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观后感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深刻揭示了自律和他律的辩证关系。以下是党员《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观后感,欢迎阅读。

党员《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观后感

  党员《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观后感一

  本是阻止贪腐的“防火墙”,却沦为官商之间的掮客;本是打虎拍蝇的执纪者,却蜕变成监守自盗的阶下囚。在1月3日开播的中纪委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第一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中,魏健、朱明国、钟世坚等一批违纪违法纪检*的所作所为让人警醒:对任何党员的信任都不能替代监督。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党内监督条例》,将全面从严治党推至新高度。全党上下应更加严格地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国家法律,而广大纪检*理应成为遵守党规党纪的模范,自觉接受更加全面严苛的考验和约束。

  贪腐之时窃喜“谁查纪委呀”,甚至幼稚地认为监督别人的人就不会受到监督,直至身陷囹圄才追悔“没人看是祸”。魏x、朱xx等人以身试法的教训证明,思想上稍有松懈便会滑入深渊。全面从严治党意味着,没有哪个部门岗位是设在纪律红线之外的,没有哪个党员处于监督盲区。一批违纪违法纪检*被严肃查处,恰恰证明党内监督正朝着制度化建设的方向日臻完善。

  刚刚过去的2016年,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已从“正在形成”发展为“已经形成”。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得益于党*始终保持着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更得益于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提供了深度和力度的保证。划定纪律的红线,扎牢制度的篱笆,关住权力的笼子已经打造成型。

  随着反腐败斗争态势发生变化,党内监督承担的职能就必然从之前的惩防腐败,上升为持续以更高标准鞭策激励全体党员努力提高自己,努力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百炼才能出精钢。将党内监督以制度的形式常态化并严格贯彻落实,无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升党的战斗力的关键途径。全体党员必须明确,要争做党内的先进分子和中坚力量。

  党员《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观后感二

  由*纪委宣传部、*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将于1月3日到5日在*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

  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必须先正己。可以说,纪检监察队伍也并非处处“铁板一块”,有少数纪检监察*在作风和纪律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极少数人甚至蜕化为腐败。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到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执纪理念,加强自身*队伍建设重拳频出,敢于解决内部“灯下黑”的问题,切实的让群众看到了*反腐的决心和意志。

  现如今,反腐已经到了攻坚期,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更需要一直敢于执纪,刚正不阿的纪检监察队伍,同时更需要增强全社会对反腐倡廉的信心。而《打铁还需自身硬》专题片反映的就是真实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加强自身建设、坚决清理门户,严防“灯下黑”,体现“打铁自身硬、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韧劲,展现出了纪检监察队伍的不断“革新”。

  在纪录片中,朱xx、金xx、魏x等10余位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现身说法,剖析自己违纪违法行为和思想蜕变过程,这些典型案例无不在证明纪检监察*也是一样,都是由小到大,积少成多,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说,作为监督执纪的专门队伍,纪检监察*肩负着维护党纪政纪、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职责,其素质、能力和作风,直接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因此,必须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让纪律成为自己的尺子底线,不能等到出事才想起党的纪律。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防止“灯下黑”,强化内部监管必不可少,做实外部监督也不可或缺。首先,要继续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刚性执纪,对胆敢触线者绝不姑息;其次,要创造条件、丰富载体、畅通渠道,让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落到实处,让反腐工作去神秘化,除了警示作用纪录片的意义也就在如此。

  不管怎样,不管是纪检监察*还是普通党员*亦或是群众都应该深刻领会纪录片精髓,全社会凝心聚力,反腐倡廉,拒腐防变,以监督的“无影灯”,消除“灯下黑”,真正建构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政治生态底线。

  党员《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观后感三

  *台1月3日开始,播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反腐大片,揭露朱xx、金xx、魏x等10余名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违法违纪事实,反映了中纪委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体现“打铁自身硬”勇于担当的决心,充分表明中纪委“打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认识.。

  *总书记明确指出:各级纪委要解决好“灯下黑”问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你们是查人家的,谁查你们?这个问题要探索解决。王岐山多次强调,“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用严明的纪律管住自己,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

  纪检监察工作的本身就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它的光环就是正义的化身,但是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当一把手以后没有制约了,没有人管你……”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里,原武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崎琳的剖析发人深省。这说明,信任是有度的,监督是随时的,信任并不表示不要监督了。 “新修订的《中国*党内监督条例》把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作为重要原则,努力改变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旨在从制度上保证党员*权力行使受到党和人民监督。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首先体现在原则和态度上。《条例》开宗明义,明确提出“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将监督的对象确定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传递出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和不受监督的党员的强烈信号。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从制度层面补齐短板、扎紧笼子,成为管党治党所必须。《打铁还需自身硬》揭露了10余名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违法违纪案例,可见,中纪委的决心有多大,不受监督的权力极其危险。党组织赋予纪检*权力,既是信任、培养,更是考验、锻炼。纪检*的成长,离不开信任,更离不开监督。组织的充分信任,能使纪检*放开手脚,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组织的严格监督,能促其恪尽职守、遵规守纪,不偏离正道、不走上歪路。 纪检*要把组织和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以及赋予的权力当成责任,当做一场考验,主动将自己置身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中。才能做好纪检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