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的励志故事(精选10篇)
用自己的认知去评论一件事,事事都不完美。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人人都有不足。用自己的心眼去要求别人,人人都不达事宜。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与人为善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与人为善的励志故事 篇1
他出身贫寒,早年丧父,只读过几年书,后来做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同样是他,这个有些倔强,一身傲骨的毛头小子,当他挥手离开人间的时候,已成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坐拥290亿人民币身家,可以和李嘉诚比肩的华人巨子。他就是被媒体誉为红色资本家的霍英东。然而,老人留给世界的,不仅是让人艳羡的万贯家财,更是他顶天立地的做人风范。
我敢说,我从来没有负过任何人
当霍英东成为富豪之后,曾有人问他是否担心被绑架。霍英东坦然地回答说:“我从不担心别人会绑架我,因为我这一辈子没有对不起任何一个人!”
霍先生不只一次对人说,无论是从政还是做生意,无论你属于哪个行业,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就是做人。霍英东早年在和一个合作者共同开发新项目时,对方公司突然出现危机,急需现金,霍先生主动并巧妙地将利润重新划分,不仅不露声色地帮助对方渡过了难关,还保护了对方的尊严。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当年的合作者及他的后代都将霍先生看做最值得信任的朋友。霍英东是香港超级富商中唯一一个敢不带保镖独行的人。数十年来,市民们常常能看见霍先生独自一人散步、爬山,沿途还不时和热情的市民们打着招呼。
“做人,关键是问心无愧!”霍先生不仅是这样说的,并且用其一生为后人做出了榜样。霍英东叱咤商界半个世纪,至今,尚未听过关于他的商业行为或其他任何行为的负面传闻。霍英东一生都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看得比金钱更重要,在很多时候,他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和利益。他认为,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赢得人们更多的尊敬。而这样一个处处得到人们尊敬,人人都愿意为他尽力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霍英东坦荡的胸怀,毫不做作的为人,真诚的处世方式,为他赢得了无数的朋友,也为自己辉煌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不惹事,也决不怕事
霍先生一生与人为善,但同时也坚守着自己的做人底线与原则。霍英东先生是商人,与普通商人所不同的是,霍先生是位有血气的商人。广州著名的洛溪大桥是霍英东无偿捐款所建,而当地某*部门却肆意收取过桥费,此事使霍先生倍感愤怒。于是,霍先生委托别人在报上发表声明,说明自己并没有收到过一分所谓的“过桥钱”,以此“敲山震虎”,通过人大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后的结果是当地*部门认识了错误,还了霍先生一个公正。
一滴雨露可以折射整个世界,一件小事便能检验人的品格。有些商人为了讨好相关部门,一味捐款,哪怕捐款的钱用起来不大干净,捐款的商人也不会有丝毫计较。而从此事可以看出霍先生的人品是多么高贵,如同他的身价一样。身价与人品等值,这才是真正的富有者。
霍先生一生历险无数,尝遍人情冷暖却从未放弃,靠的就是这股不服输,不低头的血性精神。霍先生,是顶天立地的血性男儿!
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华男儿
霍英东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实干家,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爱国主义者。当年,西方国家对大陆进行*,霍英东先生冒着巨大的危险向大陆提供紧缺物资。当后来有人谈起这段历史时,半开玩笑地问大陆给了他什么好处,霍先生当即慷慨激昂地回答道:“大陆当然给我好处了,没有大陆,就没有身为炎黄子孙的我,我一生都为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当年来到广州建设白天鹅酒店时,霍先生被同胞们贫穷的生活状态深深震撼了。那一次大陆之行,让一向坚强的霍英东落泪了。从那之后,他便以个人名义不停向祖国捐款。自1977年成立“霍英东基金会”以来,霍英东已经先后向内地捐款达40亿港元。
酷爱体育运动的霍英东,每次在世界性的竞技比赛中,看到祖国的五星红旗在国外的奥林匹克赛场上飘扬的时候,都激动万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霍先生每次大赛过后,都要拿出巨款来嘉奖和表彰运动员的成绩。而每一次奖励,霍先生都尽量低调处理,丝毫没有炒作的成分,完全出于一片爱国的赤子之心。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站在时代潮头的霍先生有着无数傲人的资本:财富、地位、名誉、事业,然而霍先生对这一切却有很独到、很透彻的见解。他一生追逐财富,却不为财富所累,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霍先生一直用一种淡然的心态看待过往云烟。霍家子孙从很小就被告知要勤恳做人,整个家族都崇尚俭约朴素、勤奋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谈到自己的孙子与一些演艺圈儿的当红女影星交往时,霍英东语重心长地说道:“她们出名,有自己的实力,也有媒体的元素。别人出名是别人的事情,我只会教育我的子孙远离名利场,做个不被浮名所累的真性情的好人。”霍英东一生谨慎做人,时时刻刻不忘教诲子孙低调处世,这一份淡泊名利的自在洒脱,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他用一生的足迹告诉我们:人活一世,要做就做大写的人!
