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励志衡水中学故事
高考锻炼一个人的品质,高考让我们学会生存,如下为大家收集的高考励志衡水中学故事,欢迎阅读!
高考励志衡水中学故事:女学渣的霸道逆袭!
3年前的我,初入高中,只知道一个字“学”,在炼狱般地衡中,没有一顿饭不是跑步前去食堂,没有一天不是跑操背书,没有一天的生活不是被规划和自我规划。
有人说“衡中”生活太苦,衡中就是个*,没错,是*,没有一丝闲暇和自我时间,但就是在这里,几千学子奋笔疾书,起早贪黑的学习,要说智力水平,在我 看来差别并没有太大,因为一切都被规定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在这里,你知道“比你聪明的学生比你还刻苦,”“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付出就有回报”,体现的淋漓尽致。天天有测,周周小测,月月大考,这样的节奏,让你连哀伤的时间都没有,考试成绩下滑了,没关系,马上还有证明自己的机会, 就是这样一环一环,一步一步,没有喘息的生活,督促着我们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向前。
就拿我自己说吧,高一分到的是普通班,学号是十几,不算差,自己也满足,但当数理化文史政,同时让你应付的时候,我第一次考试就滑到四十多名,心情很是压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也同样这么刻苦,时间没比别人少花,可成效并不大。其实最初没有意识到是学习效率和理解力的问题。
我确实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在老师眼里也算的上刻苦和努力里。当把自己作为学习的机器,被考试分数奴役时,你做再多的努力也收效甚微,但如果端正自己的位置和态度,做学习的主人,由自己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时,你会有横扫千军的感觉。成绩的不理想,过苦的生活,还有各项纪律检查等等给不适应这里环境的我们以极大的挑战,怎么办?
没办法,逼着自己去适应,去调节,如果不逼一下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记得文理分班的时候我的学号仍然是三十几,但此后的学号却一直在变化,二十几到十几再到几号,这一路除去自己不放弃自己外,踏踏实实听课,认认真真做题,每一个自己都安排的很满,每周自我反省,错题整理,题型回顾,周周必做的学习方式帮了很大的忙。
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自信心的建立,从小数学就不好,属于勉强及格的一类,但对于文科生而言,德数学者的天下,所以数学是左右总成绩的重要科目,高一一年的数学并没有太大起色,但是感恩的是遇到一个很好的数学老师,他近花甲,要退休,他操着一口衡水地方方言,虽然总是嘲笑他的口音,但不得不敬佩老人家的敬业,是他每次考试鼓励说又进步了,哪怕进步一点点,是他提问我的次数增多了,是他旁敲侧击的夸我聪明,没错,就这样,我学数学的自信心上来了,就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数学课对我来说就是享受,攻克数学题对我来说就是战胜的快感。就这样,一次次的数学从及格线,到百分以上,进而一百一,一百二,最后一路到高三的模拟考,数学得满分。
我说过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万事难逃认真二字,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反过来怎么对你,我是待数学如初恋的,他也没让我失望。高中毕业,我的数学改错本整整齐齐的共八大本,每一本都是用两种以上的颜色标记,红色是常错,易错,和重点,黑色是题目题型,蓝色是次重点,到现在我也舍不得丢掉曾经的记忆。记得每次考试前,我已经没有了看课本的习惯,所有的资料来源于改错本,再重点中再总结重点和记不牢的公式,考试前多看几遍,考试时所有的知识就像摆在眼前一样,用到哪块就选哪块就好了。
其他科目的学习亦大同小异。因为本身爱读书,而且参加过各类作文比赛,写随笔,所以语文学习更多的是一种语感和积累,如果你能将所有知识都分门别类的储存在大脑里,用到哪里,就能随时拿出来,怎么可能不考高分呢?
