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兴15年混战
业界一直说“华为是狼,中兴通讯是公牛”。狼吃肉,牛吃草。似乎没有冲突。但是自从1996年第一次对抗以来,双方经过15年的艰苦奋战。
在承诺保持匿名的前提下,《商业》记者与华为中兴内部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揭露了双方长达十年之久的不言而喻的秘密战斗。
华为的策略
1985年初,四十多岁的侯为贵来到深圳,开始加工电子手表和键盘。他一年赚35万元。这是原始的中兴通讯公司。
第二年,侯为贵用他赚到的钱成立了一支专门研究交换机领域的研发团队。最终,他开发出了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程控交换机,随后他进入了通信领域,一发不可收拾。
就在侯为贵专心开发开关时,复员士兵任正非登上了向南前往深圳的火车。 1988年,他和几个人共同筹集了10万元人民币,在一个居民楼中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最初,他担任香港公司用户交换机产品的代理,并开始销售电信设备。
随即,双方开始密集地进行排队。任正非出生于“狼一样”,组建了一支极富侵略性的销售团队,他们四处攻击以争夺市场。侯维贵则用价格武器以低价吸引了人们的心。
我们应该继续独自战斗还是我们直接见面?任正非分析说,与中兴通讯相比,华为在市场份额,销售渠道和销售规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1996年,华为的销售额为26亿元人民币,而中兴只有6.8亿元人民币。如果您主动采取行动,华为很有可能获胜。 。任正非给侯维贵解除武装的决定使他措手不及。
1998年,在湖南和河南两省的开关招标会议上,华为提交了特别招标。在这次招标中,华为将自己的产品与中兴的产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委婉地说,华为的性能远远优于中兴。但是,任正非没想到的是,在竞标会议的第二天,中兴通讯遵循了相同的模式,以与华为抗衡的方式取代了它,并最终获得了大笔订单。
任正非会认输吗?当然不是。他迅速拿起法律武器,在河南省高级法院和长沙市中级法院起诉中兴通讯,起诉其以误导的方式将“中兴通讯”与“华为电源”进行比较,吸引了众多媒体报道,真相不明。 。许多人认为中兴通讯是恶意竞争,这是华为对发起品牌维护战的先入之见。
后来,侯为贵进行了反击,并在郑州和长沙建立了法庭,希望“以牙还牙”的方法再次体现出来。最终,双方在四项诉讼中胜诉。要求华为赔偿中兴通讯经济损失180.5万元,要求中兴通讯赔偿华为经济损失89万元。
华为第一次败诉并付了钱,但赢得了品牌和市场。从1998年到2000年,中兴通讯的年销售额从41亿元增加到102亿元,而华为的年销售额从89亿元增加到220亿元。华为一举成为国王。
中兴的反击
1998年春季,由于高通公司未解决的知识产权问题,中国联通(微博)的第一个CDMA95招标项目中途失败,第二次招标的时间不确定。
我们应该继续维护CDMA95项目还是将重点转移到其他领域?同时,计划竞标的中兴通讯和华为都必须进行战略权衡。
任正非认为,中国联通短期内很难启动CDMA项目。即使该项目在几年后启动,它也不会选择相对落后的CDMA95,而应直接选择更先进的CDMA2000。因此,任正非迅速退出了原来的CDMA95团队,转而使用CDMA2000。同时,多年来与中兴通讯对抗的经历告诉任正非,中兴通讯习惯于追随华为的屁股,这次也不例外。
这个看似无可挑剔的决定为对手提供了反击的时间。
机会瞬息万变!当时,全世界只有大约2000万CDMA用户。无论技术优势或市场份额如何,所有制造商都处于同一起点。如果中兴通讯能够成功赢得CDMA市场,不仅将弥补多年来在GSM领域落后于华为的遗憾,还将给华为带来沉重的打击。
留给侯为贵。这是一个向左或向右走的选择题。如果选择正确的一个,您会很高兴。如果您选择了错误的产品,则可能会失去一切。
侯卫贵当时冷静地分析了CDMA市场:中国联通肯定会启动CDMA项目,而CDMA95标准并不逊色于GSM。从安全性能的角度来看,移动网络如果不经过CDMA95阶段检验就不可能跳到CDMA2000,即使转向CDMA2000的研究和开发,也需要CDMA95标准的积累。
