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11篇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1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找到一份哪怕是仅供糊口的工作。想想自己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还在为他的生计而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
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一册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章中,奥斯特瓦尔德被称作是“科学伯乐”,因为他曾无数次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
爱因斯坦思考了一夜,最终决定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一封信,希望能在他身边谋得一份工作。信寄出去后,过了好久都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音。爱因斯坦怀疑信件会不会在途中被邮局弄丢了,所以,他在几天后给奥斯特瓦尔德寄了第二封自荐信,但与上封信一样也是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这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是地址有误吗?”爱因斯坦困惑极了,他再次详细地对照了奥斯特瓦尔德的实验室地址,发现自己并没有写错,“就算是地址有误,邮局也会把信件退回来啊。”
爱因斯坦想,可能是奥斯特瓦尔德忙于工作,一时没空拆信,搁在哪个角落里忘记了吧!于是爱因斯坦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第三封信,这次他用了一张明信片,他想,这样奥斯特瓦尔德总应该可以顺利看见这封信的内容了!
让爱因斯坦意想不到的是,这张明信片寄出去一个月后,依旧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信。
“奥斯特瓦尔德一定是太忙碌了!我必须为他节约更多的回信时间!”爱因斯坦心想。几天后,爱因斯坦拿笔写起了第四封信。这次,他不仅再次采用明信片,还在明信片的反面,捎带上一个写着自己地址的回信信封!
爱因斯坦的父亲看见这情形,心疼地对他说:“我看还是算了吧,不要再做这种无谓的努力了,可能奥斯特瓦尔德并不认为你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
“不,父亲!我的努力不一定会给我带来满意的结果,但如果不努力,就绝对不会拥有满意的结果!”爱因斯坦说。
第四封信寄出去以后,爱因斯坦满怀信心地足足等了一个多月,但是很遗憾,他同样没有收到任何回音。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爱因斯坦正准备写第五封求职信。一个清晨,邮递员敲开了他的家门,送来了一封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来信,邀请他就职于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
奥斯特瓦尔德与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并无任何瓜葛,为什么给奥斯特瓦尔德发信,却收到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邀请?爱因斯坦困惑了!
原来,在爱因斯坦寄出第一封信的前几天,奥斯特瓦尔德已经搬移了实验室。爱因斯坦寄去的所有信件,都被塞进了实验室外那只已成摆设的邮箱里!而奥斯特瓦尔德那个年轻的助手,后来则去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工作。有一次,那位助手在途经昔日工作过的实验室门口时,无意中发现了爱因斯坦的所有信件!更加出乎人意料的是,奥斯特瓦尔德的那位年轻助手,就是爱因斯坦的大学同学和朋友—格罗斯曼!
对于爱因斯坦的才华,格罗斯曼是绝对的了解。凭着这些信件,他向自己所在的专利局推荐了爱因斯坦。就这样,爱因斯坦终于凭着那四封自荐信,成功摆脱了待业的阴影。
爱因斯坦在之后的一生中,只要提起此事就不忘对格罗斯曼表示感谢,但同时他也会顺便说一句:“努力从来不会白费,只要坚持,哪怕无法在这个枝头开花,但却能够在另一处叶下结出果实!”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2
1900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郎克和儿子一起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原来,他提出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
他沮丧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发现推翻了他一直崇拜井虔诚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理论、为了不侵犯权威,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
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普朗克教授自己也许没有想到,他这一犹豫,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与普朗克教授不同,爱因斯坦却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那一年,他才26岁。随后,爱因斯坦又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 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权威。
两种人,两种性格,两种表现,造成两种结果。如果普朗克能像爱因斯坦一样,不迷信权威,而是勇敢地向前人挑战。那么,爱因斯坦所取得的成果,或许应该记在普朗克名下了。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3
爱因斯坦十六岁那年,整天都和一群不爱学习、贪玩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导致他的功课越来越差,甚至还有几门功课不及格。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爱因斯坦拿着渔竿正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他的父亲拦住了他,说:“孩子,你整天只知道玩,还有几门功课不及格,我和你的母亲很担心你的前途。”
爱因斯坦不以为然地回答父亲说:“没什么可担心的,你看他们的功课也不及格,不是照样天天玩吗?”
