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一直对自己不满意”或以自我为中心。这是“自我依恋”的另一种形式。放松,不要让焦虑和痛苦的回忆像盖子一样抱住自己,对别人微笑,用心照顾和照顾别人,承担责任,成长以帮助他人,不要要求“爱”,“爱”自然就会回归内心。
2、“邪恶充满了功德,善良充满了美德。”优点的本义是内在的同情心和智慧,因此从业者必须努力追求优点。如今,“收益”一词的含义已被疏远和粗俗化。在许多人看来,它类似于物质利益,这本身就是一种误解。
3、一个人遭受的痛苦越多,寻求帮助的心就越真诚。此时的祈祷也是最“有效”的。这是避难所的真正含义。
4、不理解原因的行为是无能为力的,不能持久。在“以眼还眼,以脚行走”的指导下,先进行见,识,见,先完成精神建设,然后再行事,这种行为是理性,坚定和镇定的,否则将很难。犹豫,轻松放弃。因此人们不能只拥有良好的思想,而必须具有正义的思想。正直的想法意味着知道为什么,什么是好的以及如何做好的。
5、不能放过的只是内心的记忆,而不是某个人。
6、世俗真理和最终真理是一个,而不是两个。只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类别内查看它们。简而言之,共同的真理与“存在”有关,而胜利的真理与“空虚”有关。当我们学习时,我们必须坚定地相信因果的“存在”,三大财富和善法,并努力追求它们;对于自己的烦恼,毅力,我们必须考虑它的“空虚”,让它冷静地走下去。
7、人们不仅需要学习生活知识,还需要接受启蒙教育。如果缺少这一部分,则人类生活绝对难以平衡。
8、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开始事业,做有用的事情以及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后要做一件事情。
9、人们追求进步的动力来自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佛性。摆脱苦难,追求光明,是每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最原始的愿望。它推动我们前进。但是,在没有正确指导的情况下,人们在前进的过程中容易被各个领域所迷惑,向外界发展,误解了幸福的起源,并陷入了困惑。
10、人的心脏非常强大。从消极的一面思考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例如仇恨,自卑和痛苦。但是如果您能积极思考,它也会产生巨大的建设性力量。 ,例如谦虚,好学和感恩。依靠自己的优势傲慢自大或固守自己的缺点和沮丧是所有方面,并且会带来麻烦。接受自己,努力成长。
11、仇恨和怨恨只能通过爱与忍耐来解决。否则,您只能使用一生的时间来重复痛苦。
12、仇恨和怨恨只能通过爱与耐心解决。否则,您只能使用一生的时间来重复痛苦。尽管解决申诉并不容易。
13、众生的平等意味着他们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众生具有佛性。从属起源的阶段不是相同的,而是从属起源的阶段大不相同。例如,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是新生婴儿只能吃牛奶,不能吃固体食物。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吃一些谷类食品,绝对不能强迫。将人们分为婴儿,学步儿童,青年,中年人和老年人是否不平等?
14、佛教中的非自我并不意味着“空虚”,但是没有一个以这种方式诞生的,整合的,绝对不变的“自我”。轮回是相似且连续的“感觉”,所有众生都将其坚持为不变的“ I”。
15、佛教具有三个层次:世界上的人天车,音穿车,佛车和佛教不仅停留在第一状态,而且大乘的菩萨之路也侧重于现实的改善和进步。生活。在此基础上,享受佛陀至高无上的果实。
16、佛教要求门徒远离“悔改与箭入心”。这是一种执着,固守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无法脱身,一味否认自己,失去希望和力量;坦白的坦白是放任自流,看到错误,下定决心纠正它,并使自己摆脱不良业障的束缚。内省不是自欺欺人,而是更好地前进。
17、佛是一个开明的人,菩萨是一个成为佛的人。如果您喜欢佛陀,可以向佛陀祈祷。合理的祈祷就像思考自己的榜样一样,可以拥有力量,方向和希望。
18、修养需要努力工作,观察并专注于特定的人和事物。
19、另一方面,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意图。一个人的观点只代表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当事情发生时,你必须为别人思考,当谈论人时,首先要考虑自己。”始终观察和批评他人。最好从自己开始,自我检查,自己练习,做更多有益于公众的事情。
20、合理且多情。