与人为善的励志故事 篇2
大家叫安托希·苏钦斯基*、白痴,他是个乌克兰农民。他对有生命的万物都敬之惜之,连一只苍蝇都不忍心打死。波兰与乌克兰边境上的扎布罗夫村全村子的人都嘲笑他。
1941年,希特勒的军队攻入该村,把村子里的犹太人一车车运到灭绝人性的*去。*苏钦斯基这时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
他仅凭两只手,在自己的农舍下面掘了个地洞,在地洞里把蔡格一家人掩藏了两年,蔡格家有一对夫妇和两个儿子。
一次,苏钦斯基听说纳粹分子将要带受过寻人训练的狗到农庄搜查,他便整夜不睡,把厕所的'粪便铺在地上,又撒上胡椒,使狗嗅不出人的气息。德国人来了,但他们没有找到蔡格一家。
1944年,蔡格一家人移民到美国。
此后多年,蔡格家经常寄食物及衣服给苏钦斯基。苏钦斯基既不识字,更不会写,只好画朵花请邻居寄给蔡格家,表示东西收到,他很感谢。但是到20世纪50年代末,蔡格家就再也收不到这些表示感谢的信息了。他们去打听,但得到的消息是,扎布罗夫村没有安托希·苏钦斯基这个人。
直到1987年初,巳成为新泽西成功商人的蔡格的儿子雪莱,才获悉苏钦斯基与他家联系中断的原因。原来苏钦斯基得了一场大病,患病时搬到了邻镇,由镇上一个侄儿照应。他恢复健康后才回到扎布罗夫村。
1987年底,雪莱·蔡格因为商务去莫斯科,通过朋友的关系得到了老人的一张近照,一位85岁的老人站在一所破旧不堪的农舍前,那老人就是苏钦斯基。
"我一下子愣住了,"雪莱·蔡格回忆说,"我当时不知如何才能向那些舍己救人的人表达,他们从不曾被忘记。"
他寄了一张短笺给苏钦斯基,苏钦斯基通过朋友复了信,仅仅一行字:"你无法想像我多么渴望见到你们。"
雪莱·蔡格回到美国后,打电话给母亲和弟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接着便着手策划一次欢愉的团聚。
终于,蔡格一家人于44年后再次回到扎布罗夫村,全村的人手持鲜花在街上列队欢迎。他们由镇长领路,驱车前往他们当年仅靠甜菜和一点点面包活了两年的那个地洞。
苏钦斯基手捧着一条面包,上面覆盖着一块传统的乌克兰布,迎接蔡格一家人。雪莱·蔡格遵照风俗习惯亲吻了面包。村民们齐声欢呼,场面热闹非凡。
"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雪莱·蔡格回忆说,"安托希·苏钦斯基,这个傻瓜,村里的白痴,现在己是公认的英雄人物了。因为在这些人当中,是他做了应该做的事。"
蔡格一家人离开扎布罗夫前,给苏钦斯基买了一台电视机,这在小村子里是件宝物。他们还满足了他惟一的要求:给他一本《圣经》和一本英文词典。
蔡格一家继续按月寄生活津贴给他,苏钦斯基许愿,他们一家下次探访他时,他会用英语迎接他们。
"他的恩情我们是永远报答不完的。"雪莱·蔡格说。他已经采取行动,把苏钦斯基的名字放在以色列纪念600万死于大*犹太人的纪念碑上--把他视为曾冒生命危险救过犹太人的一个正义者。
"不过最重要的是,"雪莱·蔡格说,"这些事给世人以启示,就是善有善报,为善者将使人永志不忘。"
与人为善的励志故事 篇3
“司机,麻烦您开快点,我要赶去上课。”我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怯懦和恳求。他只是回头看了看。
车子在路上比停的颠簸,我又看了看表,只剩20分钟了,却不好意思再开口去催促他。心想,哎,怎么这么倒霉,今天的早课恐怕是来不及了。一面又暗暗地叫苦,这司机可真“黑心”,他又在慢腾腾的招揽乘客了,全然不顾我的焦急。全车共有7个座位,还空4个,我本想说没人的座位我付钱,让他开车马上走了。可一想到我拿的是爸妈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只得委屈的打消了这个念头。都说读书不容易,谁没个儿女的,可只司机就是一副爱搭不搭的样子。可我转念一想,哎。算了吧,人家风里来,雨里去地陪笑脸,拉乘客,也挺不容易的。
一圈又一圈,当他在街上兜到第三圈没拉带一个人上车时,我终于克制不了了(因为距我上课仅有10分钟,而从这赶到我的学校,最快也要30分钟)。“哎,司机您别转了,我都迟到了”“你别哎,我马上就走了”
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穿过街道林立的小城,车子驶入了高速公路,一束阳光射入车窗,斜刺着我的眼睛。我最终还是没能赶在它升起之前到达,心中不犹有些许不快。这让我想起了曾经一次相同的经历。