父亲充满关爱地对爱因斯坦说:“孩子,你千万不能这样想。我给你讲一个寓言故事吧。有两只小猫在烟囱旁边玩,一不小心,两只小猫一起掉进烟囱里了。它们好不容易才从烟囱里爬了出来,两只小猫互相望了望对方,一只小猫脸上沾满了烟灰,而另一只小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干净的小猫看见满脸烟灰的小猫,就以为自己的脸也弄脏了,于是赶快跑到河边洗脸;而那只满脸烟灰的小猫看到干净的小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于是跑到其他地方玩去了,结果吓得其他动物四处逃窜,以为见到了妖怪。孩子,我们不能把别人作为自己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听完父亲的话以后,非常羞愧地放下渔竿,回房间看书了。
只有自己当自己的镜子,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超越自我。
爱因斯坦生平简介
爱因斯坦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是一名不太成功的商人,母亲波林·科克是一位钢琴家。五岁时对袖珍罗盘着迷,六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爱因斯坦出生后的第二年,1880年全家迁居慕尼黑。1894年,又全家迁至意大利米兰。尽管爱因斯坦的语言能力不是很好,但爱因斯坦在就读小学和中学时,是一个*水平的学生。随着爱因斯坦的长大,他在数学方面表现出特别的天赋。
1895年,爱因斯坦来到瑞士苏黎市投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得很不错,但其他科目没有考好,该校校长赫尔岑推荐他去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学习一年。在阿劳州立中学学习的这段时光中使爱因斯坦感到快乐,这所学校的信念“概念思考是建立在‘直观’之上的`。”完全符合他的需求。1896年,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师范系学习物理学,学校里的物理教授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韦伯(Heinrich Friedrich Weber)很讨厌爱因斯坦,曾对爱因斯坦说:“你很聪明,但有个缺点,你听不进别人的话”,爱因斯坦的女友米列娃·马利奇时常与韦伯教授冲突,她指责他对爱因斯坦不公平,1899年6月,爱因斯坦在实验室引起一场爆炸,手部严重烧伤。1900年毕业,没能如愿留校担任助教,只能靠当“家教”维持生活。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在大学同学格罗斯曼(M. Grossman)的父亲协助下,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翌年1月15日,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4
有一次,爱因斯坦请教数学家明可夫斯基:“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作出自己杰出的贡献呢?”
明可夫斯基笑而不语,而是接着他朝一个建筑工地走去,并且径直踏上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
在建筑工人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导师弄和一头雾水,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非常认真地说:“看到职马,只有这样才能留下足迹。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涉足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爱因斯坦沉思良久,若有所悟。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后来终于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闪光足迹:创立了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奠基人;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世纪伟人”。
对于自己的成就,爱因斯坦曾多次提到明可夫斯基的那一段话,表示了无限的敬意,并意味深长地说:“如果一生都只在模仿前人,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进步与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法国作家司汤达说过:“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会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无疑,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的一个绝佳典范。其实,唯有敢于推陈出新,另辟蹊径,才能让你与众不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5
爱因斯坦既是一位科学家,也称得上是一位幽默大师。无论在什么场合,爱因斯坦都喜欢用充满幽默的情感和语调与人交谈。那些含蓄、深沉、诙谐、隽永的语言,揭示出深刻的科学哲理,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一次,爱因斯坦和一位女友通电话,对方把自己的电话号码“24361”告诉了他,并叮嘱他不要忘记。不料,爱因斯坦马上回答:“这有什么难记呢,你的电话是两打加19的平方。”原来,“两打”是24,而“19”的平方是“361”,两者合起来就是“24361”了。如此幽默而独特的计算法,竟使女友笑出声来。
爱因斯坦在67岁时写了一篇一生中唯一正式的自传。令人奇怪的是,这篇自传不写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不写父母的情况,也不写个人的经历和细节,而是开头便提出:“准确地说,思维是什么?”为了解答人们对此而产生的疑虑,后边接着写道:“因为,像我这种类型的人,生活的实质就在于他所想的是什么和他是怎样想的,而不在于他所做的或经历的是什么。”后来,他还把这篇自传戏称为“爱因斯坦的讣告”。
弗兰克曾经对爱因斯坦说,有一位物理学家虽然被一些同行因不理解而揶揄,但仍坚持研究一些非常困难的课题,并从中发现了许多新问题。爱因斯坦听了感叹地说:“我尊敬这种人,但我却不能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拿出一块木板来,寻找最薄的地方,然后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许多孔。”
1930年的一天,爱因斯坦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信中问道:“亲爱的爱因斯坦先生,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如果您在临终时,回顾一生,您将以什么来确定您的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爱因斯坦即刻提笔回信:“亲爱的先生,无论在我临终之际或临终之前,我都不会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大自然不是一个工程师,也不是一个承包商,而我却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一次,一位同行问他:“明天是星期天,我来不来您这里一道工作?”“为什么不来呢?”“我想,可能星期天您应该休息一下。”爱因斯坦哈哈大笑,说:“不,上帝星期天也不休息的。”