最终,侯为贵决定不跟随华为,而是继续专注于CDMA95项目的研发,同时投入一小部分资源来研究CDMA2000标准。
2001年5月,中国联通再次正式竞标CDMA第一阶段,最终选定的标准正是CDMA95的增强版!在中国没有竞争对手的中兴通讯很容易赢得竞标,一举赢得了10个省中的7.5%。随后,中兴通讯紧随第一阶段的优势,于2002年11月底竞标中国联通CDMA第二阶段建设,赢得了12个省份的总价值为15.7亿元的另一类一次设备采购合同。
中兴的强烈反击使华为的两次竞标不可接受,这使得不得不争所有第一名的任正非非常沮丧。然而,让他更加沮丧的还有待解决。
UTStarcom将当时在日本流行的PHS技术引入中国后,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热潮。网络运营商认为网络建设速度快,投资少;用户认为这是经济方便的,与手机相比,仅花费20%的钱就可以享受80%的服务。
同时,业界对是否落后PHS技术进行了大讨论。在对PHS技术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华为认为该技术相对过时,将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淘汰。同时,电信当局对其政策尚不清楚,因此他们选择放弃。
巧合的是,在华为宣布放弃小灵通业务的几天后,侯为贵告诉中兴通讯全体员工,中兴未来的主要市场产品将是小灵通。中兴通讯再次集中了华为留下的市场。
侯为贵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他认为,中国移动的微博业务发展迅速,而中国电信的固网业务增长缓慢。中国电信一直希望建立一个移动网络,而PHS恰好是一个很好的网络。选择。
到2004年底,小灵通用户已达到6000万,基本上就是UT斯达康和中兴的世界。当华为醒来时,中兴通讯不仅从中获得了可观的利润,而且还建立了牢固的客户关系。华为很难进入。
在赢得CDMA和PHS市场之后,中兴通讯在市场扩展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顺利。 2003年,中兴通讯的年销售额达到251亿元人民币,而华为的年销售额为317亿元人民币。中兴通讯与华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两者都输
看到中兴通讯在国内CDMA和PHS领域的成功,华为就像火锅上的蚂蚁一样着急。尽管两家公司的产品结构非常相似,但华为在任何领域都始终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现在,中兴通讯在这两个领域已经远远落后于华为。任正非是什么?可以容忍什么!
当时,国内CDMA市场被中兴通讯和外国巨头所分割,而华为仍持有其大量投资的CDMA2000产品线。养鸡后,他们只能看着它们,任正非必须考虑一下。出路,这次他瞄准了海外市场。
从历史上看,全球通信市场的绝大部分由欧美部门所主导,例如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和阿尔卡特。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向南和向北作战,这消灭了整个欧洲,北美和东亚市场。如果华为想向海外扩张,剩下的唯一差距就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地区。
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海外战略,任正非开始招募大批部队。 2001年,重庆邮电大学电信专业毕业班40余人,华为招募了39人; (企业)东南大学的无线电专业毕业班有30人,有25人进入了华为,这整个班都是掠夺性的。招聘经常在各种大学中进行。
任正非带着一整套人员,开始为他的全球霸主第二轮做准备:培训一群敏感而又不满意的销售人员。为了让这些一线战斗机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抢占市场,任正非制定了一系列的诱因。据传诱人的激励机制是其佣金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约5个百分点。
