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不公平励志文章

公平与不公平励志文章1

  案例讨论(40分钟)

公平与不公平励志文章

  案例(通过角色表演的形式来展现,共有六个角色):

  小母鸡在谷场上扒着,直到扒出几粒麦子,她叫来邻居,说:假如我们种下这些麦子,我们就有面包吃了。谁来帮我种下它们?

  牛说:我不种。

  鸭说:我不种。

  猪说:我不种。

  鹅说:我也不种。

  那我种吧。这只小母鸡自己种下了麦子。

  眼麦子长成了,小母鸡又问:谁来帮我收麦子?

  鸭说:我不收。

  猪说: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牛说:那会有损我的资历。

  鹅说:不做虽然饿一点,但也不至于饿死。

  那我自己做。小母鸡自己动手收麦子。

  终于到了烤面包的时候,谁帮我烤面包?小母鸡问。

  牛说:那得给我加班工资。

  鸭说:那我还能享受最低生活补偿吗?

  鹅说:如果让我一个人帮忙,那太不公平。

  猪说:我太忙,没时间。

  我仍要做。小母鸡说。

  她做好五根面包并拿给她的邻居看,邻居们都要求分享劳动成果,他们说小母鸡之所以种出麦子,是因为地里找出了种子,这应该归大家所有,再说,土地也是大家的。但小母鸡说:不,我不能给你们,这是我自己种的。

  牛叫道:损公肥私!

  鸭说:简直象资本家一样。

  鹅说:我要求平等。

  猪只管嘀嘀咕咕,其他人忙着上告、要求为此讨个说法。

  村长到了,对小母鸡:你这样做很不公平,你不应太贪婪。小母鸡说:怎么不公平?这是我劳动所得。村长说:确切地说,那只是理想的*竞争制度。在谷场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他该得的一份。在目前制度下,劳动者和不劳动者必须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公平与不公平励志文章2

  你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完美吗?没有。那么,也别去苛求纯粹的公平吧。它同完美一样不现实。关键是要用平和淡定的心态去看待它,坐看职场风云,我独悠然处之。

  许多初涉职场的人往往对纯粹的公平深信不已,她们认为:“我们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事。”而成熟的人却不会苛求上司一碗水端平的。

  余秀刚进公司做计划部主管时,除了工资,就没享受过另类待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行政主管刘玉玉的手机费竟实报实销,这让她感觉甚是不平,凭什么呢?想想那刘玉玉,天天坐在公司里,从没听她用手机联系过工作,可却享受如此待遇,余秀心中甚是不服气。不行,她也要向上司争取!于是,余秀借汇报工作之机,向上司提出申请,上司听了很惊讶,说:“行政人员不是都没有通讯费吗?”

  “可是刘玉玉就有呀!她的费用实报实销,据说还不低呢。”

  上司听了沉吟道:“是吗?我了解一下再说。”

  这一了解就是两个月。按说上司不回复也就算了,而且余秀每月才100 多块钱的话费,争来争去也没啥意思。可是,偏偏她就和刘玉玉较上劲了。见上司没动静,她又生气又愤恨,终于忍不住和同事抱怨。不料,却被一位老练的同事一语道破天机:

  “你知道刘玉玉的手机费是怎么回事?那是老板小秘的电话,只不过借了一下刘玉玉的名字,免得当半个家的老板娘查问。就你傻,竟然想用这事和老板论高低,你以为你是谁呀?你不是自找倒霉吗?”

  余秀吓出了一身冷汗,暗暗自责不懂高低深浅!怪不得老板见了自己总皱眉头!从此,她再也不敢提手机费的事,看刘玉玉的时候也不眼红了。

  一味追求公平是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莽撞之举,“追求真理”的“正义使者”也容易讨人嫌。有时候,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为申诉的证据或理由,对此你不必愤愤不平,等你深入了解了公司的运做文化,慢慢熟悉了上司的行事风格,也就能够见惯不怪了。

  很多职场新人容易产生一种不平的感觉:自己总是干活多,得到的好处少。这种想法其实是比较幼稚的,上司心中要比你有数, 在用人和待遇方面,只有你考虑不到的,没有上司考虑不到的。

  淑丽原以为大公司的人个个精明强干,谁知,自己在公司里工作了一段时间,才发现不过如此:前台秘书整天忙着搞时装秀;销售部的小苹天天晚来早走,几个月了也没见她拿回一个单子;还有统计员魏芳,更是无所事事,整天只不过统计一组简单的数字。淑丽惊叹:没想到进入了电子时代,竟还有如此的闲云野鹤!