爱因斯坦出名之后,面对社会各界人士的一片赞扬声,他却又“举”起了“投枪”,“当我的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于是德国人就硬说我是德国人,而法国更认为我是世界公民!可是,假如我的理论被证明是错的呢?于是法国人就硬说我是德国人,而德国人则更咒骂我是犹太人!”事实正是如此。当爱因斯坦的声名广泛传扬以后,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帝学会都千方百计地想把爱因斯坦从苏黎世争取到柏林来。可是,爱因斯坦对于当时普鲁士的专制主义非常痛恨,于是他一如既往地予以针砭,“柏林对我简直就像对待一只得了奖的下蛋鸡那样,可连我自己也还不知道,我是否还能下蛋”。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6
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非常善于动脑筋,经常会想到一些别人不容易想到的东西。
有一次手工课上,老师教大家叠纸盒。正当大家都忙于叠纸盒的时候,老师却发现爱因斯坦趴在桌子上。老师以为准是小爱因斯坦懒惰,不想动手,于是走过去问爱因斯坦为什么不叠纸盒。爱因斯坦抬了抬头,问道:"老师,您知道一张纸的厚度吗?"老师说:"这个很好测量啊,你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不就得到每张纸的厚度了吗?"爱因斯坦拿出直尺,准确地测量了一下,然后计算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是0.08毫米。
老师这时候想出一个问题,便问大家:"同学们,现在一张纸的厚度是0.08毫米,如果我把这张纸对折30次后,应该是多高啊?"听到老师的问题,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大概有10米多高吧。"有的同学回答道。老师说:"太少了。""那应该有10层楼那么高吧。"又有的同学补充道。没想到老师还是在摇头。到底有多高呢?只见小爱因斯坦站起来说:"应该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他刚说完,就招来同学们的一阵哄堂大笑,怎么可能呢?薄薄的一张纸对折了30次就会比一座高山还要高,同学们都以为他在吹牛。
这个时候,只有老师没有笑,因为他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小爱因斯坦了。"爱因斯坦的回答是正确的。"老师的一句话把在座的同学们都震惊了。"会有那么高吗?"同学们都在怀疑。爱因斯坦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走到前面,拿了一支粉笔开始了他对一张纸对折30次后的厚度的计算。只见他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算式。结果,一张0.08毫米厚的纸对折30次后,竟高达85899米,确实要比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都要高!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7
正像历史学家认为17世纪下半叶是牛顿的时代那样,人们常把20世纪的上半叶看成是爱因斯坦的时代。因为他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几乎整个20世纪物理学的创造历程,都有他的巨手在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人们常说,爱因斯坦是天才。他当然是天才。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爱因斯坦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无限勤奋,是因为他符合时代要求,不倦探索,敢于创新。
爱因斯坦不但无限勤奋,他还是一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敢于冲破禁区、创立新说的伟大科学家。他敢于并且善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倦探索。
当然,这首先是时代的要求。爱因斯坦生活的时代,特别是在他科学思想最活跃、贡献最多的20世纪初,是科学思想新旧交替的时代。就在绝大多数人向经典物理学顶礼膜拜的时刻,一连串“挑战”却接踵而来。在平静而晴朗的物理学太空中挂着两朵乌云:一朵和黑体辐射实验有关,另一朵和以太漂流实验有关。另外,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也有力地冲击着经典物理学的大厦。爱因斯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来的闯将。
爱因斯坦还在少年时代,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追赶光线的人;关于光线的想法引出了狭义相对论。他又设想:假如吊索断了,一架升降机坠入深谷,里面的乘客会有什么感觉;这个想法导出了广义相对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是拆了旧房盖新房。它像登山一样。创立一个新理论就像登上一座高峰。视野扩大了,原来隐蔽着的东西被发现了。原有的理论仍然历历在目,只是显得小了,成了广阔视野中的一小部分。他在登上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高峰以后,没有满足,没有停顿。他环顾四周上下,看到宇宙间无比壮丽的景色,拍拍身上的尘土,又准备攀登新的高峰——统一场论。这是相对论的第三阶段。他希望把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起来,而且希望这统一的场能够解释量子力学所不能解释的问题。
爱因斯坦最反对这样的科学家,他们“拿起一块木板,寻找最薄的部位,在容易钻孔的地方,钻上许许多多孔”。他把自己的“钻头”,对准统一场论上最厚最厚的地方,希望把电磁力和引力统一起来,给物质结构一种统一的解释。他也知道统一场论不会在自己手里完成。可是他认为,“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那种证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让我来做吧。”他给比利时王太后伊莉莎白的信里是这样写的:“留给我的事情是:毫不悯惜自己,研究困难的科学问题。那个工作迷人的魔力,将持续到我停止呼吸。”爱因斯坦是这样写,也是这样做的。他在神圣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又勇敢地深入探索宇宙。他探索了几十年,直到最后一息。他在生命弥留之夜,在医院的病榻旁还放着一叠统一场论的未完成稿,准备翌晨醒来再继续演算。爱因斯坦对统一场论的探索,正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的那种毫不气馁的热情和顽强性格的写照。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8
1917年,爱因斯坦发现广义相对论方程的宇宙解不稳定,据此宇宙要么收缩要么膨胀,这与当时天文学界流行的稳态宇宙说相抵触。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方程中加了一个宇宙常数项,使其宇宙解变为稳定。不料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1929年通过天文观测,发现宇宙是在膨胀。爱因斯坦在事实面前坦然认错说:加入宇宙常数项是“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此事在他身后又有戏剧性发展,容后再议。
