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天山姑娘的成才梦

  努尔比耶15岁那年第一次离家从*库尔勒来到北京。那时的她,做梦都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演讲。

励志故事:天山姑娘的成才梦

  5年后的2011年,20岁的努尔比耶在北京市纪念中国*成立90周年“党在百姓心中”百姓宣讲活动中被选为全市优秀百姓宣讲员,作为教育系统唯一的学生代表,她登上了人民大会堂。

  从*库尔勒到首都北京,从“连ABC都不会写”到如今攻读北京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和英语双学位,从学校讲台*竞选到人民大会堂宣讲,来自*的*姑娘努尔比耶·克里木,用8年的努力在北京圆了自己的“成才梦”。

  “从小,我就梦想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带着对北京的向往,努尔比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昌平二中内地*高中班。

  水土不服、语言障碍、知识基础薄弱,初到北京的努尔比耶和大家一样,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我们连一年级的唐诗都没学过,一切都得从头。”在第一年的预科学习中,内地*高中班的同学们需要用汉语将北京学生初中三年的知识全部学习一遍,并参加北京市中考。

  “我们夜里会学习到凌晨两三点,早上5点又起床去操场背单词,大家都非常勤奋。”最终,努尔比耶以优异成绩被分插到本地班开始正式的高中学习。

  高中三年,努尔比耶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更在社团活动和班级事务中得到同学们的认可。2009年,她第一次站上学校舞台,通过竞选成为了校学生会部长里的唯一一名*学子。

  “刚到北京,有同学问我家里有没有电视,有没有看过飞机,甚至有同学因为看到我手里从家乡带过来的眼镜盒刻着汉字而非常惊讶。”面对同学们对*学生的诸多不了解,作为校刊编委的努尔比耶组织内地*班的同学们创办了“胡杨文学社”,出版*班专刊,不仅在*学子之间交流文化习俗,还为北京学生介绍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她穿上校服就是学生,脱下校服就是老师。”在高二暑假*班老师去*家访时,老师对努尔比耶的评价让父母十分高兴。

  2010年,努尔比耶在高考中取得了内地*班第5名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心仪已久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可进入大学后,随之而来的却是强烈的心理落差。

  “几乎全部课程都是双语教学”、“宿舍同学居然能用非常地道且无比流利的.英语与朋友打电话”、“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看不懂”……大学的学业压力让努尔比耶意识到,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克服自卑。

  刚开始听课时,努尔比耶需要将英语转换成*语,再转换成汉语,“虽然能勉强跟上,但这样一来,别的同学用两个小时做完的,我得用四五个小时。”

  “既来之则安之。毕竟吃了那么多苦来到北京,要是不好好学就太不值得了。”努尔比耶不甘落后的表现给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好朋友阿丽米至今记得,在英语专四考试的前几天,努尔比耶因右手受伤绑着绷带而不能握笔,但最后她没有听医生的劝告,拆了绷带继续参加考试,“握笔时钻心的疼痛也没有吓退她。”

  2011年,努尔比耶在“党在百姓心中”百姓宣讲活动中被选为全市优秀百姓宣讲员。至今,她已经参加了上百次的宣讲会。

  “一开始,人艺的老师听了我的演讲,说像背课文。”深受打击的努尔比耶没有放弃,用两天的时间把千字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字一句的练习,“从早上七八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0点左右,后来老师终于满意了。”

  从基层单位宣讲到高校巡讲,从人民大会堂到北京电视台七一晚会,努尔比耶在一次次宣讲中实现了由一名普通学生到合格宣讲员的转变,达到了“将宣讲稿变成自己的血和肉,用心去讲”的目标。

  作为宣讲团中最年轻的宣讲员,努尔比耶在这个大家庭里得到了“北京妈妈”、“北京爸爸”、“北京外公”等其他宣讲员的照顾。她说,“在北京生活八年了,这就像第二个家,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包容。”

  “回*办一个培训班”是努尔比耶毕业后的打算,她希望能将自己在北京学习到的知识带回家乡,给家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有梦想、能追求能拼搏,就是青春榜样。”

  英语专业八级、教师资格证、省考……努尔比耶将毕业前的规划做得十分细致。她常常告诉自己,“如果你昨天的成绩显得很了不起,说明你今天做得还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