都准备好了。凭借高质量和低成本设备的优势,华为将很快在这些地方建立营地。 2002年,华为的海外市场收入达到10.5亿元人民币,约占总收入的5%。
侯伟贵,在深圳很远的地方,绝望。
尽管国内小灵通市场蓬勃发展,但2002年销售和利润增长非常可观,*兴通讯市场份额的22.89%,但有关小灵通可能出现发展危机的谣言也愈演愈烈。
侯为贵知道,如果中兴通讯失去了PHS的优势,它将离华为越来越远,而华为现在拥有海外战场。情况不容乐观。
他决定恢复自己多年的跟进策略,并跟随华为在海外展开新一轮比赛。
华为和中兴通讯分别通过印度当地合作伙伴参加了2003年的印度MTNL竞标。华为的出价为34.5亿卢比,中兴通讯的价格略高。经过几天的竞争,在所有参与竞标的公司中,中兴通讯名列第二。在华为之后,中兴通讯的中标几乎没有任何悬念。最终,MTNL意外地放弃了华为。
对于这个结果,侯维贵非常不服气,很快就找到了反击点。 MTNL的投标文件中有一行:参与该项目投标的公司必须在世界任何地方至少有200,000条CDMA设备供应记录,然后才能参与投标。
侯维贵欣喜若狂。华为之前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上的项目规模较小,没有提供20万条CDMA设备线的记录。我们为什么要与中兴竞争?侯为贵立即准备了中标中国联通CDMA网络建设项目的公司的统计数据,并清楚地表明华为没有相关条件,并打算收回华为的订单。
尽管侯维贵的一厢情愿终于落空了,但在接到中兴通讯的材料后,MTNL派出了一个调查小组到华为进行调查,任正非很不高兴。在这场战斗中,双方打成平手,无意停下来。
2004年,中兴通讯决心打入尼泊尔市场。从当时的华为海外布局来看,尼泊尔是华为最早,最耗时,最防御的市场。如果中兴通讯能够在这里开放出口,其战略意义非凡。
长期以来,侯为贵一直奉行技术先行的思想,以使中兴通讯没有一支积极进取的销售队伍,销售也不是中兴通讯的强项。侯为贵问自己,中兴通讯的优势是什么?技术,产品!如果具有技术优势的产品的价格仍然很低,市场将如何应对?
侯维贵决心为死而战。除了低价,他的王牌也是低价。在竞标大会上,他不仅不允许中兴的出价高于华为,而且至少翻了一番!获胜者是订单和市场,如果您赔钱也没关系。
这种极度赌博的市场行为导致华为连续制造了数个翻筋斗。任正非非常生气,甚至利用政治手段向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提出起诉,指责中兴通讯屡屡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但仍难以改变。中兴通讯夺走了市场。
这种“先变后变大”的战争从印度燃烧到俄罗斯,最后扩散到整个海外市场。但是,这种不计成本的激烈价格战也使双方都筋疲力尽。 2003年,华为的净利润率为14%。到2007年,这一数字下降到4%,而中兴通讯在2007年的净利润率还不到4%。
3G战役
2008年前后,中国的通信设备制造商迎来了最敏感的时期-3G的前夕。根据全球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进入3G时代基本上没有任何悬念,但设备制造商所头痛的是,信息产业部发放许可证的延迟使标准选择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如何选择WCDMA,CDMA2000和TD-SCDMA的三大标准?面对未知的世界,许多设备制造商不得不踩三船,中兴通讯和华为也不例外。
双方都投资了三大标准。任正非认为,WCDMA是欧洲标准,与GSM处于同一生产线。它一定是3G市场上最大的蛋糕。因此,他投资了数百亿美元,并组建了一支由数千人组成的研发团队,专门研究WCDMA,这是一场赌博。如果WCDMA在牌照方面有优势,华为无疑将再次与中兴保持距离。
但是,侯为贵也有自己的讨价还价筹码。中兴通讯于1997年成功在A股市场上市后,于2004年再次启动了资本策略登陆H股市场,并为其自身筹集了大量海外资金。中兴通讯有足够的资金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面对任正非的赌局,侯为贵选择了一个中间立场来回应:WCDMA并没有放弃,而是进行了适度的投资。依靠CDMA95标准的大规模商业基础,顺利过渡到CDMA2000;在TD-SCDMA方面赢得了行业的民族品牌大唐电信,并共同起草了TD -SCDMA国际标准,争取*的支持。