  那天,她去后勤部找刘姐领文具,小苹陪着魏芳也来领。恰巧就剩了最后一个文件夹,淑丽笑着抢过说:“先来先得。”魏芳可不高兴了,说:“你刚来,哪有那么多的文件要放?”淑丽不服气:“你有? 每天不就做几张报表吗?你又有什么文件?”

  一听这话,魏芳立即拉长了脸,刘姐连忙打圆场从淑丽怀里抢过文件夹,递给了魏芳。

  淑丽气哼哼地回到座位上,小苹端着一杯茶悠闲地走进来:

  “怎么了,有什么不服气的?我要是告诉你魏芳她叔叔每年给咱们公司300 万的生意,你??”然后,打着呵欠走了。

  下午,刘姐给淑丽送来一个新的文件夹,一个劲儿向淑丽道歉,她说她得罪不起魏芳,她是老总眼里的红人;也不敢得罪小苹,因为她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不少部门都得请她帮忙呢,况且人家每年都能拿回一两个*大单。

  老板不是傻瓜,绝不会平白无故地让人白领工资,那些看似游手好闲的平庸同事,说不定担当着“救火队员”的光荣任务,关键时刻,老板还需要他们往前冲呢。所以,和他们过不去就是自讨没趣。

  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凡事莫认真,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当务之急。

公平与不公平励志文章3

  爱奇艺有一档综艺节目叫《七分七秒》,通过生动的嘉宾自述以及实景跟拍,解读娱乐事件,打破舆论偏见,展现真实的人物经历,让观众得以了解到那些光鲜亮丽背后的辛酸。

  有一期关于薛之谦的节目引起无数人分享,大家都为他十年的坚持所动容,他说:“小时候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后来发现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但不公平是好事情,它会让你更努力。”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奋斗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事。

  有志气的人明白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会打满鸡血努力改变,没志气的人选择破罐破摔。终有一天,你还会发现,还有更多的人根本不用努力,轻易就拿到了你费尽心力想得却不能得的一切。

  但是,纵然人和人之间真的有出生、家庭、际遇、长相、智力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唯一没有差别的,大概就是奋斗的权利。

  马东接受《南方周末》的专访说,所有人都是自己的所有经历叠加到一块儿,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吴亦凡在《鲁豫有约》里说,在韩国的那七年,很苦,但也是成长。经历的那些事,少一件,都不会有今天的我。

公平与不公平励志文章4

  大多数人认识薛之谦,应该是因为那首《认真的雪》,那是一首和《香水有毒》《老鼠爱大米》,并称三大葬爱贵族手机必备神曲。

  “我并不在乎自己究竟多伤痕累累,可我在乎今后你让谁陪。”

  如此深情,如此卑微,自己已经不重要,唯有你幸福才好。在我只能认真的学,喜欢无病呻吟的中学时代,我喜欢抄写这些歌词,作为青春的凭证。

  再听《黄色枫叶》,我就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薛之谦的风格。大概我本人比较喜欢小众的东西,希望显得自己不入俗流,如果他真的一炮而红,我应该不会那么认真去了解他,更别说喜欢。

  《苏黎世的从前》《王子归来》《钗头凤》,哪怕这些冷门的歌,我都会听。再到后来的《你还要我怎样》,简直是失恋人的毒药。

  “至少分开的时候,我落落大方。我后来总会选择绕过那条街,又多希望在另一条街能遇见。”

  薛之谦在CCTV15接受一个采访,主持人问他:“你去演戏是为什么?”