那次我也是请假回家,准备次日赶早客车回校,赶去上早课。记得那次的情形是:我着穿着一身中学生校服刚搭上车,司机就问:“你赶着上课,是吧。”
“哦”
“你们是8:00上,我一定提前送你到学校”。
车子驶到了交费点的时候,那儿已经排了许多车了,他把车子驶入了人行道(那儿不拦卡),我知道他不是逃税,因为在这个地方跑车的,都是交月费的,不存在逃税的现象。我看到他刚岔过去,又停了下来,他跳下车去了,我往车窗外一看,是有一块交通牌挡住了马路,他在费力的挪,我忽然就觉得很内疚,因为他除了是在为我节省时间之外,找不出其他的理由去绕道了。那时我真想说一声谢谢,因为陌生,我却始终没有将那两个“多余”的字说出口。他让我觉得很温暖,一个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来自凌晨七点半的温暖。
过了那段窄窄的人行道,车子又驶入了正确的路道。车窗外,天蒙蒙在亮了,车速似乎也加快了。两个陌生人,一路行程寥寥数语,车厢里却充满了暖流。
有空的时候,或是碰到什么事,我就会想想那个出租车司机,心中始终充斥着一股暖流。
而今面对眼前的这位司机,我便不在多语了,一路上默默地看者窗外的阳光,也不再觉得那么刺眼了。是啊!阳光是很温暖的。
与人为善,与己为善。车厢里沉默许久之后我终于到了学校。
又是一路陌生的行程。
与人为善的励志故事 篇4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 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 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蠋,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与人为善的励志故事 篇5
从前,一位老和尚与徒弟去大将军府应供。席间,发现在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肉,老和尚的徒弟故意把肉翻出来,老和尚立刻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肉翻出来,打算让大将军看到。
老和尚再度把肉埋在菜下,并且对徒弟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
饭后老和尚辞别大将军,归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父,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肉放在素菜中,我只是要让大将军知道,处罚他而已。”
老和尚说:“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是‘有心’或‘无心’,如果大将军看见了肉片,盛怒之下把厨师杀了或惩罚,这都不是我所愿见,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与人为善的励志故事 篇6
故事:元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孔子不仅自己如此,他的学生们也深受影响。
有一次,颜回跟孔子到北方去游玩农山,同子路、子贡辩论着各人的志愿,颜回说:“我愿意遇见一个贤明的君王,帮他助理一切政事,教化做父亲的教训子女要有义方、做母亲的要慈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做弟弟的要恭谨、做儿子的要孝顺,并用礼乐去化导人民,叫百姓们不用修理城郭,也不必掘深沟池,家里的人没有离散的愁恨,过了千百年也没有战争的患难,这样说来,那么子路的勇敢,没有地方可用了;子贡的口才,也没有地方可施了。”
孔子听了他的一番话,很佩服地说:“颜回的道德是何等的完美啊!不费钱财,不害百姓,不劳口舌,颜家的儿子具备了这几种美德。”
因此,孔子和他的学生终生倡导用礼法而非暴力治理国家。
与人为善的励志故事 篇7
李二下岗后,在市场上租了个摊位,做起了水产品的买卖,由于不善经营,生意冷冷清清。这天,李二摆好摊,眼巴巴盼了一上午也没开张,而旁边摊位上的张亮却是顾客云集, 忙得热火朝天,张亮一边忙卖着鲤鱼一边又称着弄好的鱿鱼,这情形让李二既羡慕又妒忌。真不明白,张亮近期的生意怎会越来越好呢?午饭时候,李二奇怪的问道:“自己的生意还忙不过来,你怎么还有心情照料别人的生意?”