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后再接再厉,致力于探索万物之理“统一场论”,终其后半生矢志不渝。在当时基本粒子实验数据不足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爱因斯坦知难而进,屡败屡试。1929年他又提出一个万物之理新版本。那时他的广义相对论预言早就为天文观测证实,头顶诺贝尔奖光环的爱因斯坦声誉如日中天,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明星。万物之理新版本消息透露后,媒体大肆渲染。《纽约时报》头版耸人听闻的标题:“爱因斯坦将所有物理学归结为一个定律”。《时代》杂志进行专访,以他的相片作为封面。其他报刊纷纷跟进,对爱因斯坦的崇拜达到宗教*。但科学不是靠吹捧出来的,理论必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才能为同行科学家所承认。具有“上帝之鞭”雅号的29岁青年物理学家泡利敢于挑战权威,他对爱因斯坦说:你的这个理论是纯数学的,与物理现实无关。他预言:“在一年内你会放弃。”爱因斯坦果然不到一年就放弃了这个新版本。但他并未死心,在1931年1月和10月又提出两个更新版本的万物之理,不幸也都以失败告终。爱因斯坦终于公开认错,他戏谑地对泡利说:“到底还是你对,你这个小淘气!”那时泡利尚未得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在这位年轻后辈面前坦然认错,体现出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
在和玻尔等人的论战中,爱因斯坦说过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子。”意思是他不赞成量子论几率解释。在长述二十多年的论战过程中,爱因斯坦坚持此立场。但越来越多的精确实验证明量子论的结果正确,使之成为有史以来最精确的理论。在事实面前,爱因斯坦有所省悟,他在1953年10月12日致波恩的信中表示支持几率解释。
人们盛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的真和美,殊不知他在十年探索过程中屡遭挫折,迷途知返,不断改正错误,最终才得到正确的方程。“失败为成功之母”,此之谓也。
语云: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意思是君子犯错无损其光辉,但有一前提,必须认错改过。爱因斯坦深谙此理,身体力行。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9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10
爱因斯坦出席了一次为他举办的正式宴会,男宾都打领带,女宾都穿裸肩的礼服。
他的太太因感冒未曾参加,见爱因斯坦回家,就急忙询问宴会的情形。
于是,爱因斯坦告诉她,今晚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出席了。
太太打断他的话,问:“不要管那些,你告诉我太太们穿的什么衣服?”
“我可真的不知道,”爱因斯坦认真地回答,“从桌子以上的部分看,她们没有穿什么东西。而在桌子以下的那部分,我可不敢偷看。”
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做《100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
爱因斯坦闻讯后,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只一个人出面也就足够了。”
一天,爱因斯坦在冰上滑了一下,摔倒在地。
他身边的人忙扶起他,说:“爱因斯坦先生,根据相对论的原理,你并没摔倒,对吗?只是地球在那时忽然倾斜一下?”
爱因斯坦说:“先生,我同意你的说法,可这两种理论对我来说,感觉都是相同的。”
一个爱说废话而不爱用功的青年,缠着爱因斯坦要他公开成功的秘诀。
爱因斯坦厌烦了,便写了一个公式给他:A=x+y+z。
爱因斯坦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
“z代表什么?”青年迫不及待地问。
“代表少说废话。”爱因斯坦说。
爱因斯坦的二儿子爱德华问他:“爸爸,你究竟为什么成了著名的人物呢?”
爱因斯坦听后,先是哈哈大笑,然后意味深长地说:“你瞧,甲壳虫在一个球面上爬行,可它意识不到它所走的路是弯的,而我却能意识到。”
爱因斯坦被带到普林斯顿大学他的办公室那天,有人问他需要什么工具。
“我看,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铅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他说。
“为什么要大的?”
“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
一次,群众包围了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爱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他的“相对论”。当时,据说全世界只有几个科学家看得懂他关于“相对论”的著作。
爱因斯坦走出住宅,对大家说:“比方这么说——你同你最亲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喏,这就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11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师徒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却被问住了,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
“什么答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抱住老师的胳膊,“快告诉我呀!”
明可夫斯基手脚并用地比画了一阵,怎么也说不明白,于是,他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非常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对、对,歧途!”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非常专注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然后,他又解释说:“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
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对明可夫斯基说:“恩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
于是,就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三个未知领域里,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挑战并突破了牛顿力学。在他刚刚26岁的时候,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启发了爱因斯坦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其实,在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各式各样的“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等待着人们踩出新的脚印、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