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慨
摔跤吧爸爸最近掀起了一阵观影狂潮。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慨,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慨一
更多的时候都会想起爸爸。
在做会议记录听到学姐念入党誓词的时候,在脚痛的时候,在看电影里发福的父亲形象的时候,有时在背着书包走在火车站长长的站台上的时候,也会猝不及防的,跳出爸爸的脸来。
爸爸,远远不再是我记忆里的那个样子。记得上一次写爸爸是在初中了吧,写他穿着制服消瘦的背影,语文老师读哭了的那一次。一直都认为引得起读者共鸣的文章,才是真的精彩,即使用词遣句不那么精致。但现在的自己不那么认为,首先感动得了自己,就已经成功。
是什么让我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动力,我想大概是近日来对于“爸爸”的重新认知。
儿童节的时候去看了《摔跤吧,爸爸》,一个对于梦想近乎于偏执的父亲与女儿之间的相爱相杀。
看电影的前半段时在想,一个父亲要如何的狠心才可以在印度的小村庄里让女儿剪掉长发,穿着男孩子的服装露出双腿,日复一日的五点在田野里奔跑。电影的后半段在想,幸好,她们有了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和能力。一种女孩子也可以用尽全力去和这个世界对抗的能力。而她们的背后,永远是一双盛满爱意的双眼。那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株树苗在对抗风雨艰难长大的过程。
长大后,我终于可以成为你。
电影的对白也许是那瞬间泪点的原因:“你们的爸爸为了改变你们的宿命,他在和全世界对抗,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
全程的泪点,也是全程的回忆。我想影片父亲做得最对的事情,就是给了女儿一份与世界对抗的勇气,给了她一个选择人生的机会,用身体力行告诉她,梦想,是最清晰的路标。我并不知道爸爸的梦想是什么,说实在话,我也并不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也许,就是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警察叔叔。
电影里同样感动的是父女相爱相杀。
谁说父母与子女之间不是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煎熬的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与朋友之间的那样子相处模式,也不是职场的相处模式。困难的是,在那个过程里,我们都没办法轻易的评价对错。女儿与父亲的对抗,激烈的冲突,都在诠释这句简单的话。
但是事实也证明,父亲永远不会让你失望 :)
想到之前打电话问爸爸为什么非要参加某些我不愿意参加的活动,而且连一个被刷掉的资格也没有。爸爸只说“既然身在组织,那就要服从组织的安排,不光是不给组织添麻烦,还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影响身边的人。即使这件事你并不愿意。”记得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我以为爸爸还会站在我这边,告诉我可以不去。我对他说“爸爸,我对你很失望。”那时的自己,固执地认为爸爸已经被所谓的组织禁锢了思想,甚至觉得爸爸很可怜。但我不一样,为什么,自己不去反抗呢。
事情的发展总是始料不及,也许就是在做某一个动作的时候,瞬间的想通,既然都已经被“内定”会在操场上尬舞,那么为什么我不试着去享受那个过程。再到后来,听着音乐数拍子的时候就会想到哭着对爸爸说的那句“对你很失望”,在场上用力打直胳膊的时候,也觉得,我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四肢不协调。
因为努力,有时确实很有用。
那个影片里后来赢过无数次的女孩,是不是也这样想。
现在更多的时候,爸爸是不在身边的,但是我却比在他身边的时候,更容易想起他。
跟他分享我种的花,虽然还是没能成功开花;跟他分享一些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歌,写下的文字;有一些瞬间,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的,但在他面前,似乎也永远是个孩子。
也许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有一个,最爱我的,爸爸。我可以带着他所有温和坚韧的品质,努力的生活下去。
长大后,我是不是,就可以成为,你那样子的你。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慨二
《摔跤吧!爸爸》*译名叫《我和我的冠军女儿》,好电影不一定能有个既有热度又有深度的名字,就让内容把名字诠释得更好吧。