21、名称和形式在世俗社会中易于使用。不要被它阻塞或束缚。一个领域对自己的影响意味着一个人对它的内在认知。如果可以解开内部附件,则可以脱离外部。
22、善良是可以在当前和未来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的行为。善良的动机需要智慧的帮助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23、因果关系仍然需要命运。如果命运被夺走,事业将无法感受到后果。 35 .:如果您不是世俗的并且有广阔的视野,那么您一定会宽容和理解各种存在,并对每一生都保持友善和柔和。
24、在外部世界中想象,无论是好是坏,这都是一种幻想;佛教谈到在面对每个国家时要观察思想,改变思想并掌握思想的善恶。
25、在晚上,忘记白天没有做的事情,忘记在白天晚上无法入睡的事情。
26、培养需要努力工作,观察并专注于特定的人和事物。
27、多看别人的优点,多考虑自己的缺点,为所有美好事物敞开大门。懂得欣赏他人的贡献和感恩是幸福的源泉。
28、多看别人的优点,经常考虑自己的不足,为所有美好事物敞开大门。
29、如果没有菩提心,看到复杂而繁重的外部世界,它肯定将无法承受。只有通过真正的动力,这些领域才能转变。遵循老师和朋友的指导慢慢学习。
30、学习佛教是变革的开始。不要急于取得结果。这颗心需要缓慢,缓慢地,缓慢地改变,就像一棵小树在成长为参天大树之前必须经历数十年的寒冷和高温。坚持去三宝并与教职员工组保持联系。生活是由业力决定的,而不是情感。
31、宽容或不满不是外在行为的差异,而是自我状态。超越,放手,是宽容的。心脏总是爱抚和抗拒,但外表难以忍受,您会感到委屈和伤害。
32、对于从业者来说,祈祷是非常重要的一课。祈祷就是向佛陀和菩萨报告自己内心的美好祝愿。这是为了培养仰望的心,避难的心,并打开人心通往佛陀和菩萨的通道。
33、必须相互容忍,不受他人的束缚。不管外部排斥或自己遭受迫害,都是依恋。
34、思想太多的人往往做得太少。
35、您越在乎个人的得失,就越珍惜自己的利益,就越会感到委屈。如果您在与他人相处时这样做,最终会拖累所有人的幸福,包括自己的幸福。反过来,如果每个人都考虑别人,并愿意放手让他人受益,那么每个人都会很高兴。如果您了解这个真理,您将不会与他人相处并产生反对和争执感,因为帮助他人可以帮助自己。
36、我们努力生活和实践,一切都是为了摆脱痛苦和幸福。但是,世界上已知的幸福和痛苦与佛法中已知的幸福和痛苦完全不同。
37、所谓的感觉只是“自我依恋”和“自我依恋”之间的一种交换,是一种竞赛,因此它们总是在伤害或被他人伤害。痛苦的根源不是感情,而是自我,只有逐渐放开自我,您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38、放手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精神状态。远离领域并不是真正的放手。面对领域时,您仍然会内心平静,这才是真正的释放。
39、有人认为,如果您放下“ I”,将一无所有,人们将失去灵魂,例如机器,木头或石头。有些人甚至会在听到“ I”时感到害怕。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实际上,放开“ I”不仅是损失,而且是更彻底,更完整的财产,例如打破沉重的sha锁并获得无与伦比的舒适感和轻松感。没有我,可能会有伟大的爱和无尽的力量。
40、没有别人没有人可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我与他人,个人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41、灵感是刺激心脏的力量,而不是怎么说,不是要出于兴趣而要做的事情。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是不负责任的。
42、灵魂的成长是指能够面对自己无法勇敢地克服的障碍,并在所有领域以善良的态度面对它,而不是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无节制和逃脱领域找借口。
43、痛苦和幸福实际上是人的主观世界中的东西,而不是客观世界中的因素。
44、痛苦和幸福实际上是人的主观世界中的东西,而不是客观世界中的因素。
45、要求算命。归根结底,这是因为您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必须将希望寄托在外面。人们只有把握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
46、谁从未遇到过逆境?关键取决于您如何面对它。对于心态较弱的人来说,逆境是绊脚石,甚至阻碍了生活的道路。对于有强烈心理的人来说,逆境是垫脚石,甚至一步步也构成了人生的阶梯。所以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的心太弱了。
47、谨慎地追寻远方,记住祖先,不仅表达思想观念,而且着眼于内在的责任感。
48、这不是单词,没有单词。
49、麻烦是自我造成的