  他回答:“想红,这样就有更多人听我的歌。”

  没法红起来来的日子,薛之谦在上海开连锁火锅店,服装生意也做得好。事实上他不差钱,完全可以像任泉一样告别娱乐圈,做自己的小老板,*自在,毫无束缚。哪天真想演戏唱歌了,在自己投资的戏里客串一把就行。

  但他还是坚持写歌,作品中习惯性的节奏、旋律,一听就知道是同一个人的作品。加上周杰伦、许嵩,我发现我比较喜欢的歌手,都是有很强个人风格的创作型天才。

  “不忘初心”这四个听起来很矫情,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我们少年时代想成为漫画家,想做网文写手,想登上舞台表演,想当主持人,后来因为生存压力而妥协,或者有了钱失去了闲情逸致。我做不到,也许你也很难做到,但有人默默坚持,一做就是十年。

公平与不公平励志文章5

  有没有那么一部分人会联想到自己?

  你也有梦想,也在为之追逐,不远万里,背井离乡,在大城市孑然一身地奋斗。

  你租不起一千多的房子,稍好一点住隔断,次一点住地下室;你每天挤公交地铁,在一个公司当一个小职员只为填饱肚子,每天下班在路边吃麻辣烫,每个周末宅家里闭门不出;你穿着廉价衣服,吃着便宜饭菜,住着逼仄房子,你在很多人的眼里被冠以“潘”标签。

  你当然没有薛之谦幸运,城市那么大,能者那么多,机会那么少,梦想都不小,生活艰不拆,是什么让你觉得自己活得至少还有点意义?

  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里有一句台词,“屎,我是一坨屎”,貌似简单明了的一句自讽,殊不知包含了多少小人物内心的无奈和不平。

  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奋斗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任人宰割,辛苦付出汗水的剧本难以出演,忠贞不渝的爱情被嘲笑摧残。有多少人因为事业放弃了爱情,又有多少人因为爱情放弃了事业,终究是宿命里难逃的悲剧。

  我们一遍又一遍被神话传奇*,于是硅谷成了创业的摇篮,成了年轻人梦想起航的地方。就像时下,新媒体不知躁动了多少人的心,好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公众号创业的梦。

  毫无疑问,成功的案例给了渴望成功的人无限希望,让他们坚信在黑夜之后会有日出。可也正是这样,那些没有成功的人,平凡的人,就像蝼蚁一般渺小,被湮没被忽视。

  我时常在想,如果没有这些成功的故事,我们都一样,看待所有人都一样,只是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事,然后就让成功不期而遇,是否会更好?

公平与不公平励志文章6

  《七分七秒》的结尾,薛之谦说,每一首歌就是要用心去把它做好,所以其实从始至终我一直在做这件事,但是没有人知道,我发现我的坚持是对的,虽然我已经坚持十年了,看上去很狼狈,但我觉得那就是对的。

  他在采访里反复强调让大家不要买他的EP,想听就去网上搜,看看MV就够了,等他陆陆续续出完十首歌,出了一张正式的专辑的,大家觉得每一首都很好听了,再花个五六十元购买也不迟。

  他说:“我现在出专辑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让大家听我的音乐,你们觉得好听了,觉得薛之谦真的认真在做音乐了,我就满足了。”

  这样的真诚是能打动人的吧,不说官方的话,也不过度消费支持他的人,做音乐就是纯粹为了音乐。

  “顺应时代的改变看那些拙劣的表演,可你曾经那么爱我干嘛演出细节?我该变成什么样子才能延缓厌倦?原来当爱放下防备后的这些那些才是考验。”

  即使你是演技多么好的演员,在现实生活中,依然会因为无可避免的恐惧、紧张导致你的失败,生活中的NG甚至可能只有一次。与其追求更大的舞台,演更大牌的角色,不如演好生活中的自己。

  大多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遭遇各种嘲笑甚至是侮辱,都会有一段回想起来连自己都感动的日子,有的人愤世嫉俗,郁郁而终,有的人迎难而上,拼搏奋斗。

  只要你觉得那是对的,就去做吧,并坚持到底,纵然这个世界本就不公平。

  黑夜中的海面一片漆黑,愿不懈追求的你,终究会看到黎明的光亮。

公平与不公平励志文章7

  记得去年迎接新生的时候,朋友边翻着学生手册边开玩笑:“对大一新生最有用的忠告就是告诉他们大学里的黑暗面,虽然有点残忍,但是实用啊。”

  我笑:“告诉他们没用的,要自己掉进去然后爬出来才是真的懂了。”

  他笑我:“你更残忍。”