张亮笑了笑,说道:“什么呀,都是我自己的生意。”
“你的生意?”李二颇为惊讶。
“没错!确实是我的生意。”
原来一个外省人曾在李二的摊位上卖鱿鱼,李二说是影响生意,不顾对方苦苦哀求,凶神恶熬地把他赶走。张亮见状,主动让外省人把鱿鱼摆放在自己的摊位上销售。外省人的鱿鱼泡发得非常好,价格也不贵,鱿鱼的销量很是惊人。增添了新品种,顾客日渐增多,双方互惠互利,生意十分兴隆。
装什么高尚行为,简直是别有用心!李二冷冷一笑:“现在你不是用手段把他赶跑了吗?”
“根本没有的事!”张亮解释说,“外省人年岁也高,思乡心切,回家乡不再做生意了。”
“那他......”李二将目光移向了所剩无几的鱿鱼。
“是的!他临走之前,把如何泡发鱿鱼的技巧教给了我。”看到李二有些失落的样子,又说道:“其实这事还真要感谢你。”
李二瞪着眼睛,不解地问道:“感谢我什么?”
张亮认真地说:“要不是当初你一撵二轰,让他无处落脚,我怎能有今日生意的兴隆呢?”
李二听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想到与贵人失之交臂,心里又气又恨,简直把肠子都悔青了......
与人为善的励志故事 篇8
一个穷苦学生,为了付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货品。 到了晚上,发现自己的肚子很饿,而口袋里只剩下一个小钱。
然而当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孩子打开门时,他却失去了勇气。 他没敢讨饭,却只要求一杯水喝。 女孩看出来他饥饿的样子,於是给他端出一大杯鲜奶来。
他不慌不忙地将它喝下。而且问说,应付多少钱?
而她的答覆却是:你不欠我一分钱。母亲告诉我们,不要为善事要求回报。
於是他说:那么我只有由衷地谢谢了。
当郝武德凯礼离开时,不但觉得自己的身体强壮了不少,而且对天主与对人的信心也增强了起来。
他原来已经陷入绝境,准备放弃一切的。
数年后,那个年轻女孩病情危急。当地医生都已束手无策。 家人终於将她送进大都市,以便请专家来检查她罕见的病情。 他们请到了郝武德凯礼医生来诊断。 当他听说,病人是某某城的人时,他的眼中充满了奇特的光辉。 他立刻穿上医生服装,走向医院大厅,进了她的病房。
医生一眼就认出了她。 他立刻回到诊断室,并且下定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来挽救她的性命。
从那天起,他特别观察她的病情。 经过一次漫长的奋斗之后,终於让她起死回生,战胜了病魔。 最后,批价室将出院的帐单送到医生手中,请他签字。
医生看了帐单一眼,然后在帐单边缘上写了几个字,就将帐单转送到她的病房里。
她不敢打开帐单,因为她确定,需要她一辈子才能还清这笔医药费。但最后她还是打开看了,而且帐单边缘上的一些东西,特别引起她的注目。 她看到了这么一句话:一杯鲜奶已足以付清全部的医药费! 签署人:郝武德凯礼医生。
眼中泛滥著泪水,她心中高兴地祈祷著:天主啊!感谢您,感谢您的慈爱,藉由众人的心和手,不断地在传播著。
与人为善的励志故事 篇9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崇尚与人为善,以和为贵。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着很多关于友善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很直观的让我们体会友善的力量和重要作用。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五帝中的舜。舜的母亲去世以后,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舜的父亲、继母、继母生的弟弟,三人都不喜欢舜,时不时的挑刺、找茬,总想置他于死地。可是,每一次,舜都先是躲起来,然后再出现,然后对待家人更加友善、谦恭、有礼。面对家人的百般刁难,舜可以如此大度,不计小怨,更没有得理不饶人,化干戈为玉帛。正是因为他的友善,加上才能,才让尧下定决心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第二个故事是六尺巷。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因为宅基地问题发生争执。张家人写了一封信,张英看后,淡然的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信后,起初不明白,以为张英会用什么手段可以摆平吴家,谁知道写了这么一封信,不过也只好照办。谁知吴家竟被感动了,也让出三尺来。于是在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成为佳话。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是邻居之间和睦相处的不二法门。