姐妹两人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训练历程,姐姐拿到了全国冠军以后进入*体育学校学习。小村庄出身的她当时还带着一点怯懦和自卑,完全信任教练的话把爸爸教的摔跤技巧都忘掉。这时她感受到城市的美妙之处,完成了作为一个女生成长历程中正常的蜕变,开始对自己的外表产生敏感,留起了头发,往脚上抹鲜红色指甲油,喜欢逛名牌商城,也会接过同伴递过来的零食。这时我想,她终于能像个女生了。但也许导演想说的是,作为奥运冠军,她的人生容不下这些正常的消遣。“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有可能和冠军失之交臂。”大姐吉塔回到家里的时候,父亲惊讶于她的改变是在变弱。后来经过了从不信到信,又剪短发开始苦行僧般的高强度训练。这种矛盾是想说明,印度的第一枚女子摔跤金牌,不是有赖于权威的专业训练,也不是依靠宽敞明亮的训练场地得来的。是凭借一种远高于自身琐碎欲望的追求,一次次突破自己,最后获胜的。
阿尔米汗在里面饰演一个逐渐苍老的父亲。是他一意孤行把童年时期的两姐妹培养成摔跤手,正是一个典型的父亲形象:专横、独断、不可推翻、毋容置疑。姐姐离家后与爸爸常有争吵,低谷时却只想得到爸爸的原谅。这时候的爸爸又比以往更像个爸爸,若是作为妈妈恐怕会唠叨一番,而他经历一番沉默与思考,就收拾了行装去到女儿的城市陪练,此番出行不知又要花掉多少积蓄,依然一往无前。父亲的寡言与责任,心神领会,不可言尽的感动。
把*专业训练与小村庄里古板苛刻的训练对比,居然是后者获胜。电影里最拿手也最容易落入俗套的,是冲突(题外话)。体力和专注才是一个运动员该追求的,正常人的休闲与享受不属于她。高考将近,又想起同窗出身寒门奋身苦读的样子,贫穷既是局限又是莫大的激励,在最容易受到诱惑的年龄提早成熟,需要借以超越的岁月太短不能够浪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不管是高考考生,还是奥运冠军,还是怀揣小小梦想的各位,加油。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慨三
看完最近异常火爆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心中感叹万分,片中的女儿们一个个成为世界冠军,靠的是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更重要的是一个伟大而充满智慧的父亲的正确的选择、科学的教导、严格的坚持和关爱。
电影剧情不是编剧坐在办公桌旁绞尽脑汁精心编写的,大部分都是真实故事。
Geeta Phogat:第一位赢得英联邦运动会的印度摔跤选手(2010年, 55公斤级),也是第一位取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参赛资格的女性摔跤选手(2012年)
Babita Kumari:在2014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55公斤级女子*式摔跤获得金牌,两次获得英联邦摔跤锦标赛金牌(2009 51公斤级 & 2011 48公斤级)
Vinesh Phogat (Geeta 和Babita的堂妹):在2014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48公斤级女子*式摔跤获得金牌
Ritu Phogat (Geeta 和Babita的三妹):在2016新加坡英联邦运动会48公斤级女子*式摔跤获得金牌
可以说Phogat家族改变了印度女子摔跤项目的历史,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父亲Mahavir Singh Phogat的慧眼识珠、科学严格的训练与关爱
电影中的爸爸毫无疑问的是个好的老师,他做到了正确的选择、科学的教导和严格的坚持和关爱。而电影来源于真实的故事,更加具有借鉴价值,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正确的选择!
电影中爸爸虽然生活在封建落后的小村庄,但是身为国家摔跤冠军的他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他想为国争光,取得金牌,因为家庭贫穷和当时国家对体育事业的冷落,他无奈的回到家乡,依靠打工养家糊口。但他一直没有放弃理想,一直想要个儿子,把儿子培养成世界冠军。但事与愿违,陆陆续续四个女儿降生,就是没有一个儿子,虽然他疼爱女儿们(印度很多地区重男轻女思想异常严重,很多女婴被无情的杀死!),只是感觉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了,心中无比沮丧。
一天大女儿、二女儿把几个调皮的同龄的男孩子猛揍了一顿,爸爸发现女儿们摔跤的天赋,于是决定为她们选择一条路。
有人会说爸爸大男子主义,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不是父爱而是自私。女儿们刚开始也是觉得如此,她们不喜欢摔跤,为了训练,爸爸要求她们每天早上5点起床跑步,把美丽的长发剪掉,不准吃油腻辛辣的这些她们喜欢的食物,让她们在沙土里和男孩子摔跤训练,周围的人都在嘲笑,妈妈也觉得爸爸做的不对。
爸爸顶住各方面的压力,没有放弃,他明白让女儿摔跤,不仅是完成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让她们改变命运,拥有选择的权利。
电影中妈妈问:“女儿们这样训练,以后没有男人愿意娶她们怎么办?”