  大学不是象牙塔,虽然有美好的一面,依然有让你三观破碎,感到绝望和恐惧的一面,不被“虐”几次,不栽几个跟头,不委屈地大哭几次,不配成为大人。

  在外地上大一的表妹给我发了长长的微信,这个耿直的小姑娘向来笑嘻嘻的,忽然探出两个大哭的表情来找我,可想而知是受了多大的委屈。

  她所在的学校有个重点班,小班教学,资源丰富,不过门槛也定死了,需要高考英语高于125,还有七七八八的标准,先交表,后面试,想成为尖子班学生,可不容易。

  表妹有资格交表,平时也积极上进,当然不会放过去重点班的机会。她说自己有个玩得好的女孩子成绩没达标,英语分才是一百出头,却也获得了资格。

  标准不是摆在那里了吗?为什么那本来第一道坎就跨不过的姑娘竟然也得意洋洋地报了名呢?原来她有一块“垫脚石”——认识学校里的一个教授,一个的电话打过去,教授那边不久回应:“事情已办好。”

  我们都懂这个叫“走关系”,问题是这关系走得那叫一个光明正大,完全没有遮掩的态势,完了那姑娘还把短信给宿舍其他人看。

  最后,那个姑娘如愿以偿,表妹没有进入重点班,她受了刺激,越想越难过,于是就来找我了:“我觉得特不公平,然后还很嫉妒她,嫉妒她可以轻轻松松得到好资源,我特别想举报,特别不舒服。”

  我真怕她一激动做出点什么事情来,要是个性子软的吧说不定就委屈地咽下去了,偏偏表妹是个耿直的姑娘,我很怕她像油锅一般啪啦啪啦作响,烫了人,也把自己给烫了。

  她留言:“我真的心里好不是滋味,明明我比她更努力啊!我有空就去自习,从不翘课,认真写作业,她经常翘课,上课玩手机回宿舍打游戏,为什么我不能去更好的地方学习?”

  我问了几个周围的朋友,都是大三的老油条了,对于这类事情也算见怪不怪。一朋友感慨,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可是对于一个大一的学生来说,真的打击挺大的。”

  想想很悲哀,类似的事情在哪里都有可能发生。

  我们告诉表妹:“调整好心态,不要因为这件事情打乱了自己的步调,放弃努力。”

  我们也不鼓励她去举报,一是怕她一个人在外地读书受什么欺负,二是对于那些自以为自己尝着甜头的人,其实“惯着”也是一种报复,让她能得一时而沾沾自喜,不努力,讨巧来的东西总要还回去。

  我并不是因为是我表妹就偏颇,努不努力,这个世界还是都看在眼里的,最开始吃点亏没事儿,你付出的,失去的,会加倍地获得回来。

  经常看到表妹在朋友圈里发的都是背英语单词软件的打卡,或者豆瓣阅读的分享,看了什么书和电影,偶尔还会写点自己的小感悟,作为姐姐会很欣慰,因为她已经比很多大一的学生,比很多人大一的时候要清醒地多,知道自己不足的东西有很多,就坚持一天一天去补,知道时间可贵,就抓紧一切机会。

  没进重点班是很遗憾啊,上不了小班课,给你上了这人生一大课,我觉得很值。

  想想自己大一的时候更加玻璃心呢,那个因为一些事情,和奖学金擦肩,当时可难过了,觉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明明是我应该得到的东西,就是因为一些和自己无关的小瑕疵错失了,很不公平。

  每次我因为一些事情特别难过的时候,我妈就告诉我:“人生目标放远一些。”

  刚开始很难受,一直在想,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后来不去纠结原因,慢慢发现在这些事情上追根溯源刨根问底其实并没有什么用,胜败乃兵家常事,该认就认,大不了重来。

  谁不是那样走过来的呢。

  抱怨,只是嘴皮之快,心里好受一点罢了,不行动起来去改变,不公平的事情,不论过多久,还是不公平。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很难用过去的所见所闻作为标尺衡量当下所遇到的一切。

  我不是让你忍着,被欺负,认命。是因为凭你现在的能力改变不了生命现状,兼济不了天下的时候,能做的就是独善其身。

  我其实不愿意让你忍着,你变得更加厉害,就是最好的报复。

  与其让你逞一时之快,我宁愿你受一时的委屈。

  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样的感觉:大学里,社会上的其他人很难给你想要的那种包容和温暖,有时候他们还会显得冷漠,功利,不近人情。

