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激荡着的中国梦

  中关村:一个激动人心的中国梦

  

1998年底,一个26岁的年轻人走进了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一家名为四方立通的公司,并申请了一名程序员。这是他申请的第五家公司。以前,这个只有中专学历的年轻人曾在一家研究所担任打字员。

  

这个名叫成炳好的年轻人,出生于北京门头沟,放弃了上大学就读中专的机会,只是为了“找个城市住所”。进入四方力通后不久,该公司完成了与最大的海外华人网站华源信息的合并,并宣布了新的互联网公司Sina.com。

  

九年后,已经成为新浪首席技术官的成炳好从新浪辞职。他从朋友那里借了一个办公室,身上拥有全部财产300万元,并建立了一个拥有6人技术团队的社交网站Kaixin.com。 。随后,他的网站迅速发展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之一。

  

程炳豪的故事只是中关村动荡30年的众多传奇之一。这也说明了这个地方的魅力: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只能通过自己的智慧,奋斗和毅力来创造梦想和改写。命运。

  

由于他的梦想,1994年,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40岁的磁记录工程师刘传志加入了中国科学院新成立的“新技术开发公司”。二十年后,这家曾经以IBM电脑为生的公司收购了IBM的全球PC业务,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

  

由于他的梦想,1992年,23岁的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生冯军退出北京建筑工程公司的“铁饭碗”,以220元闯入中关村。从卖键盘开始,只要他能赚5元钱,他就愿意踏上平板三轮车将货物运到买方家门口。四年后,这个“冯无奎”将他的公司命名为“爱国者”-“我们的梦想是将爱国者的品牌打造成为一个令中国人民感到自豪的国际品牌。”如今,“爱国者爱国者”“ Z”已成长为中国第一大数字品牌。

  

由于他的梦想,1999年,现年31岁的邓忠汉放弃了在美国成立的公司,回到中国,创立了一家名为“中星微电子”的公司。两年后,中星微电子成功开发了“星光一号”,并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公司。历史上,“中国芯片”现已占据全球6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关村的土地充满了梦想。”沪东百客的创始人潘海东说,多年来,中国人心中一直怀有“中国梦”,中关村已成为“中国梦”最集中的体现之一。

  

“新的“中国梦”是一个以自己的勇气,智慧和创造精神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北京大学中文教授张义武说,这个“中国梦”是对这个国家全球化和发展的信念。在市场化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会,并且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它相信行动的力量,并相信这个社会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梦想的现实基因

  

“经常听到Kaixin.com的兴起被称为奇迹。”实际上,“奇迹”不仅存在于Kaixin.com上,而且中关村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它充满了朝气,变化和创业机会,充满了创新之美。”程炳豪说:“我经常以为自己和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能够赶上这个时代。”

  

当陈春贤的技术开发服务部门于1980年成立时,它仍然是一个空无一人的地方。如今,中关村已聚集了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新建3000多家新企业,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85家,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

  

为什么是中关村?正是那个时代,国家,*,企业和个人为实现中关村的“中国梦”做出了贡献。

  

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馆藏为中关村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力资源。

  

自1952年中国科学院在这里成立以来,核心已聚集了30多个国家重点大学和学院,150多个国家重点科学研究所,6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60多个国家工程中心仅中关村一带。 。

  

“这也是我们的研发团队扎根中关村十多年的原因。我们希望我们的办公楼是学生和老师可以骑自行车到达的地方。” (鼓舞人心的生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琴表示,这是一次深刻的经验,“企业+大学模式非常经典且高效。它是最能帮助人才成长,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研发成果。”

  

腾讯是受益者之一。由腾讯研究院牵头的清华大学-腾讯互联网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在成立仅六个月的时间里,图像视觉显着性检测就取得了突破。

  

学校聚在一起,公司聚在一起,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创新气氛*成长,梦想迅速发酵。 “选择一个吃饭的地方,讨论一个话题,并迅速召集一群热情的IT人员。餐桌是进行技术交流的地方。” Kaixin.com的广告架构师Sun Lu说:“有时,在楼下,您可以签署两家公司之间的合同。”