2008年7月,中国电信率先下达270亿元的CDMA网络招标订单。这是中国电信接管C网络后的第一步。面对这一盛宴,中兴通讯与华为处于战争状态。当时,C网络产业链的格局即将被改组。错过了C网络发展机会的华为希望通过这场战斗重新树立其王者地位,而拥有国内C网络市场30%份额的中兴希望进入3G。先将板做大,然后再给华为任何机会。
双方的陈兵都在编队的同时,还秘密进行了一些无法登上舞台的“偷袭”。
在第二天,华为和中兴通讯在北京赢得了大额CDMA订单,国泰君安发布报告说,华为将在全国范围内放弃设备。华为在国内CDMA市场的份额几乎为零。因此,大手大脚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应该强调的是,赠送设备可能无法获得市场份额。”看来,为了与本报告配合,下午,市场开始谣传华为实际上给出了690的“地价”。超过人民币100亿元的设备招标中的人民币10,000元,仅是阿尔卡特朗讯的最高价格。
消息传出之日,中兴通讯在A股和H股市场全线下跌。侯为贵知道,华为的s俩是冲击市场并形成舆论攻势,但华为更诡异的trick俩尚未到来。
一位当时参与竞标的业内人士表示,面对激烈的华为,中兴通讯不得不选择降低价格来更改竞标文件,但一大早发给竞标文件的工作人员却错过了竞标时间。 “实际上,华为在中途派了人。事故导致人们被拘留。”
在第一轮竞争中,华为成功将其国内CDMA市场份额提高到25%。
2009年初,拥有WCDMA标准3G牌照的中国联通迅速发布了招标书。具有研发和市场优势的华为一定会中标。竞标开始时,双方开始了比赛。他们不仅交换了裁员的烟雾弹,而且还试图通过舆论相互压制。中兴通讯还使用了更为惊人的价格屠夫:“ 0”报价!
但是,中兴通讯别无选择,只能展示WCDMA领域的普遍现实。最终,它仅获得了20%的市场份额,而华为获得了31%的订单份额。华为的两次战斗都是可耻的。
3G趋势已经定下来,侯为贵没有战斗的欲望,他再次跟随华为将触角伸向欧洲并抢夺数据卡业务。当然,侯为贵并没有忘记带来一把廉价的屠夫刀,并在欧洲市场掀起了一场价格战,将数据卡的原价200欧元降低到17欧元,使华为损失了10亿美元。 。不仅如此,中兴通讯的高调举动还导致欧盟对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公司进行了“三反”调查,这几乎使华为失去了留在欧洲市场的权利。
2011年4月28日,华为突如其来地突然宣布,它将以侵犯公司数据卡LTE(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专利的名义正式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通讯提起法律诉讼。和商标权。 。
中兴通讯如何应对这种对抗? 20小时后,中兴通讯发表反诉声明,称中兴通讯也以侵犯某些重要LTE专利的名义在中国对华为提起诉讼。
实际上,在通信行业中,设备供应商之间相互替换专利已经是规则。实际上,华为和中兴之所以大惊小怪,是为了在3G之后争夺更大的4G市场。
在这场战斗中,无论是华为笑到了最后,还是中兴通讯能否在一次偷袭中成功,一切都有待揭露。在同一个房间呆了15年的兄弟仍然不想停下来。
经过两年的积累,华为已在沿海地区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任正非还开始进行研发,并推出了自己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凭借已建立的销售网络,华为已成功进入电信设备供应商行列。 ,和中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我第一次见到两党,那很安全。据说侯卫贵和任正非当时很珍惜,两人私下讨论了国家通信业应该如何崛起。
但是世界大势所趋,长期以来必须分开。中兴和华为也无法逃脱这一命运,更不用说他们处于一个潜力巨大,竞争激烈的行业。
侯伟贵在1996年决定突破原始产品结构的统一,并扩展到诸如交换,传输,访问,视频,电源,移动和光通信等多元化领域。碰巧的是,任正非同年也为华为制定了发展计划。该计划在产品结构上几乎与中兴相同,至少有70%的产品重叠。
同一城市的兄弟俩第一次出现针锋相对的迹象,打开了未来15年双方之间激烈战斗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