  从小被宠惯的我们就不乐意承认了,自己原来是如此微不足道的个体。那些我们以为如此亲密的“情感”,常常与名与利藕断丝连。难得见真心。

  不是亲情,亲情才有无休止的包容。

  不是爱情,爱情才给你偏颇的权利。

  黑暗的东西,肮脏的东西永远都存在,并且难以调和的,从小了说是个人私欲,从大了说是国民观念和素质问题。

  不要过多地抱怨世界抱怨社会,把力气留着用来让自己变得更好。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不公平,其实是在埋怨自己没能获得那份“公平”,凡事都没有绝对的公平,要想要别人公平地对待你,自己先要有与他人“公平”的资本。

  当你变得越来越强大的.时候,会发现这个世界反而变得越来越公平,甚至有时候自己幸运到像是被偏爱的那一个。

  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先保持冷静,仔细衡量一下自己的得失,更重要的是,不要被眼下暂时的一些不如意蒙蔽了本该望向远方的眼睛。

  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你要输得起。

  那些输得起的是能够直面困境,顺应却又不屈服的人,他们能赢。

公平与不公平励志文章8

  所谓的不公平,从来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以前上学的时候遇到的“不公平”现象大概就是老师的偏心了,我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成绩很好,老师对我有些偏心我是能感受到的。

  那个时候成绩好的学生都会跟成绩差的学生坐一起,学校是希望好学生能帮助差学生,或者差学生能向好学生学习从而提升成绩。

  我记得有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当时有一个同桌,他不喜欢语文课,所以他的语文书很干净,过了半学期还像新的一样。

  语文老师有次早读课的时候拿起他的书说:“你看你,书跟新的一样,一看就没好好学!”

  接着又拿起我的书给他看,说:“看看你同桌的书,都旧成这样了,写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怎么不向人学学?”

  而数学书则刚好相反,这个同桌喜欢在数学书上做习题,空白地方都写满了演算的草稿,所以,他的数学书看上去很旧,但是他的数学成绩也没有很好。

  有一次,数学老师课堂上让他回答问题,他不会,老师就拿起他的书说:“看看你的书,怎么都破成这样了?跟鬼画符一样!”

  然后又用教棒指了指我的书,说“你看看他的书,为什么就能这么新崭崭的?”

  我猜那个同学应该很郁闷吧。看看,成绩差的学生怎么样都是不好的。

  我到高中的时候,因为很贪玩,所以成绩跟同班同学相比就差了很多,加上家庭条件很一般,所以当时的班主任都没正眼看过我。

  他上课的时候从来都是找成绩好的学生提问,从来不管差生。

  高中的时候座位安排已经不是像小学初中了,好学生都是坐一起,坐在前面,享受老师的特惠待遇,而差生则一起坐在后面自生自灭。

  我和一个成绩非常好的同学家住得比较近,所以关系很要好,而这个同学就是老师的心头肉,在他们看来这个同学一定是能考上北大清华的,这样他们不仅脸上有光还有奖金拿。

  班主任为了不让我影响这个同学,甚至跟那个同学的家长说我心术不正,让他们的孩子不要理我。

  其实现在想想,这个班主任纵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是当时的我如果能奋发图强,他或许对我的态度也会有改观呢?

  一个成绩差的学生,贪玩、爱打游戏、看杂书,对高考不重视,影响好学生,这样的我又凭什么能从他那里得到公平?

  走入职场后也越来越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公司、领导、合作伙伴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找到一个对人对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向罢了。

  在小地方你可能还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帮助,在大城市你真的只能靠你自己的实力获得所谓的公平。

  很多毕业生一毕业就想挤破头到大城市、名企拿高薪,但是好公司的好职位从来都是给好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的。

  你的学校可能都不在他们校园招聘的列名学校名单中。

  就算在,你的专业课成绩如何?

  你跟自己的同学相比又如何?

