多人,尚有3万多人。
长征减员分战斗伤亡减员和非战斗减员两种情况,战斗减员主要是湘江之战造成的。但毋须讳言的是,由于严酷的斗争环境,部分红军指战员因对革命前 途丧失信心而离开队伍,所以部队减员中有相当部分属于非战斗减员。*红军突破前三道*线总体上没有打大仗,可全军减员却达2.2万人,这其中,除了一 部分属于战斗减员,还有一部分因*飞机轰炸伤亡,以及伤残病留在当地外,有相当部分是开小差的、掉队的、逃亡的、拖枪投敌的。这些情况在肖锋《长征日 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陈伯钧日记(1933-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等回忆录中均有记载。
长征是悲壮的,这种悲壮不仅源自严酷的自然环境、严苛的生存条件、残酷的战斗考验,我认为更源自同路者的离去和背叛。人是社会动物,昔日和自己 朝夕相处的同志的背叛,所形成的内心冲击远甚于来自敌方的打击和自然条件的挑战。“工农分子来当兵,是拿着脑袋搞革命。”而一些投机者、意志薄弱者、信仰 不坚定者,在革命高潮时投身革命队伍,当革命遇到挫折时,他们经不住严峻考验。一些故土难离的农民脱离红军队伍也在所难免。正因如此,那些始终留在革命队 伍中,走完漫漫征途的红军指战员,和那些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就更加令我们敬仰。
长征作为筛选机,分出了良莠,成为党和红军提高纯洁性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再一次证明了一个真理:置之死地而后生。长征作为筛选机,不仅筛出了 彻底的革命者和革命队伍,而且筛出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军事路线,筛出了卓越的领袖,也筛出了我党我军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作风。换句话说,党的思 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经历了长征的洗礼和检验。今天要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缺少长征这样的筛选机制,是注定要失败的。
长征胜利80年后,我们党和军队身染沉疴,极需要类似长征这样的筛选机制来加以救治。这种筛选不是靠洗洗澡、照照镜子、红红脸、出出汗所能根本 解决的,需要将全党置之严酷的斗争考验中才能获得新生。旅游体验式的重走长征路不行、反复吟咏一代伟人的名言警句不行、闭门修炼式的学习教育不行、脱离群 众的反腐同样不行。那么,怎样才行呢?*同志以其坚定的革命理想、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提出了无产阶级*下 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长征,这才是从严治党、从严治军唯一正确的筛选机。*旨在防止一个新阶级的产生,因此,在这个新阶级业经产生 之后的今天,重复*也是行不通的。只有在*思想指引下,开展适应新形势下的伟大斗争,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舍此,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