爸爸乐呵呵地回答:“等她们变得强壮了,好男儿随她们挑。”
印度的童婚比例高达47%,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女孩被父母用来换取聘金,印度*1929年通过禁止童婚法 ,1978年印度*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和18岁 ,均未奏效。根据联合国统计,妊娠和分娩并发症是发展中国家15至19岁少女死亡的主要原因。
女儿们思想的转变也来源于印度童婚的悲剧。
电影中妈妈带着女儿们参加一场婚礼,而没有去训练,爸爸训斥了她们一番,女儿们在小新娘面前大诉苦水。
一直面无表情的小新娘说:“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能为我的未来着想,而不是从小就只让我做家务和烧饭,当我一满14岁就匆匆将我嫁给从未见过面的男人,仿佛我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接下来我就要过一辈子与扫帚与炉灶相依为命的生活。”
小新娘的话令Geeta和Babita顿悟了,从此之后,姐妹俩再也不抱怨训练的辛苦,而是主动为了自己的未来而拼搏。
在孩子们年幼不懂事时,社会经历几乎等于零,不明世间险恶复杂,任由他(她)们自己选择人生的道路,结果往往都很悲惨。
父母想为孩子选择未来,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因为大部分父母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想要的东西正不正确?更不知道孩子的天赋在哪里?哪条路更适合孩子?
无疑电影中女儿们是幸福的,她们拥有一个有智慧的爸爸,为她们做了正确的选择。
有人说,如果电影中女儿们没有拿到冠军,甚至在摔跤这行平平无奇,那爸爸的选择怎么评价?
我想说,选择是建立在一定的内在和外在条件上,内在条件是女儿们有突出的摔跤天赋,而外在条件是爸爸是摔跤比赛国家冠军,有他的教导,可谓是事半功倍,女儿们只要勤学苦练,成功的几率很大,而且在当时社会环境这是女儿们最好的出路。
父母做个好老师很难,发现孩子的特长,选择好以后要走的路,接着而来的就是科学的教导,让孩子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电影中爸爸让女儿们剪短发,不能吃油腻辛辣的食物,每天必须早起锻炼,以及一些摔跤动作和技巧等等,看似没有多少道理和水平的教导,实则是爸爸身为国家冠军积累的宝贵经验得出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说没有爸爸的科学教导,女儿们即使再有天赋,在摔跤的道路上也不会走的很远。
很多人会问,大多数父母都是平凡的人,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什么特长,怎么才能教导好孩子呢?
父母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业领域非常优秀的老师,肯定很难,也不现实,但是为孩子选一个好老师,一个好的学校,就简单很多了,即使没有好的经济等外在条件只是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氛围,这样的父母也是好的老师。如果父母每天下班之后就是打麻将喝酒打架,要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好好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了正确选择和科学的教导,离成功依旧很远,电影中也告诉了我们,成功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懈的坚持,绝不轻言放弃!
十年磨一剑,尤其是在体育方面,拥有天赋的运动员在五六岁甚至更小的时候,就开始在科学的教导下,不懈的坚持努力,经过十年甚至十几年的勤学苦练才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坚持不懈才有可能成功,没有坚持,轻言放弃,半途而废永远也不会成功,竞技比赛是这样,其它行业也如此。
电影中当为女儿做出选择后,爸爸便放弃轻松的工作,一边辛苦种地一边教导孩子,投入了几乎全部的心思和时间;当女儿想放弃时,爸爸总是给予严厉制止,当女儿路走偏时,爸爸立刻给予指责,当女儿怀疑自己的能力时,爸爸则亲自教导和鼓励,女儿们在赛场上的每个动作,每个情绪反应,或多或少的都受到爸爸的影响,显然爸爸就是女儿们的精神上的老师,爸爸是她们坚持不懈从而取得巨大成功的不可替代的基石。
电影结尾,女儿一直在媒体面前感谢爸爸,是爸爸这位优秀的老师让女儿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
最后,真心感谢这部电影,让我明白自己许多的不足,祝愿天下的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虽然大多数的我们不能给予孩子们富裕的生活和显贵的身份,但是我们可以努力让孩子在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