俗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虽然很土,但却说出了真理,当你多写,多写,写着写着就记在脑子里了,知识莫过于反复和重复,这样做了又怎能很快忘掉?那些生僻字,那些诗词,那些描写手法,那些励志故事,人生小段,哪个不能应用于作文中?只要稍加转换,学会整合,就可以了。
英语学习,说实话是我高中记忆中最平庸的一门,高考分数也只要132分,但因为从初中,英语成绩就还算可以,所以并未很投入,我的方法还是记与写。当时并不知道有哪些英文原版小说,最初的启蒙读物就是书虫,里面的名著故事,反反复复读了N遍也不厌烦,因为是双语就会对照比较学习,很有效的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语感。而且会把题目中的阅读文段当精读对待,遇到生词,不熟的短语,常用用法等等都会积累下来,一回生两回熟,自然积累就上去了。错题本的应用派上用处,加上老师要求作文单词写的要跟楷书一样,所以只是抽出固定时间勤加练习,最后字母写的真跟楷书一样了,正正方方,起码印象分好,当然这属于纯应试的技巧,现在看来毫无用处。
有一个方法值得提一下,就是串联学习法。很多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比如of这个词,会出现多种用法,在不同的语境下语义不同,在不同的短语中也是如此,又比如动词后面加for和with都不同,这些可以统一整理,频繁整理,见得多了,就自然会选择了。
另外到了大学以后,你会发现生活英语和考试英语完全不是一回事,首先听,我们就很吃力,第一节课老师就听的是CNN,让边听边写,最后复述,对于高考没有听力的我来说,可谓是disaster,那如何才能短期提高听力水平呢?
听、抄是最见效的方式,大家可以选取简单的VOA等新闻类或短片开始练起,把一段新闻或文章,练得很熟了,或者看美剧,跟着台词模仿,这样记忆力提高,英语水平也会有所变化,我当时第一部美剧,磨耳朵就靠《越狱》了,五季看完后,发现听力水平明显提高,他们讲的也几乎能听懂了。而说又是另一回事,听多了,自然就能说出来了,而说并不注重语法,所以英语成绩高的孩子未必英语真的好。
所说的这三门课归于一点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有了兴趣,自然投入会多,就会端正学习态度,不将其作为一种负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学好了,就会更愿意学,更自信。当一切都游刃有余的做下去了,该来的就来了。
衡中生活苦,但衡中生活又快乐单纯,因为只有学习这一件事,你们现在不也是这一件事吗,没有经济压力,没有工作压力,没有家庭压力,如果连这一件事都做不好,那就有负这一阶段的年华,而这个学习又不是说傻学,每个人培养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完成就够了。而在你学习基础上,会有一些比赛穿插,这是一种能力的挑战,也是一种思维的发散,但切记要懂舍得,不能因比赛而比赛,因名次而比赛,那些都是学习的副产品,不要偏离主线。
说的略杂,但主题只有一个,把学习当作一项事业去对待,自己十几岁就拥有了一份可以自己掌握的事业难道不是很骄傲?你如何把这项事业做好,分分钟体现了你的领导力和分配水平,不要成为分数的奴隶,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高考励志衡水中学故事:衡水中学高考往事
三年前,当我拎着行李走进衡中时,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三年后的今天,我已经来到北大,那个曾经奢侈的梦想就这样成为了现实。在这个明媚的秋天,燕园最美的时节,我回望这三年的成长历程,回望从衡中到北大走过的路,回忆那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我写下的只是我最真实的经历和最朴素的感情。
有人曾经这样说:“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它八次也绝不允许别人骂它一次的地方。”对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衡中人而言,确实如此,尤其是在母校衡中面临着太多的争议甚至非议的情况下,我们总是有一种想要保护母校的冲动,总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向外界还原一个真实的衡中,尽管我们个人的努力起不到什么巨大的作用,但我们只是想为母校出一份力,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在很多人眼中,衡中是一所“魔鬼学校”。确实,衡中实行封闭式管理,也许衡中的时间表会让大家难以接受:早上5:30起床,5:45到位跑操,跑操之后是早读,然后是早饭,早预备,接着是一上午的课,12:00左右午饭,12:40午休,13:45起床,下午又是一下午的课,晚自习上到21:50,晚上22:10分熄灯。但如果仅依此断定衡中的成功归因于其对学生的“压榨”,那就大错特错了。若要比管理的严格程度,我想衡中未必排第一,在高考的压力下,恐怕全国任何一所高中都不会让学生那么轻松吧。衡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管理严格却不失温情,更多的时候发挥作用的不是一条条冷冰冰的规定,而是大家共同行动中营造的那种拼搏向上的氛围。