  

当然,仅凭这些还不够。多年来,中关村在制度建设,人才成长,投资融资等各个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如今,在建立特别人才区以及技术和金融创新等领域已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

  

腾讯研究院院长郑全展介绍说,中关村已经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它产生的“中关村文化”和“中关村效应”使其中的企业受益匪浅,各种企业都有相应的货源。其“营养”及其发展空间。

  

中关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建华说,目前,中关村为创新创业提供环境的土壤越来越成熟。从这个角度看,他对中关村的发展充满信心。

  

梦想在路上

  

1985年,研究生张亚琴在中国科学院从事一个项目。他经常骑自行车去中关村购买电子零件。 “当时,中关村更像是一个电子产品交易的配送中心。”

  

1999年,张亚琴返回中关村,参加了微软在中国的研究所的创建。当时,他的梦想是将研究所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 2006年,该研究院已成长为Microsoft中国研发集团,由张亚琴任董事长。他为研发部门设定了一个目标:“中国的智能制造,造福世界”。

  

现在,他的梦想实现了-在Microsoft的全球研究成果和产品中,中国团队做出了许多贡献。 “使基础研究成果或关键技术产品真正改变世界”已成为张亚琴的新目标。

  

与张亚琴一样,进入第一年的中关村有一个新的梦想-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中心。

  

在经历了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升级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之后,张亚琴将在本月为微软在中国开启一个新的里程碑-该集团在中关村核心区域的新办公楼正式开业,成本超过20亿。新的人民币大楼的建设由比尔·盖茨本人决定,这是微软首次在海外购买土地。

  

不仅微软,而且现在中关村已经聚集了100多家跨国研发机构。同时,中关村的企业也采取了“走出去”的步骤。百度已进入日本,金山已扩展到东南亚...中关村正日益成为全球创新链中的重要环节。潘海东,尹卫东,雷明...一批海归在中关村生根发芽。平均每个工作日出生两个“海归公司”。

  

具有峰值计算能力,抗流感疫苗,新型抗癌药物...的世界第一高性能计算机……出现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中关村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声誉日益突出。

  

CMMB,IGRS,TD-SCDMA,TD-LTE ...许多中国标准已开始走向国际,并攀升至全球创新链的高端。

  

“今天的中国已经真正进入了寻求智慧的时代,国民经济正在向'智能制造'转变,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向'聪明的人'发展。作为中国的创新高地,中关村有机会和力量来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另一个创新来源。”张亚琴说。

  

“中关村的创新实力和影响力最终取决于每个入驻中关村的企业。”根据张亚琴的说法,中关村的大多数重点企业目前都是领先的国内技术和IT公司,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影响力已不小,但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中关村企业仍处于追随状态,需要更多时间做出更多能够真正改变世界的研究成果或关键技术产品,才能具有全球影响力。

  

“创新的火花需要更多的*。”张亚琴还建议,鼓励企业*竞争,用“看不见的手”促进创新发展。同时,增加与跨国研发机构的横向交流,加强对外交流。研发机构的交流应增强国际视野,同时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预测未来的最佳方法是创造未来。”现代计算机行业的先驱艾伦·凯(Alan Kay)说。中关村正在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中关村的魅力在于个人与国家的融合,以及梦想与现实的融合,共同激发着日益壮大的“中国梦”。

  

在中关村做梦

  

1980年秋天,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现年46岁的研究员陈春从美国的一次调查中返回。他在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上看到和听到的一切,滋生了他的梦想之一,那就是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硅谷”,让在实验室沉睡的科学技术成果可以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商品。

  

今年冬天,他依靠从北京科学技术协会借来的200元,在中国科学院仓库中设立了“北京市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开发服务部”,这是中国第一个私有技术实体。

  

中关村,从而打开了新的一页。

  

那时,光明的指针穿过了1980年,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同步,中关村开始了自己的传奇时代。许多梦想成真的人们聚集在这片代表着新生活和希望的开拓性土地上,踏上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未来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