  于是很多人会埋怨起社会的不公平,公司招聘的不公平,不给所有人平等的机会。

  其实机会早就给你了,从中学阶段、高考到大学四年,从笔试、素质面试到技术面试、群面,这些都是一些相对公平的机会,只是你一次次的错过了而已。

  公司偏爱那些好学校的尖子生,跟曾经的老师偏心于成绩好的学生是一个道理。

  把机会给表现优异的人就是公平,没有人愿意在表现欠佳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上司喜欢勤奋、上进、愿意承担更多工作任务和责任的下属,你如果总是抱着拿多少钱干多少事的心态,那么与升职加薪的机会擦肩而过就十分正常。

  曾经起点不如你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了你,成了你的上司,你也不要抱怨,这就是公平。

  就像红楼梦里的贾环和探春,都是同一个姨娘庶出,探春还是个女子,但是探春在贾府的地位不知道比贾环高了多少个层次。

  她可以在王熙凤生病的时候管理整个家族,大兴改革之风,驳回一切无理请求;

  她可以筹集资金起诗社,得到众人积极响应;

  她可以在抄家的时候保护自己的丫鬟,痛打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却没人敢回嘴;

  她是贾母钦点的面见南安太妃的贾府小姐代表。

  如果探春和贾环一样烂泥扶不上墙,加上姨娘庶出的女儿家身份,她又如何能在贾府中获得所谓的“公平”?

  其实在我们希望被平等对待,期望拥有公平机会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恰恰是忘记所谓的公平,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们为什么经常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其实这就是一种让你可能被公平对待的方法,你在天赋、家境上可能遭遇了不公平,但是不代表你就没有了追求公平的可能。

  之前也有人说穷人家的孩子无出头之日、读书无用等观点,在我看来这都是对社会公平机制的一种误解。

  认为读书无用那是要看你是不是读进去了,读什么书,对自己对他人带来了什么正面的影响,如果你只是为了获得学历文凭,并没有真正获得知识,那么的确是无用,因此你也会得到所谓的“不公正”的待遇,但是这恰恰是对那些爱读书、读好书、获得了知识的人的公正。

  你弱,就别想着公正;

  你强,自然会有公正;

  如果没有,那是因为你自己还不够好。

  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还是在将工作时间碎片化

  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和将工作时间碎片化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

  前者是充分了利用了可能会被浪费的小块时间来处理工作上的事情,而后者则是将本来整块的工作时间人为的割裂成多个小块时间再穿插着处理不同的事情。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等电梯的时候用手机回复了一封工作上的邮件,那么就可以理解为利用了碎片化时间工作。

  有的邮件需要回复的内容可能很简单,用手机打几个字就可以,这种工作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完成。

  但是,如果你本来计划下午有三个小时要整理一份报告,可在做报告的过程中你一会儿去看看朋友圈,一会儿微信聊聊天,工作时间总是被很零碎的私人事情打断,这就是将工作时间碎片化。

  或者是写一会儿报告又去回复邮件,再写一会儿又去打个电话,跟人讨论一个问题,即使看似是一直在工作,但是这同样是一种将工作时间碎片化的行为,会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所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使自己看上去很忙是一种高效率人士的工作行为,这些人能对哪些工作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处理有很清晰的判断,这些人的能力通常都不会差。

  但是,将工作时间碎片化后使自己看上去很忙则是一种低效率人士的工作行为,他们工作的时候不聚焦,容易被外界干扰,有拖延症,所以这种忙是由于方法不对,是一种瞎忙。

  我们再来看看两个程序员的例子,他们俩坐在我很近的位置,我对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作息比较了解。

  我们公司的App有安卓和i0S两个版本,分别由这两个程序员负责。

  因为App的功能是一样的,只是平台不一样,所以可以认为两个程序员的工作内容、开发难度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他们的效率却截然不同。

  我们是弹性工作时间,每天保证至少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即可,早来就可以早走,晚来就得晚走。

  程序员A每天早上8点半之前一定会坐班车到达公司,上午的时段是他集中精力编代码的时间,这期间只会上厕所和喝水。

  他为了减少被打扰,不会开邮件系统的提醒,内部的IM也会关闭,手机调成静音,更不会挂着QQ或是聊微信刷朋友圈。

  甚至有时候为了安静,他还会找一个没有人的小会议室在里面工作。

  早上的时间他不跟别人讨论问题,不跟别人开会,就算测试、设计发现BUG,他也不会中断手头的工作去处理。

  中午吃完饭,只会做短暂的休息,看看手机上有没有什么重要的来电或是信息,然后就打开折叠床午睡。

  午休结束后,他才会把邮件系统和内部的IM打开,因为这个时候刚睡醒,所以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邮件和查看别人的留言。