衡中学生的勤奋刻苦是众所周知的,但这绝不是学校、老师逼出来的,我们所做的也不仅仅是上面那张看似“恐怖”的作息表所规定的而已,同学们的努力更多的是自觉的行动。“追求卓越”的校训已经刻入每个衡中人的灵魂,大家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记得初入衡中还在军训时就被衡中的氛围所感染,且不说看高二高三的学生跑操前抓紧时间背书,就是刚入学的新生也自觉利用训练休息的时间预习新课,此后三年各种这样的细节在我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的同学去吃饭时拿着书,一边排队一边看;有的同学在兜里揣着一个小本子,一有时间就随时背英语单词;有的同学在熄灯前几分钟才匆匆从教室跑回宿舍;有的同学在起床铃响后3分钟就已经站在操场上。没有人要求他们这样做,他们只是在享受一种拼搏的乐趣。就这样在衡中看着、经历着,我自己也成了这样一个人,习惯了快,习惯了奔跑,习惯了3分钟内就能洗漱完毕,习惯了5分钟解决一餐饭。这一切在别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真实的生活,我们都知道我们是在为自己努力。 记得当时班里有个同学成绩十分优秀,又特别刻苦,我还曾经默默地跟她比,比谁来得更早,谁走的更晚,比不过她就会不甘心,下次就做得更好。
在衡中竞争异常激烈,不论是同学们之间还是班级之间。但我想说的是竞争不可避免,合作也很重要。就班级之间来说,高三时竞争激烈,可是大家并没有在残酷的竞争中反目成仇,反而是相互之间进行了很好的合作。有时两个班各派几名同学到另一个班级上一天的课,一方面向对方班级提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积极学习对方好的做法。大家都开诚布公,增进了友谊和理解,得以共同进步。就同学们之间来说,我更有亲身体会。高三是整个高中的冲刺时期,是最重要却也是最艰难的时期。高三压力最大,任务最重,学习最紧张,生理和心理都面临巨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不能承受,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朋友共同承担。老师也是这样鼓励我们结对子。我和同桌就是这样,高三一年一直做同桌,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相互监督,一起走过了高三的风风雨雨。那时我早上喜欢赖床,到位晚,她就每天起床后去敲我宿舍的门,拉着我快点去操场。晚上她走得早,我就拉着她在教室多学一会儿,一起关灯锁门,一起跑回宿舍。我们说着笑着,开开玩笑,就丢掉了一整天的疲惫和烦恼。考试结果出来了我们会比成绩,都想超过对方;平时我们互相当对方的老师,我给她讲英语,她给我讲数学,讲得细致耐心。不只是我们两个,班里的同学都是如此。高三的同学,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我们在共同为高考而努力的过程中也收获了最美好、最纯洁、最坚固的友谊。
除了同窗情,还有师生情。我记得小乔老师,年轻的他像我们的哥哥一样,爱开玩笑,爱臭美;我记得蒯老师,他的“蒯式幽默”别具特色,常无意间就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我还记得高三时的燕儿姐,个子小,脾气大,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还有很多老师,他们各有特色,但都是那么有魅力。他们起得更早,睡的更晚,他们很少陪伴在家人身边,而把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老师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全心全意为每一个学生服务,只为同学们都能在衡中圆梦,考入理想的大学。可以说每一个学生的成功都离不开老师的默默付出。
忘不了的还有那些温馨的画面:在食堂丢了书,好几位食堂的工作人员跑上跑下帮我找;肚子痛得厉害,楼管员奶奶为我做姜汤,让我用她的暖手宝;修灯的师傅为了不打扰我们上课,在教室外面等了半个小时……他们或许总被遗忘,但他们不可或缺,他们也在为衡中的发展做贡献。
三年的记忆实在太多太多,多彩的课余生活也让人难忘。我还记得衡中60年校庆那个夜晚的烟花,记得看孙悦篮球比赛时的尖叫,记得听李肇星爷爷演讲时的激动,记得与外教互动时的欢笑,记得高一周末看电影的期待,记得走班上课的好奇……
就这样一路走来,我从衡中走进了北大。中考后的暑假我曾来过北大,在西门那块匾前照了张照片,没想到三年之后我可以以一个北大学生的身份走进北大。对母校衡中,除了怀念,就是深深的感激。做为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我对北大还没有资格妄下评论,崭新的大学生活还在等着我去体验,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有着太大的不同,但我知道衡中给予我们的不只是一个足以进入北大的高考成绩,还有可以让我们在大学乃至以后的人生中学习生活的能力,衡中人在北大照样是好样儿的!
就此搁笔吧,祝愿母校衡中越来越好,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