第三个故事叫做将相和。这个故事我们很多人耳熟能详,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事情。文臣蔺相如出使秦国,使得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他又机智勇敢的使赵王免受秦王的羞辱。于是赵王提拔蔺相如为右上卿,官位在武将廉颇之上。老将廉颇自认军功了得,总是不服气,扬言如果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给他难堪。蔺相如于是就称病不上朝,以免见到廉颇。外人都以为蔺相如是害怕廉颇,其实不然。蔺相如是为了赵国国家利益,认为将相不和会给秦国可乘之机。廉颇知道真相之后,主动负荆请罪,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共同保卫赵国。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同僚。
友善,是社会的润滑剂,能够让别人如沐春风,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能够减少很多摩擦和不必要的麻烦,有助于社会团结,有助于社会进步。因此,我们都需要继承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的优良传统,对家人、邻居、同事友善,做到和睦相处,团结共事,一起为了家庭、社会和国家更好的未来而努力。
与人为善的励志故事 篇10
公交车上,一位小女孩腼腆地站起来。
她让刚上车的一位伯伯坐下后,小女孩就靠在座椅的旁边。我坐在后排观察她,一开始,她为做了好事而快乐,还有一份因被人关注而生的羞怯。渐渐地,她似乎在想个心思,几次欲言又止,我感觉她终究会表达出来。
果然,在她将要到达的一站。她动了动那位伯伯的胳膊。声音很小,但让听者的心为之一怔。她说:“伯伯,你怎么就不说一声‘谢谢’呢?我一直等了三站呢,你连对我笑都不笑一下。为什么?”
旁边的人都笑了。唯独这位老男人不笑,眼睛直直的,仿佛未听明白,无动于衷。
我对这位老男人顿时没有一点好感。社会上像这样的人很多,无论别人为他做了什么,他们都是眼睛直直的,没有一点感觉。对友善没有一点应有的回应,对帮助没有一点应有的感激,仿佛他们心灵的行囊里,没有“谢谢”二字。
小女孩并不是等待一种回报。她在等一种回音或者回应,来解决她心里的疑问。我想,她的心中是有个疑问悬而未决,这位伯伯怎么啦?怎么就不说一声“谢谢”?或许她的老师教她,受到别人帮助时,一定要说声“谢谢”。而眼前这位伯伯,怎么连微笑都不会呢?
小女孩的郁闷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春风来了,没有一朵花响应而开,没有一棵草破土而出,春天又在哪里呢?这个春天,小女孩一定找不到。
一位朋友资助一位学生读完大学,直至参加工作。其实他也并不富裕。妻子没有工作,只凭他的一点稿费。后来,他跟我说,真是有点心寒。我开始误解了他。一句话直逼他的内心,我问。你难道需要什么回报?
回报?他淡淡一笑。需要什么回报呢?只是需要一个答案。这么多年,他没有给我发过一个短信,从来没发一个短信。哪怕只发一个字。也能从这个字去揣测他心里的感受。我心里总是有个疑问。这孩子怎么啦?是不是因为接受了帮助变得格外自尊,所以刻意回避我,可他怎么就不考虑我的感受呢?这是为什么?我心里一直很纳闷。我需要的不是回报,而是一个答案。
友善的言与行,无疑是美好的,犹如一声呼喊,它同样需要回音。冷漠与冰凉,只会消磨友善者的美好初衷和道德激情。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享受着这个世界的给予。这是一个人心灵与生活的需要。美好的生存,均拜他人所赐。
当这个世界对我们如此友善时,当它给予我们许多新鲜美好的事物时,比如,每天早晨工人们送来新鲜的牛奶和晨报,面点师提供的热气腾腾的早餐。打开电视机播音员送来的远方新闻,我们感受到了它们带给自身的惬意和温馨。不要让这个世界心存悬疑。不要让友善者的心变得冰冷和疲惫。
颔首致意,微笑并且感恩——这就是我们给予友善最起码的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