  下午的时间他主要用来修改BUG,也会参加相关的会议或是和别人讨论问题。

  一到下班时间他就会关电脑然后去赶班车,几乎没有加过班。

  程序员B则不同,经常早上10点半才到公司,看看前一天的邮件,或是跟人讨论一下问题就到吃午饭时间了,整个上午都没怎么写代码。

  午休时间他不午睡,不是在玩手机就是在看网页。

  下午的时候也是昏昏欲睡的样子,不管谁找他都不会拒绝,不论是当面还是IM上,没写几行代码就又去看看邮件或是玩玩手机。

  由于来得晚,加上白天没有什么工作输出,所以又必须晚上加班,按照他的话说就是晚上人少他可以集中精力编代码。

  于是,他晚上又是加班到很晚再回去。因为晚上回去得晚,早上又起不来,导致早上到公司又比较晚,如此往复。

  这两个程序员的技术能力我个人感觉差别不大,但是就是因为对工作时间的把握上有很大不同导致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差异。

  A能充分利用整块的时间,尽可能地避免整块工作时间被碎片化,并结合大脑的兴奋度来处理不同类型的工作,因此有着更高的工作效率。

  而B则完全相反,整块的时间都被碎片化了,同时不注意劳逸结合,每天工作很长的时间搞得很忙的样子,但是其实工作量跟A也是差不多的。

  程序员A是避免工作时间被碎片化的例子,而程序员B则是把工作时间碎片化的例子,但是都还不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

  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对职场人士有着更高的要求,常见于一些高端人士。

  那么,哪些时间可以算作碎片化时间呢?

  等车、坐车、开车、行走、排队、候机、坐飞机、上厕所、睡觉前、运动中、酒店住宿等需要占用的时间都可以看作是碎片化时间。

  这些时间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你通常不在办公桌前,但是时间长度上可能有长有短,人所处的状态也可能不同。

  不同的碎片化时间能处理的工作内容也不一样。

  在等车、排队的时候你可能只能使用手机,比如查看邮件,用移动办公App审批电子流,在工作会话组里发消息,设置工作日程等。

  在坐车、候机、坐飞机时如果时间段较长,就可以用笔记本电脑做一些复杂的工作,比如写计划书,做方案PPT,写出差汇报、工作总结等。

  如果是处于行走、开车、运动中,这个时候可以用蓝牙耳机打电话、听汇报等。

  安妮海瑟薇在电影《实习生》中饰演的女创业者就是一个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的典范。

  例如,在司机开车送她上下班的时候,她会一边用车上的视讯电话跟人视频对话讨论工作上的事情,一边一个手机回复工作邮件,另一个手机又接听其他电话。

  但是,很多利用碎片化工作的人难免给人留下工作狂的印象,仿佛空闲时间都被工作塞满了。

  所以,利用碎片化工作并不是为了时时刻刻工作,而是将省下的整块时间给到生活,从而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这里还要提一下“番茄工作法”,这个方法主要讲的是集中精力工作25分钟就休息5分钟。

  这个并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将工作时间碎片化,而是一种劳逸结合的工作方法,只是这个方法将25分钟看成一个整块的工作时间,在此时间内要求聚焦不能再碎片化。

  然后连续的多个25分钟都要尽可能地处理同一个项目的事情,而不是一个25分钟处理事情A,下一个25分钟又处理事情B。

  所以,本意上还是一种不要将整块时间碎片化的工作思路,因为手机上的各种推送、提醒实在太容易让人分心。

  如果你是一个有拖延症,不论做什么事总是没一会就要看看手机的人,那么可以先尝试集中精力短一点的时间,比如半个小时,然后再尝试一个更长的时间段避免被打扰和碎片化,并且在这个更长的时间段里处理同一个事务。

  在利用碎片化工作之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并分析自己有哪些碎片化时间,这里可以看看另一篇文章《从<欢乐颂>看工作的四个维度,让你在职场游刃有余》,了解一下有哪些不同种类的工作。

  利用碎片化时间处理合适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目的仍然是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而不是把自己搞得特别忙。

  所以,你是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还是将工作时间碎片化,这下应该清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